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轴流离心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43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压轴流离心风机,包括设置转子和定子在电机壳体内的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置于耐压壳体内,还包括置于风机进风口处的蜗壳以及设置在蜗壳内的离心叶轮,所述蜗壳设置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进风口与风机进风口连接;所述蜗壳侧边设置引导流体在耐压壳体内轴向流动的轴向导流板,所述蜗壳出风口处设置引导流体流向风机出风口的径向导流板,所述径向导流板设置在轴向导流板与耐压壳体之间;轴向导流板引导风机内部流体轴向流动,径向导流板引导风机内部流体流向风机出风口,既可以冷却变频电机,维持变频电机稳定工作状态,也可以引导叶轮甩出的流体向风机出风口流动,使风机出风口获得更高的风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轴流离心风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流体测量与检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轴流离心风机。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不同温度、压力和介质条件下的流量计检定,需要使用特殊的高压气体流量检定装置,以天然气为例,通常采用截断天然气长输管道后再调节压力、调节温度和调节流量来实现检定条件,检定完再把气体回输到天然气长输管道,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高压天然气场站安全、环境、生产调度等影响,实现成本非常高昂,常规天然气实流检定站点的投资均过亿元,检测过程中操作实现也困难重重,使用高压环道检定装置可以在有效的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流量计检定效率。在例如高压环道检测环节这样的极端压力环境下,在管道内,需要使用循环风机或者压缩机作为管道内的气体流量驱动设备,传统的高压离心风机为扇叶叶片,其工作压力均为常压或者微正压,无法在内部气体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运行,提供稳定的流体流动;传统的风机由于工作环境为常压,可以加大电机功率或使用蜗壳增加通风风量,由于处于高压环境转动的过程中定子在高压高速运转的环境下,发动机中的转子往往会因为温度过高而产生运转故障,影响工作效率,且过于复杂的内部设计的蜗壳往往会在高压的环境下发生故障,无法稳定得获得理想的输出风压;但如果使用高压气体压缩机这类主于用于长输管道或者气体处理厂增压的设备,缺点是体积庞大、功率大、成本高,还需要使用独立的冷却管道,才能使风机工作的环境温度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压轴流离心风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轴流离心风机,包括设置转子和定子在电机壳体内的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置于耐压壳体内,还包括置于风机进风口处的蜗壳以及设置在蜗壳内的离心叶轮,所述蜗壳设置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进风口与风机进风口连接;所述蜗壳侧边设置引导流体在耐压壳体内轴向流动的轴向导流板,所述蜗壳出风口处设置引导流体流向风机出风口的径向导流板,所述径向导流板设置在轴向导流板与耐压壳体之间;所述耐压壳体在风机进风口还设置进口连接法兰,所述耐压壳体在风机出风口还设置出口连接法兰;轴向导流板引导风机内部流体轴向流动,径向导流板引导风机内部流体流向风机出风口,既可以冷却变频电机,维持变频电机稳定工作状态,也可以引导叶轮甩出的流体向风机出风口流动,使风机出风口获得更高的风压。优选地,所述蜗壳为横置的柱状结构,所述蜗壳一面为进口连接法兰,另一面为中心设置电机连接口的侧板,侧边设置所述轴向导流板,所述电机连接口与电机壳体套接并固定;所述侧板为上方设置壳体连接边和导流板连接边的旋涡状结构,所述壳体连接边高度高于导流板连接边,所述壳体连接边与耐压壳体连接,所述导流板连接边与进口连接法兰之间设置轴向导流板,所述轴向导流板为向外部凸出的弧形板结构,所述轴向导流板从蜗壳出风口处延伸至与耐压壳体连接;该结构巧妙的利用侧板和耐压壳体形成风机内部的蜗壳,适应高压环境,依托耐压壳体本身结构巧妙的设计出蜗壳与轴向导流板部件,结构精简,高效导流。优选地,所述径向导流板为纵置在耐压壳体与所述轴向导流板之间纽带状结构,所述径向导流板斜向从蜗壳出风口处靠近风机进风口一侧延伸至轴向导流板与耐压壳体连接处,且径向导流板沿轴向导流板斜对角设置,设置的径向导流板增加风机出风口风压,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优选地,所述轴向导流板在蜗壳进风口处靠近风机进风口侧设置沿轴向导流板延伸方向反方向的突起,所述径向导流板起始端也反向延伸至突起处,由于设备承受高压,且轴向导流板与径向导流板都为耐压材质为了使蜗壳边缘密封且消除轴向导流板与径向导流的厚度影响,设计突起消除轴向导流板与径向导流板的材料厚度对蜗壳的密封影响。优选地,所述离心叶轮包括叶轮前板与叶轮后板,以及置于叶轮前板与叶轮后板之间的离心叶片,所述离心叶片为细长的窄型叶片环绕设置;所述叶轮前板中间设置圆形叶轮进风口,所述叶轮进风口向风机进风口方向凸出;所述离心叶轮固定在所述变频电机的转子上;细长的窄型叶片更加适用于高压运行环境,叶轮进风口向风机进风口方向凸出便于吸气。优选地,离心叶轮及所述变频电机转子的轴心与耐压壳体的轴心不在一条直线上,巧妙的设计使蜗壳依付在耐压壳体的结构设置,使蜗壳轴心下移的,与耐压壳体轴心发生偏移。优选地,所述电机壳体外侧设置固定设施抵住并连接耐压壳体,固定变频电机。优选地,所述耐压壳体外侧设置高压贯穿件,所述高压贯穿件内部引出导线与所述变频风机连接,高压贯穿件适用于高压环境下内部压力,不易出现损坏。优选地,所述耐压壳体下方设置风机支架,便于固定高压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轴向导流板引导风机内部流体轴向流动,径向导流板引导风机内部流体流向风机出风口,既可以冷却变频电机,维持变频电机稳定工作状态,也可以引导叶轮甩出的流体向风机出风口流动,使风机出风口获得更高的风压;(2)依托耐压壳体本身结构巧妙的设计出蜗壳与轴向导流板部件,减少风机内部结构件,结构精简,高效导流,适用于高压环境;(3)细长的窄型叶片更加适用于高压运行环境,叶轮进风口向风机进风口方向凸出便于吸气,获得更多进气便于获得更大的出口风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蜗壳在耐压壳体中透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侧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突起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离心叶轮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变频电机示意图;标号说明:1.变频电机,11.转子,12.定子,13.电机壳体,2.耐压壳体,21.蜗壳,211.蜗壳进风口,212.蜗壳出风口,213.轴向导流板,214.径向导流板,22.风机进风口,221.进口连接法兰,231.出口连接法兰,24.侧板,241.电机连接口,242.壳体连接边,243.导流板连接边,244.突起,3.离心叶轮,31.叶轮前板,311.叶轮进风口,32.叶轮后板,33.离心叶片,4.定位销,5.固定设施,6.高压贯穿件,7.风机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一种高压轴流离心风机,包括设置转子11和定子12在电机壳体13内的变频电机1,变频电机1置于耐压壳体2内,还包括置于风机进风口22处的蜗壳21以及设置在蜗壳21内的离心叶轮3,蜗壳21设置蜗壳进风口211和蜗壳出风口212,蜗壳进风口211与风机进风口22连接;蜗壳21侧边设置引导流体流向变频电机1的轴向导流板213,蜗壳出风口212处设置引导流体流向风机出风口的径向导流板214,径向导流板214设置在轴向导流板213上;所述高压轴流离心风机外部及内部的零件都为耐压设计,在此不做累述。从进风至出风方向的部件依次为:进口连接法兰221,蜗壳21及蜗壳21内部的离心叶轮3,变频电机1,出口连接法兰231,上述部件都设置在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轴流离心风机,包括设置转子和定子在电机壳体内的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置于耐压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风机进风口处的蜗壳以及设置在蜗壳内的离心叶轮,所述蜗壳设置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进风口与风机进风口连接;所述蜗壳侧边设置引导流体在耐压壳体内轴向流动的轴向导流板,所述蜗壳出风口处设置引导流体流向风机出风口的径向导流板,所述径向导流板设置在轴向导流板与耐压壳体之间;所述耐压壳体在风机进风口还设置进口连接法兰,所述耐压壳体在风机出风口还设置出口连接法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轴流离心风机,包括设置转子和定子在电机壳体内的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置于耐压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风机进风口处的蜗壳以及设置在蜗壳内的离心叶轮,所述蜗壳设置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进风口与风机进风口连接;所述蜗壳侧边设置引导流体在耐压壳体内轴向流动的轴向导流板,所述蜗壳出风口处设置引导流体流向风机出风口的径向导流板,所述径向导流板设置在轴向导流板与耐压壳体之间;所述耐压壳体在风机进风口还设置进口连接法兰,所述耐压壳体在风机出风口还设置出口连接法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轴流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为横置的柱状结构,所述蜗壳一面为进口连接法兰,另一面为中心设置电机连接口的侧板,侧边设置所述轴向导流板,所述电机连接口与电机壳体套接并固定;所述侧板为上方设置壳体连接边和导流板连接边的旋涡状结构,所述壳体连接边高度高于导流板连接边,所述壳体连接边与耐压壳体连接,所述导流板连接边与进口连接法兰之间设置轴向导流板,所述轴向导流板为向外部凸出的弧形板结构,所述轴向导流板从蜗壳出风口处延伸至与耐压壳体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轴流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导流板为纵置在耐压壳体与所述轴向导流板之间纽带状结构,所述径向导流板斜向从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深度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