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661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上设置有若干摆放盘,输送装置两端顶部均开设有沟槽,沟槽内设置有若干滑轮,摆放盘两端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滑轮上端与滑槽卡合,输送装置包括摆放区和输送区,摆放区设置于输送区的一侧;输送区内设置有主动轴,主动轴上套设有两个主动齿轮,主动轴远离摆放区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从动轴,从动轴设置有两个从动齿轮,相邻两个从动齿轮之间均设置有过渡齿轮,摆放盘底部设置有两排直齿,直齿与从动齿轮之间互相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塑胶外壳加工中用来将成型的塑胶外壳运输到抛光工序,能够减少外壳磨损,还能够提升加工效率,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
本技术属于塑胶加工
,具体是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塑胶加工又称塑料成型加工,是将合成树脂或塑料转化为塑料制品的各种工艺的总称,是塑料工业中一个较大的生产部门,塑料加工一般包括塑料的配料、成型、机械加工、接合、修饰和装配等,后四个工序是在塑料已成型为制品或半制品后进行的,又称为塑料二次加工;而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是一种应用于塑胶外壳加工中用来将成型的塑胶外壳运输到抛光工序的输送装置,现有的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存在许多缺点,一是现有装置运输外壳易混乱堆积,影响了抛光效率,从而影响了加工效率,二是现有装置采用传送带运输,运输状态不稳定,传送带震动幅度大易导致外壳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上设置有若干摆放盘,所述输送装置两端顶部均开设有沟槽,所述沟槽内设置有若干滑轮,所述摆放盘两端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轮上端与所述滑槽卡合,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摆放区和输送区,所述摆放区设置于所述输送区的一侧;所述输送区内设置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套设有两个主动齿轮,所述主动轴远离所述摆放区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从动轴,所述从动轴设置有两个从动齿轮,相邻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之间均设置有过渡齿轮,所述摆放盘底部设置有两排直齿,所述直齿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互相啮合。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过渡齿轮之间互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过渡齿轮之间互相啮合。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杆与所述主动轴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摆放盘上方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若干支撑块。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凹槽之间通过螺纹旋接固定。优选的,所述输送区内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过渡齿轮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本技术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通过在输送装置两端顶部均开设沟槽,在沟槽内设置若干滑轮,同时在摆放盘两端底部均开设滑槽,滑轮上端与滑槽卡合,这样的结构使得摆放盘底部卡合在输送装置顶部,并且摆放盘输送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从而实现了减少外壳磨损的效果;本技术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通过在主动轴上套设两个主动齿轮,在从动轴上设置两个从动齿轮,同时在相邻两个从动齿轮之间设置过渡齿轮,在摆放盘底部设置两排直齿,而且直齿与从动齿轮之间互相啮合,并且在摆放盘上方开设凹槽,在凹槽内设置若干支撑块,这样的结构使得外壳套在支撑块上可直接进行抛光,无需摆放,而且通过齿轮传动更加稳定,增加了输送效率,从而实现了提升加工效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输送装置;2、摆放盘;3、摆放区;4、输送区;5、沟槽;6、滑轮;7、主动齿轮;8、主动轴;9、从动齿轮;10、过渡齿轮;11、从动轴;12、支撑块;13、滑槽;14、电机;15、直齿;16、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输送装置1,输送装置1上设置有若干摆放盘2,输送装置1两端顶部均开设有沟槽5,沟槽5内设置有若干滑轮6,摆放盘2两端底部均开设有滑槽13,滑轮6上端与滑槽13卡合,输送装置1包括摆放区3和输送区4,摆放区3设置于输送区4的一侧;输送区4内设置有主动轴8,主动轴8上套设有两个主动齿轮7,主动轴8远离摆放区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从动轴11,从动轴11设置有两个从动齿轮9,相邻两个从动齿轮9之间均设置有过渡齿轮10,摆放盘2底部设置有两排直齿15,直齿15与从动齿轮9之间互相啮合。主动齿轮7和过渡齿轮10之间互相啮合,从动齿轮9和过渡齿轮10之间互相啮合。输送装置1一侧设置有电机14,电机14的输出杆与主动轴8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摆放盘2上方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若干支撑块12。支撑块12与凹槽之间通过螺纹旋接固定。输送区4内设置有若干支撑柱16,支撑柱16与过渡齿轮10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沟槽5内设置有若干滑轮6,摆放盘2两端底部均开设有滑槽13,滑轮6上端与滑槽13卡合,摆放盘2通过滑轮6在摆放盘2两侧边底部的滑槽13内滑动的方式向输送区4滑动,同时滑轮6在摆放盘2两侧边底部的滑槽13内滑动减少阻力,相邻两个从动齿轮9之间均设置有过渡齿轮10,摆放盘2底部设置有两排直齿15,直齿15与从动齿轮9之间互相啮合,主动齿轮7和过渡齿轮10之间互相啮合,从动齿轮9和过渡齿轮10之间互相啮合,主动齿轮7和从动齿轮9通过过渡齿轮10进行齿轮传动,保证主动齿轮7和从动齿轮9转动方向的一致,通过电机14的输出杆与主动轴8之间进行皮带传动来使主动轴8转动,再通过主动齿轮7和过渡齿轮10之间互相啮合,从动齿轮9和过渡齿轮10之间互相啮合来使从动齿轮9转动,摆放盘2滑动至底部的直齿15与从动齿轮9啮合后通过齿轮啮合带动摆放盘2滑动,摆放盘2上方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若干支撑块12,将冷却后的塑胶外壳套在支撑块12顶部外侧,防止外壳在输送过程中混乱磨损,方便加工,支撑块12与凹槽之间通过螺纹旋接固定,可通过选取尺寸匹配的若干支撑块12通过螺纹旋接安装于摆放盘2上方的凹槽内,增大适用范围。工作原理:如图1-3所示,首先,在摆放区3处选取尺寸匹配的若干支撑块12通过螺纹旋接安装于摆放盘2上方的凹槽内,然后将冷却后的塑胶外壳套在支撑块12顶部外侧,将若干支撑块12全部套设有塑胶外壳,再将摆放盘2向输送区4推动,摆放盘2通过滑轮6在摆放盘2两侧边底部的滑槽13内滑动的方式向输送区4滑动,通过电机14的输出杆与主动轴8之间进行皮带传动来使主动轴8转动,再通过主动齿轮7和过渡齿轮10之间互相啮合,从动齿轮9和过渡齿轮10之间互相啮合来使从动齿轮9转动,摆放盘2滑动至底部的直齿15与从动齿轮9啮合后通过齿轮啮合带动摆放盘2滑动,此时滑轮6在摆放盘2两侧边底部的滑槽13内滑动减少阻力,滑动至输送区4末端将摆放盘2取下送至抛光区进行塑胶外壳的抛光,输送过程结束。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1)上设置有若干摆放盘(2),所述输送装置(1)两端顶部均开设有沟槽(5),所述沟槽(5)内设置有若干滑轮(6),所述摆放盘(2)两端底部均开设有滑槽(13),所述滑轮(6)上端与所述滑槽(13)卡合,所述输送装置(1)包括摆放区(3)和输送区(4),所述摆放区(3)设置于所述输送区(4)的一侧;/n所述输送区(4)内设置有主动轴(8),所述主动轴(8)上套设有两个主动齿轮(7),所述主动轴(8)远离所述摆放区(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从动轴(11),所述从动轴(11)设置有两个从动齿轮(9),相邻两个所述从动齿轮(9)之间均设置有过渡齿轮(10),所述摆放盘(2)底部设置有两排直齿(15),所述直齿(15)与所述从动齿轮(9)之间互相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1)上设置有若干摆放盘(2),所述输送装置(1)两端顶部均开设有沟槽(5),所述沟槽(5)内设置有若干滑轮(6),所述摆放盘(2)两端底部均开设有滑槽(13),所述滑轮(6)上端与所述滑槽(13)卡合,所述输送装置(1)包括摆放区(3)和输送区(4),所述摆放区(3)设置于所述输送区(4)的一侧;
所述输送区(4)内设置有主动轴(8),所述主动轴(8)上套设有两个主动齿轮(7),所述主动轴(8)远离所述摆放区(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从动轴(11),所述从动轴(11)设置有两个从动齿轮(9),相邻两个所述从动齿轮(9)之间均设置有过渡齿轮(10),所述摆放盘(2)底部设置有两排直齿(15),所述直齿(15)与所述从动齿轮(9)之间互相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外壳加工用输送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嘉宇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