一种新型热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45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热流道结构,包括热咀本体、热咀咀芯、浇口司和模仁,所述热咀本体开设有主流道,所述热咀咀芯贯穿浇口司,且热咀咀芯套接在浇口司内,所述浇口司上端与热咀本体下端螺纹连接,且热咀咀芯与主流道相连通,所述模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一个开口,所述浇口司下端与安装槽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开放式热流道设计,减少了注塑完成后浇口有残留断胶,提高注塑产品的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热流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热流道
,具体为一种新型热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热流道是在注塑模具中使用的,将融化的塑料粒子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的加热组件系统。热流道模具是将传统式模具或三板式模具的浇道与流道经过加热,于每一成形时即不需要取出流道和浇道的一种崭新构造。热流道是通过加热的办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由于在流道附近或中心设有加热棒和加热圈,从注塑机喷嘴出口到浇口的整个流道都处于高温状态,使流道中的塑料保持熔融,停机后一般不需要打开流道取出凝料,再开机时只需加热流道到所需温度即可。针对开放式类型热流道,在模具注塑完成以后,传统技术的咀芯前端为顺角度,残余注塑胶容易持续流入模具内,在塑胶件冷却成型取出后,残胶跟随冷却,成为产品上的断胶,导致产品外观不良。为此,我们研发一种新型热流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热流道结构,针对开放式热流道设计,解决了注塑完成后浇口有残留断胶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热流道结构,包括热咀本体、热咀咀芯、浇口司和模仁,所述热咀本体开设有主流道,所述热咀咀芯贯穿浇口司,且热咀咀芯套接在浇口司内,所述浇口司上端与热咀本体下端螺纹连接,且热咀咀芯与主流道相连通,所述模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一个开口,所述浇口司下端与安装槽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热咀本体外侧设置加热器,该加热器用于加热热咀本体,保持主流道的温度。优选的,所述热咀咀芯设置有“U”型槽,所述“U”型槽下端设置有多条分流道,所述“U”型槽与主流道相连通,所述热咀咀芯下端设置有自上而下、由大变小的第一圆锥部,第一圆锥部下端还设置有自上而下、由小变大的第二圆锥部,该第一圆锥部位于浇口司下方,多条所述分流道围绕第一圆锥部上端分布。优选的,所述开口呈自上而下、由大变小的漏斗状,且开口与第一圆锥部以及第二圆锥部设置在同一轴心上,所述模仁底部与第二圆锥部底部持平。优选的,所述热咀咀芯为采用高导热金属材料制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所述的热咀咀芯通过设置第一圆锥部和第二圆锥部,现有热咀咀芯前端都是一个顺角度,注塑完成后虽然塑胶产品冷却成型了,但是热咀咀芯内,塑胶料还是融熔状态,产品脱模时因为是开放式系统,容易通过浇口把咀芯附件融熔胶料带出来,形成浇口残留,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圆锥部充当顺角度面,使注塑料快速流入模具内,当模具型腔注满后,热流道内的残余料,通过第二圆锥部的外圆周充当倒扣面,阻断残料流入浇口内,减少注塑料的残留,提高注塑产品外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热咀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1、热咀本体;2、热咀咀芯;3、浇口司;4、模仁;5、主流道;6、安装槽;7、开口;8、加热器;9、“U”型槽;10、分流道;11、第一圆锥部;12、第二圆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热流道结构,包括热咀本体1、热咀咀芯2、浇口司3和模仁4,所述热咀本体1开设有主流道5,所述热咀咀芯2贯穿浇口司3,且热咀咀芯2套接在浇口司3内,所述浇口司3上端与热咀本体1下端螺纹连接,且热咀咀芯2与主流道5相连通,所述模仁4上设置有安装槽6,所述安装槽6内设置一个开口7,所述浇口司3下端与安装槽6螺纹连接。所述热咀本体1外侧设置加热器8,该加热器8用于加热热咀本体1,使主流道5保持高温,注塑料流入主流道5内保持融熔状态。本实施例中模仁4还设置有一个与热咀本体1相适配的凹槽,凹槽包覆热咀本体1下端,安装槽6和开口7均位于该凹槽内,热咀本体1插入凹槽,可达到快速定位的效果,快速连接热咀本体1与模仁4。具体的,所述热咀咀芯2设置有“U”型槽9,所述“U”型槽9下端设置有多条分流道10,所述“U”型槽9与主流道5相连通,所述热咀咀芯2下端设置有自上而下、由大变小的第一圆锥部11,第一圆锥部11下端还设置有自上而下、由小变大的第二圆锥部12,该第一圆锥部11位于浇口司3下方,多条所述分流道10围绕第一圆锥部11上端分布,“U”型槽9可防止注塑料在流道内残留,其弧面可使注塑料流入分流道10。具体的,所述热咀咀芯2为采用高导热金属材料制作,本实施例中的热咀咀芯2为铍铜咀芯,铍铜具有高导热性,可将热量导热至热咀咀芯2的前端,使热咀咀芯2保持恒定高温。其中,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圆锥部11和第二圆锥部12,通过第一圆锥部11充当顺角度面,使注塑料快速流入模具内,当模具型腔注满后,热流道内的残余料,通过第二圆锥部12的外圆周充当倒扣面,阻断残料流入浇口内,减少注塑料的残留,提高注塑产品外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咀芯只有顺角度面,防止持续流入注塑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热流道结构,包括热咀本体(1)、热咀咀芯(2)、浇口司(3)和模仁(4),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咀本体(1)开设有主流道(5),所述热咀咀芯(2)贯穿浇口司(3),且热咀咀芯(2)套接在浇口司(3)内,所述浇口司(3)上端与热咀本体(1)下端螺纹连接,且热咀咀芯(2)与主流道(5)相连通,所述模仁(4)上设置有安装槽(6),所述安装槽(6)内设置一个开口(7),所述浇口司(3)下端与安装槽(6)螺纹连接,所述热咀咀芯(2)设置有“U”型槽(9),所述“U”型槽(9)下端设置有多条分流道(10),所述“U”型槽(9)与主流道(5)相连通,所述热咀咀芯(2)下端设置有自上而下、由大变小的第一圆锥部(11),第一圆锥部(11)下端还设置有自上而下、由小变大的第二圆锥部(12),该第一圆锥部(11)位于浇口司(3)下方,多条所述分流道(10)围绕第一圆锥部(11)上端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热流道结构,包括热咀本体(1)、热咀咀芯(2)、浇口司(3)和模仁(4),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咀本体(1)开设有主流道(5),所述热咀咀芯(2)贯穿浇口司(3),且热咀咀芯(2)套接在浇口司(3)内,所述浇口司(3)上端与热咀本体(1)下端螺纹连接,且热咀咀芯(2)与主流道(5)相连通,所述模仁(4)上设置有安装槽(6),所述安装槽(6)内设置一个开口(7),所述浇口司(3)下端与安装槽(6)螺纹连接,所述热咀咀芯(2)设置有“U”型槽(9),所述“U”型槽(9)下端设置有多条分流道(10),所述“U”型槽(9)与主流道(5)相连通,所述热咀咀芯(2)下端设置有自上而下、由大变小的第一圆锥部(11),第一圆锥部(11)下端还设置有自上而下、由小变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吉文
申请(专利权)人:模硕实业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