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夹具及收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146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轨夹具及收轨车。其中,钢轨夹具包括:驱动缸、升降连接件、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横板组件;连接横板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端铰接,连接横板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一端铰接;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二端和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二端形成夹持空间;升降连接件的一端与连接横板组件铰接,升降连接件的另一端与驱动缸的输出杆固定连接;驱动缸驱动升降连接件上下运动,以使连接横板组件带动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夹紧或者张开,以提供足够的夹紧力对钢轨进行稳定可靠的夹持,提高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轨夹具及收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轨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钢轨夹具及收轨车。
技术介绍
长钢轨车组是由多种不同功能、不同结构的特种车辆组合而成的一种运输焊接长钢轨的专用作业车组,在铁路无缝线路的建设中,长钢轨车组担负着长钢轨的装轨、运输、卸轨和旧轨回收的任务。长钢轨车组一般设有收轨车,收轨车上设置有工作臂,工作臂连接有夹钳,用于在钢轨回收过程中对钢轨夹持。现有的夹钳一般采用剪刀式液压动力夹钳,其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中部交叉且铰接,第一夹臂的第一端和第二夹臂的第一端设置有液压缸,第一夹臂第二端和第二夹臂的第二端形成夹持空间。作业人员通过控制液压缸的输出杆伸缩,控制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张开和夹紧。但是,液压缸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第一端施加作用力,通过铰接轴将作用力传递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第二端对钢轨进行夹持,无法提供足够的夹紧力,导致钢轨的夹持不稳定,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轨夹具及收轨车,以解决现有钢轨夹钳无法提供足够的夹紧力,导致钢轨的夹持不稳定,存在安全风险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钢轨夹具,包括:驱动缸、升降连接件、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横板组件;所述连接横板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横板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二端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升降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板组件铰接,所述升降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缸的输出杆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缸驱动所述升降连接件上下运动,以使所述连接横板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夹紧或者张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的钢轨夹具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钢轨夹具,通过驱动缸驱动升降连接件上下运动,以使连接横板组件带动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夹紧或者张开,能够提供足够的夹紧力对钢轨进行稳定可靠的夹持,提高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此外,驱动缸驱动升降连接件上下运动,使得本实施例钢轨夹具占用空间小。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钢轨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横板组件包括两个横板,其中一个所述横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端铰接,另外一个所述横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一端铰接;两个所述横板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升降连接件铰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钢轨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横板组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横板组件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钢轨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体和两个第一连接立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立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体的两端铰接;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夹体和两个第二连接立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立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夹体的两端铰接;所述连接横板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立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立板的第二端铰接,且同一个所述连接横板组件铰接的所述第一连接立板和所述第二连接立板相对。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钢轨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夹体朝向所述第二夹体的侧面为朝向所述第二夹体凸出的弧形面;所述第二夹体朝向所述第一夹体的侧面为朝向所述第一夹体凸出的弧形面。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钢轨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钢轨夹具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板和竖板,所述安装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且所述竖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立板、所述第二连接立板铰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钢轨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竖板上设置有限制升降连接件的限位挡壁。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钢轨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板的第二侧面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驱动缸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钢轨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钢轨夹具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收轨车的工作臂。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收轨车,其包括车体、工作臂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钢轨夹具,所述工作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工作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钢轨夹具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的收轨车,由于其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钢轨夹具,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的收轨车也具有与第一方面所述的钢轨夹具的相同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轨夹具的升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轨夹具的横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轨夹具的第一夹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轨夹具的第一连接立板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轨夹具的第一连接立板的左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轨夹具的安装件的主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轨夹具的安装件的左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轨夹具的安装件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轨夹具的连接架的左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轨夹具的连接架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驱动缸;2:升降连接件;21:连接板;211:连接孔;22:第一连接轴;23:第二连接轴;3:第一夹持组件;31:第一夹体;311:第一夹持头;3111:夹持部;3112:第一连接部;3113:第二连接部;312:第三连接臂;32:第一连接立板;321:第三铰接孔;322:第四铰接孔;323:第五铰接孔;324:安装槽;3241:第一侧壁;3242:第二侧壁;325:避让口;33:铰接轴;4:第二夹持组件;5:横板;51:第一铰接孔;52:第二铰接孔;6:安装件;61:安装板;62:第一竖板;621:第六铰接孔;63:第二竖板;64:第三竖板;641:第七铰接孔;65:第四竖板;66:限位挡壁;67:安装座;671:过孔;672:第一螺纹孔;68:限位柱;69:加强板;70:把手;7:连接件;71:第一连接臂;711:第一固定孔;72:第二连接臂;721:第二固定孔;73:第三固定孔;8:安装架;81:圆环座;82:弯板;83:垫板;84:轴套;85:连接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钢轨夹具,其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缸、升降连接件、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横板组件;/n所述连接横板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横板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一端铰接;/n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二端形成夹持空间;/n所述升降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板组件铰接,所述升降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缸的输出杆固定连接;/n所述驱动缸驱动所述升降连接件上下运动,以使所述连接横板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夹紧或者张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缸、升降连接件、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横板组件;
所述连接横板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横板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一端铰接;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二端形成夹持空间;
所述升降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板组件铰接,所述升降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缸的输出杆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缸驱动所述升降连接件上下运动,以使所述连接横板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夹紧或者张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板组件包括两个横板,其中一个所述横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端铰接,另外一个所述横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一端铰接;
两个所述横板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升降连接件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板组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横板组件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体和两个第一连接立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立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体的两端铰接;
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夹体和两个第二连接立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立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夹体的两端铰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永武李明盛曼曼何超张铭达晁俊才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