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辅注塑模具的流道阻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93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8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辅注塑模具的流道阻断机构。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成型零件以及动模座板,所述成型零件内设置有流道,还包括封堵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封堵件穿设至所述流道内,所述封堵件穿设至所述流道内部的位置处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动模座板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封堵件相连,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封堵件转动,所述通孔与所述流道最少包括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时,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流道连通,在第二状态时,所述通孔与所述流道错位,所述封堵件对所述流道封堵,本申请具有减少气体逃逸以提升型腔保压效果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辅注塑模具的流道阻断机构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辅注塑模具的流道阻断机构。
技术介绍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是自往复式注塑机问世以来,注塑成型技术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通过高压气体在注塑件内部产生中空截面,利用气体保压减少制件残余内应力,消除制品表面缩痕并减少用料,显示出传统注射成型工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目前,在相关的气辅注塑工艺中,对制品进行成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是熔体注射阶段,此阶段与传动注射充模相同,即通过注塑机将熔体注射至模具内,但是熔体只充满型腔的60%-95%,具体的注射量随产品而异;随后是气体注入阶段,在此阶段中,把高压惰性气体注入熔体芯部,熔体前沿在气体压力的驱动下继续向前流动,直至形成整个型腔,制品内部形成中空,其中,气体可通过注气元件从主流道或型腔进入制件内部;最后是气体保压阶段,该阶段使制件在保持气体压力的情况下冷却,进一步利用气体各向同性的传压特性在制件内部均匀地向外施压,并通过气体膨胀补充因熔体冷却凝固所带来的体积收缩,保证制品外表面紧贴模壁,得到较好的制品质量。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气体保压状态中,存在气体从流道处产生逃逸的现象,导致保压效果下降,对制品质量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少气体逃逸以提升保压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气辅注塑模具的流道阻断机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气辅注塑模具的流道阻断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气辅注塑模具的流道阻断机构,包括成型零件以及动模座板,所述成型零件内设置有流道,还包括封堵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封堵件穿设至所述流道内,所述封堵件穿设至所述流道内部的位置处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动模座板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封堵件相连,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封堵件转动,所述通孔与所述流道最少包括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时,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流道连通,在第二状态时,所述通孔与所述流道错位,所述封堵件对所述流道封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封堵件旋转,封堵件位于流道内部的部分发生转动,此时通孔随着封堵件的转动而转动,当通孔转动至第一状态时,熔体可流入至成型零件的型腔内实现成型,在对模具内部进行通气之前,再次启动驱动机构,使封堵件转动至第二状态处,通孔与流道相互交错,使封堵件将流道闭合,随后对模具内部通气,在封堵件的阻隔作用下,从流道处外流的气体量减小,进而减少型腔内部气体的逃逸,提升了型腔内部气压的稳定,进而提升了模具内部的保压效果。优选的,所述封堵件为封堵杆,所述封堵杆的一端插接至所述流道内,所述封堵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道的尺寸通常较小,封堵杆可设置成较小的外径以及具有较长的长度,封堵杆的尺寸可与流道的尺寸相适配,使得封堵杆的端部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可对流道进行封堵,同时,封堵杆较长的长度可便于与驱动机构相连,使驱动机构的安装布置较为灵活,结构实用。优选的,所述成型零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流道以及所述成型零件的外部连通,所述封堵件的一端经由所述安装孔穿设至所述流道内,所述封堵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相互滑移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可供封堵件穿设至流道处,安装孔加工便捷,满足了实际使用工况,同时,封堵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相互滑移抵接,安装孔对封堵件进行导向,使封堵件转动时更稳定,提升了机构运作时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封堵件插接于所述流道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流道的流道壁之间形成防撞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成型零件相互开模以及合模时,防撞间隙使封堵件伸入至流道内的部分不易撞击流道的流道壁处,起到保护模具以及封堵件的作用,提升了机构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防撞间隙尺寸为0.1mm至0.7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撞间隙的尺寸小于0.1mm时,对模具的制造精度要求更高因此模具的制造成本较高,当防撞间隙大于0.7mm时,防撞间隙较大,容易使气流通过,造成气流阻隔效果较差,当防撞间隙处于0.1mm至0.7mm时具有较好的经济适用性以及气流阻隔效果。优选的,所述封堵件穿设至所述流道的一端端面处凸设有隆起部,所述流道的流道壁处设置有容置槽,所述隆起部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隆起部延长了气体流经封堵件端面处的路径,进而起到减缓气体流动的作用,提升封堵件在流道内对气体的阻隔效果。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拨盘以及槽轮,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动模座板上,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动模座板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拨盘以及所述槽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动模座板上,所述拨盘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设置,所述槽轮与所述拨盘相啮合,所述槽轮与所述封堵件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时,与第二齿轮同轴设置的拨盘转动,拨盘驱动槽轮间歇转动,使得封堵件间歇转动,槽轮每次的转动角度通常是固定的,便于控制封堵件在流道内的转动角度,结构实用。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模数小于第二齿轮的模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齿轮的模塑小于第二齿轮时,在传动过程中,第二齿轮的转速减缓,减少电器启动时的惯量,使扭矩传动更稳定。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封堵件上的通孔转动至第一状态时,熔体可流入至成型零件的型腔内实现成型,启动驱动机构,使封堵件转动至第二状态处,通孔与流道相互交错,使得封堵件将流道闭合,随后对模具内部通气,在封堵件的阻隔作用下,减小从流道处外流的气体,进而减少型腔内部气体的逃逸,提升了型腔内部气压的稳定,进而提升了模具内部的保压效果;2、防撞间隙使封堵件伸入至流道内的部分不易撞击流道的流道壁处,起到保护模具以及封堵件的作用,提升了机构的使用寿命;3、拨盘驱动槽轮间歇转动,使得封堵件间歇转动,槽轮每次的转动角度通常是固定的,便于控制封堵件在流道内的转动角度。附图说明图1是相关技术中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封堵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流道阻断机构的剖视图。图3是本申请封堵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定模座板;2、A板;3、B板;4、垫板;5、垫块;6、动模座板;7、推板;8、成型零件;81、凹模;82、型芯;821、安装孔;83、流道;831、容置槽;9、驱动机构;91、电机;92、第一齿轮;93、第二齿轮;94、拨盘;95、槽轮;10、封堵杆;101、通孔;102、隆起部;11、防撞间隙;12、第一转轴;13、第二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相关技术中的注塑模具主要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定模座板1、A板2、B板3、垫板4、垫块5以及动模座板6,另外还包括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辅注塑模具的流道阻断机构,包括成型零件(8)以及动模座板(6),所述成型零件(8)内设置有流道(8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堵件以及驱动机构(9),所述封堵件穿设至所述流道(83)内,所述封堵件穿设至所述流道(83)内部的位置处贯穿设置有通孔(101),所述驱动机构(9)设置于所述动模座板(6)上,所述驱动机构(9)与所述封堵件相连,所述驱动机构(9)用于驱动所述封堵件转动,所述通孔(101)与所述流道(83)最少包括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时,所述通孔(1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流道(83)连通,在第二状态时,所述通孔(101)与所述流道(83)错位,所述封堵件对所述流道(83)封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辅注塑模具的流道阻断机构,包括成型零件(8)以及动模座板(6),所述成型零件(8)内设置有流道(8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堵件以及驱动机构(9),所述封堵件穿设至所述流道(83)内,所述封堵件穿设至所述流道(83)内部的位置处贯穿设置有通孔(101),所述驱动机构(9)设置于所述动模座板(6)上,所述驱动机构(9)与所述封堵件相连,所述驱动机构(9)用于驱动所述封堵件转动,所述通孔(101)与所述流道(83)最少包括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时,所述通孔(1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流道(83)连通,在第二状态时,所述通孔(101)与所述流道(83)错位,所述封堵件对所述流道(83)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辅注塑模具的流道阻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为封堵杆(10),所述封堵杆(10)的一端插接至所述流道(83)内,所述封堵杆(10)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9)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气辅注塑模具的流道阻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零件(8)上设置有安装孔(821),所述安装孔(8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流道(83)以及所述成型零件(8)的外部连通,所述封堵件的一端经由所述安装孔(821)穿设至所述流道(83)内,所述封堵件与所述安装孔(821)的孔壁之间相互滑移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辅注塑模具的流道阻断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鹏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