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型变不锈钢管用抛光机进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135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抛光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型变不锈钢管用抛光机进料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人工上料效率低和安全性低的缺点,包括外壳体、安装组件和顶料组件,所述外壳体为顶端开口的漏斗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在外壳体前端的顶部,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后端通过滑轨活动设置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顶端设置有倒U型结构的定位部,且定位部延伸至外壳体的外部,所述定位部的两侧通过固定螺栓与外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前端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顶料组件设置在外壳体一侧的底端,可以对不同尺寸的不锈钢管进行自动上料,工作效率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型变不锈钢管用抛光机进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抛光机
,具体为一种多工位型变不锈钢管用抛光机进料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今多工位型变不锈钢管用抛光机中,主要包括带旋转轴的夹送盘和组成一对的进口夹送盘,在钢管的输送线上设置有若干个导套,在进口夹送盘与出口夹送盘之间设置有砂轮或抛光轮。上述抛光机工作时,圆管在导套的引导下进入旋转着的进口夹送盘,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被夹送盘带动作轴向运动和自转运动,这样,高速旋转的砂轮就可以对圆管表面进行修磨。现有的多工位型变不锈钢管用抛光机一般通过人工将钢管插入夹送盘的中间进行上料,不仅效率低,而且安全性较低,所以需要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下料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型变不锈钢管用抛光机进料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人工上料效率低和安全性低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工位型变不锈钢管用抛光机进料机构,包括外壳体、安装组件和顶料组件,所述外壳体为顶端开口的漏斗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在外壳体前端的顶部,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后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型变不锈钢管用抛光机进料机构,包括外壳体(1)、安装组件(2)和顶料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为顶端开口的漏斗状,所述安装组件(2)设置在外壳体(1)前端的顶部,所述外壳体(1)内部的后端通过滑轨活动设置有活动挡板(3),所述活动挡板(3)的顶端设置有倒U型结构的定位部(302),且定位部(302)延伸至外壳体(1)的外部,所述定位部(302)的两侧通过固定螺栓(301)与外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1)内部的前端设置有夹持组件(4),所述顶料组件(6)设置在外壳体(1)一侧的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型变不锈钢管用抛光机进料机构,包括外壳体(1)、安装组件(2)和顶料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为顶端开口的漏斗状,所述安装组件(2)设置在外壳体(1)前端的顶部,所述外壳体(1)内部的后端通过滑轨活动设置有活动挡板(3),所述活动挡板(3)的顶端设置有倒U型结构的定位部(302),且定位部(302)延伸至外壳体(1)的外部,所述定位部(302)的两侧通过固定螺栓(301)与外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1)内部的前端设置有夹持组件(4),所述顶料组件(6)设置在外壳体(1)一侧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型变不锈钢管用抛光机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弹性缓冲垫(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型变不锈钢管用抛光机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2)包括固定架(201)、把手(202)、丝杆(203)、滑杆(204)、安装部(205)和滑块(206),所述安装部(205)分别设置在固定架(201)的四个拐角处,所述丝杆(203)安装在固定架(201)内部的中间,且丝杆(203)的顶端延伸至固定架(201)的外部,所述把手(202)与丝杆(203)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侧所述滑杆(204)平行设置固定架(201)内部的两侧,所述滑块(206)固定在外壳体(1)的前端,且滑块(206)套接在丝杆(203)和滑杆(204)上,所述滑块(206)与丝杆(203)螺纹连接,滑块(206)与滑杆(204)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型变不锈钢管用抛光机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包括第一弹簧(401)和夹持板(402),两个所述夹持板(402)对称设置在外壳体(1)内部底端的前侧,所述第一弹簧(401)均匀设置在夹持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祥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凯翔医用不锈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