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多孔灌注质量的注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175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多孔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多孔灌注质量的注塑机构,它包括上模A、上模B、滑塞、滑柱、复位弹簧、下模A、下模B、上模C、下模C、挡板A、弧板,其中进行合模配合的上模A和下模A为熔融塑料提供注塑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上模A和下模A的出料口A处滑动配合的上模B和下模B可以根据所要合模成型的上模C和下模C的横向尺寸进行移动,以保证上模A和下模A的若干出料口A处安装不同横向尺寸的上模C和下模C,使得上模C与下模C的单次合模成型更加多样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多孔灌注质量的注塑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多孔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多孔灌注质量的注塑机构。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多孔注塑工艺中,在主流道内流动的熔融塑料在充满主流道前会因滞留效应而不会向其优先流经的模具腔浇口内注入,只有在熔融塑料将主流道充满后,熔融塑料才会向其充满主流道过程中优先流经的模具腔浇口内进行注入。此时,因滞留效应而滞留于前几个模具腔浇口处的熔融塑料会因其失温硬化将模具腔浇口堵塞,而无法顺利地向相应模具腔内进行浇注。传统的多孔注塑工艺中一般通过加热模具或提高注塑温度的方式来解决因滞留效应导致的模具腔浇口堵塞的问题,此种方式导致其耗能增加。所以,设计一种提高多孔灌注质量的注塑机构解决如上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提高多孔灌注质量的注塑机构,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一种提高多孔灌注质量的注塑机构,它包括上模A、上模B、滑塞、滑柱、复位弹簧、下模A、下模B、上模C、下模C、挡板A、弧板,其中进行合模配合的上模A和下模A为熔融塑料提供注塑通道;上模A的每个出料口A处均与挤塑方向平行的方向滑动配合有上模B,下模A的每个出料口A处均沿与挤塑方向平行的方向滑动配合有下模B;上模B与下模B进行合模配合;上模B和下模B的末端分别安装有进行合模成型的上模C和下模C;合模的上模A和下模A中沿与挤塑方向平行的方向密封滑动配合有滑塞和滑柱;滑塞、滑柱和上模A上均具有排气通道,滑柱一端的锥尖对滑塞上的排气通道进行开关;上模A和下模A中安装有对滑柱复位的复位弹簧。每对上模B和下模B上的滑槽C中均滑动配合有与滑塞传动连接的挡板A;进行注塑时,挡板A在滑塞驱动下对相应上模B和下模B的出料口B进行打开;注塑结束时,挡板A对相应上模B和下模B的出料口B进行关闭;每对上模B和下模B内均密封滑动配合有引导熔融塑料由上模A和下模A进入上模B和下模B且被滑柱驱动的弧板;进行注塑时,弧板在滑柱驱动下部分插入上模A和下模A中引导熔融塑料向相应上模C和下模C中流动;注塑结束时,弧板在滑柱驱动下回缩入相应上模B和下模B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塞的外柱面进行精加工,实现滑塞外柱面与上模A和下模A内壁的密封配合,防止熔融塑料经滑塞与上模A和下模A之间的缝隙泄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上模B上安装有梯形导块B,梯形导块B滑动于上模A外侧的梯形导槽B中;上模B通过螺栓固定于上模A上。上模B上的梯形导块B与上模A上梯形导槽B的配合对上模B在上模A上的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下模B上的梯形导块B与下模A上梯形导槽B的配合对下模B在下模A上的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下模B通过螺栓固定于下模B上;滑塞上安装有梯形导块A,梯形导块A滑动于上模A内壁上的梯形导槽A内。梯形导块A与梯形导槽A的配合对滑塞在上模A和下模A中的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的同时保证滑塞安装于上模A内,有效完成上模A与下模A的分离和合模。挡板A上安装有梯形导块C,梯形导块C滑动于滑槽C底部的梯形导槽C中。梯形导块C与梯形导槽C的配合对挡板A在滑槽C内的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的同时保证挡板A安装于上模B上,有效完成上模B与下模B的分离和合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塞上具有用来排气的排气槽B,滑柱上具有用来排气的排气槽C,上模A端面上具有用来排气的排气槽A。当进行注塑时,熔融的塑料向合模的上模A和下模A中注入,上模A和下模A中的空气在熔融塑料的排挤下经滑塞上的排气槽B、滑柱上的排气槽C和上模A端面上的排气槽A排出,有利于熔融塑料向合模的上模A和下模A中的有效注入。滑柱上安装有导杆,导杆滑动于上模A和下模A端面上的圆槽内;导杆末端安装有手动按压板;复位弹簧一端与滑柱端面连接,另一端与上模A内壁连接。上模A和下模A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与滑塞配合的限位块,限位块有利于滑塞的回滑复位。挡板A上具有与相应出料口B配合的出料口C,出料口C与挡板上位于下模B侧的端面相通,当上模B与下模B在注塑成型结束后进行分离时,挡板A上的出料口C能够顺利脱离已经凝固的塑料,对上模B与下模B的分离不形成阻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塞上通过连接块A安装有齿条A,连接块A滑动于上模A和下模A上的滑槽A中;上模A外侧安装的支座A上旋转配合有与挤塑方向垂直的轴A,安装于轴A上的直齿轮A与齿条A啮合;安装于上模A外侧的若干支座B上旋转配合有与挤塑方向平行的轴B;安装于轴B上的锥齿轮B与安装于轴A上的锥齿轮A啮合;每个上模B上均旋转配合有与轴A平行的轴C,轴C上安装有直齿轮B和锥齿轮D;位于容纳槽A中的直齿轮B与安装在相应挡板A上的齿条B啮合,齿条B滑动于滑槽C底部的滑槽D内;锥齿轮D与安装在相应上模B上且与轴B轴向滑动配合的锥齿轮C啮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锥齿轮C安装于轴套A上,与安装在相应上模B外侧的支座C旋转配合的轴套A嵌套于轴B上;轴套A内壁上的两个键槽A与轴B上安装的两个导键A轴向滑动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柱上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滑动于上模A上的滑槽B内;连接杆上安装有对滑槽B进行遮挡的挡板B;安装于上模A外侧的支座F上旋转配合有轴F,安装于轴F的直齿轮D与安装在连接杆末端的齿条D啮合;安装于上模A外侧的若干支座E上旋转配合有与轴B平行的轴E,安装于轴E的锥齿轮G与安装于轴F的锥齿轮H啮合;弧板滑动于相应上模B中的弧形滑槽E中;上模A上旋转配合有轴D,安装于轴D的直齿轮C与安装在相应弧板上的齿条C啮合;直齿轮C位于上模B上的容纳槽B内,齿条C滑动于滑槽E内壁上的滑槽F中;安装于轴D上的锥齿轮E与安装在相应上模B上且与轴E轴向滑动配合的锥齿轮F啮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锥齿轮F安装于轴套B上,与安装在相应上模B外侧的支座D旋转配合的轴套B嵌套于轴E上;轴套B内壁上的两个键槽B与轴E上安装的两个导键B轴向滑动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上模A的每个出料口A处均沿与挤塑方向平行的方向滑动配合有上模B。锥齿轮F与相应锥齿轮E的传动比沿挤塑方向依次减小,保证出料口C处的弧板插入合模的上模A和下模A之间的长度沿挤塑方向依次增大,弧板上插入合模的上模A和下模A中的部分在引导熔融塑料进入相应上模C和下模C内的同时随其与滑塞间距的增大而越对熔融塑料沿挤塑方向的流动不形成有效阻挡。相对于传统的多孔注塑设备,本专利技术中上模A和下模A的出料口A处滑动配合的上模B和下模B可以根据所要合模成型的上模C和下模C的横向尺寸进行移动,以保证上模A和下模A的若干出料口A处安装不同横向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多孔灌注质量的注塑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模A、上模B、滑塞、滑柱、复位弹簧、下模A、下模B、上模C、下模C、挡板A、弧板,其中进行合模配合的上模A和下模A为熔融塑料提供注塑通道;上模A的每个出料口A处均与挤塑方向平行的方向滑动配合有上模B,下模A的每个出料口A处均沿与挤塑方向平行的方向滑动配合有下模B;上模B与下模B进行合模配合;上模B和下模B的末端分别安装有进行合模成型的上模C和下模C;合模的上模A和下模A中沿与挤塑方向平行的方向密封滑动配合有滑塞和滑柱;滑塞、滑柱和上模A上均具有排气通道,滑柱一端的锥尖对滑塞上的排气通道进行开关;上模A和下模A中安装有对滑柱复位的复位弹簧;/n每对上模B和下模B上的滑槽C中均滑动配合有与滑塞传动连接的挡板A;进行注塑时,挡板A在滑塞驱动下对相应上模B和下模B的出料口B进行打开;注塑结束时,挡板A对相应上模B和下模B的出料口B进行关闭;每对上模B和下模B内均密封滑动配合有引导熔融塑料由上模A和下模A进入上模B和下模B且被滑柱驱动的弧板;进行注塑时,弧板在滑柱驱动下部分插入上模A和下模A中引导熔融塑料向相应上模C和下模C中流动;注塑结束时,弧板在滑柱驱动下回缩入相应上模B和下模B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多孔灌注质量的注塑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模A、上模B、滑塞、滑柱、复位弹簧、下模A、下模B、上模C、下模C、挡板A、弧板,其中进行合模配合的上模A和下模A为熔融塑料提供注塑通道;上模A的每个出料口A处均与挤塑方向平行的方向滑动配合有上模B,下模A的每个出料口A处均沿与挤塑方向平行的方向滑动配合有下模B;上模B与下模B进行合模配合;上模B和下模B的末端分别安装有进行合模成型的上模C和下模C;合模的上模A和下模A中沿与挤塑方向平行的方向密封滑动配合有滑塞和滑柱;滑塞、滑柱和上模A上均具有排气通道,滑柱一端的锥尖对滑塞上的排气通道进行开关;上模A和下模A中安装有对滑柱复位的复位弹簧;
每对上模B和下模B上的滑槽C中均滑动配合有与滑塞传动连接的挡板A;进行注塑时,挡板A在滑塞驱动下对相应上模B和下模B的出料口B进行打开;注塑结束时,挡板A对相应上模B和下模B的出料口B进行关闭;每对上模B和下模B内均密封滑动配合有引导熔融塑料由上模A和下模A进入上模B和下模B且被滑柱驱动的弧板;进行注塑时,弧板在滑柱驱动下部分插入上模A和下模A中引导熔融塑料向相应上模C和下模C中流动;注塑结束时,弧板在滑柱驱动下回缩入相应上模B和下模B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多孔灌注质量的注塑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塞的外柱面进行精加工,实现滑塞外柱面与上模A和下模A内壁的密封配合,防止熔融塑料经滑塞与上模A和下模A之间的缝隙泄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多孔灌注质量的注塑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上模B上安装有梯形导块B,梯形导块B滑动于上模A外侧的梯形导槽B中;上模B通过螺栓固定于上模A上;下模B通过螺栓固定于下模B上;滑塞上安装有梯形导块A,梯形导块A滑动于上模A内壁上的梯形导槽A内;挡板A上安装有梯形导块C,梯形导块C滑动于滑槽C底部的梯形导槽C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多孔灌注质量的注塑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塞上具有用来排气的排气槽B,滑柱上具有用来排气的排气槽C,上模A端面上具有用来排气的排气槽A;滑柱上安装有导杆,导杆滑动于上模A和下模A端面上的圆槽内;导杆末端安装有手动按压板;复位弹簧一端与滑柱端面连接,另一端与上模A内壁连接;上模A和下模A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与滑塞配合的限位块;挡板A上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圣维林环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