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减震器装配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99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气囊减震器装配线,包括底板、升降单元和吸附单元;底板:上表面的中部设有传送带,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后侧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底板的下表面与转盘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上表面的中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L型;升降单元:包含升降电机、丝杠、滑杆和升降板,所述丝杠的两端分别与转盘上表面的中部和支撑板上端的下表面转动连接,且丝杠的一端穿过升降板后端下表面的螺孔,所述升降板为T型,本气囊减震器装配线,可自动的将气囊减震器的上盖板放置在橡胶气囊上进行装配,减少装配所需的人力,并且装配速度快,装配精准,可满足企业日常装配生产的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囊减震器装配线
本技术涉及气囊减震器装配
,具体为气囊减震器装配线。
技术介绍
气囊减震器是一种充气型减震器,是利用气压阻力来防震动产品,现在使用的有洗涤设备,洗衣脱水机,游乐设备,旋转木马,造纸机械、皮革震荡机械,震动筛、矿山设备,管道设备、船泊设备、精密设备等工业装备的减震上应用了空气弹簧技术,目前气囊减震器在装配时主要通过人工将上盖板手动放置在橡胶气囊上,由此导致装配人员需求量大,装配的速度主要依赖装配工人的经验,使得装配的效率不高,不能满足企业日常装配生产的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气囊减震器装配线,可自动的将气囊减震器的上盖板放置在橡胶气囊上进行装配,减少装配所需的人力,并且装配速度快,装配精准,可满足企业日常装配生产的量,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气囊减震器装配线,包括底板、升降单元和吸附单元;底板:上表面的中部设有传送带,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后侧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底板的下表面与转盘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上表面的中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L型;升降单元:包含升降电机、丝杠、滑杆和升降板,所述丝杠的两端分别与转盘上表面的中部和支撑板上端的下表面转动连接,且丝杠的一端穿过升降板后端下表面的螺孔,所述升降板为T型,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转盘上表面的中部和支撑板上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滑杆的一端穿过升降板后端下表面的滑孔,所述升降电机设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且升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的上表面与丝杠的上端固定连接;吸附单元:包含真空泵、气管、吸盘、支撑杆和三通接头,所述真空泵设在支撑板后侧面的上侧,所述三通接头设在升降板上表面的前侧,所述支撑杆设有两个,两个支撑杆的下端均设有吸盘,所述气管设有三个,后侧的气管的两端分别与真空泵的进气口和三通接头的出气口连接,前侧的两个气管分别与三通接头的两个进气口和两个吸盘的出气口连接;其中:还包括PLC,所述PLC设在底板上表面的前侧,且PLC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PLC的输出端分别与传送带、旋转电机、升降电机和真空泵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旋转电机带动转盘可使吸盘方便快速的转动至上料的位置和橡胶气囊的上方,通过升降单元可带动吸盘上下移动进行装配工作,通过吸附单元可方便的将气囊减震器的盖板吸起进行装配,减少装配所需要的人力。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腿和万向轮,所述支撑腿设有四个,四个支撑腿沿底板的下表面均匀设置,且四个支撑腿的下端均设有万向轮,通过支撑腿可对底板提供支撑,通过万向轮可方便装配线的移动。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动推杆和限位杆,所述电动推杆设有两个,两个电动推杆分别设在底板上表面的前后两侧,且两个电动推杆的上端分别与限位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电动推杆的输入端均与PLC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电动推杆可带动限位杆上下移动,对传送带上的橡胶气囊进行阻挡和放行,便于装配线的自动装配。进一步的,还包括上料桶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为L型,且限位板设有两个,两个限位板均设在底板上表面的后侧,且两个限位板相对的侧面分别与上料桶下端侧面的两个凸出部分滑动连接,通过上料桶和限位板配合可在上料桶内的上盖板装配完毕后,快速的刚换另一个装满上盖板的上料桶进行持续的装配。进一步的,还包括把手和挡板,所述把手为U型,且把手的两端分别与上料桶下端侧面两个凸出部分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设在的传动带上表面的右侧,通过把手可方便的将上料桶从限位板中抽出,通过挡板可将装配后气囊减震器的进行阻挡,便于工人进行收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气囊减震器装配线,具有以下好处:1、通过旋转电机带动转盘可使吸盘方便快速的转动至上料的位置和橡胶气囊的上方,通过升降单元可带动吸盘上下移动进行装配工作,通过吸附单元可方便的将气囊减震器的盖板吸起进行装配,减少装配所需要的人力。2、通过支撑腿可对底板提供支撑,通过万向轮可方便装配线的移动,通过电动推杆可带动限位杆上下移动,对传送带上的橡胶气囊进行阻挡和放行,便于装配线的自动装配。3、通过上料桶和限位板配合可在上料桶内的上盖板装配完毕后,快速的刚换另一个装满上盖板的上料桶进行持续的装配,通过把手可方便的将上料桶从限位板中抽出,通过挡板可将装配后气囊减震器的进行阻挡,便于工人进行收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传送带、3旋转电机、4转盘、5支撑板、6升降单元、61升降电机、62丝杠、63滑杆、64升降板、7吸附单元、71真空泵、72气管、73吸盘、74支撑杆、75三通接头、8PLC、9支撑腿、10万向轮、11电动推杆、12限位杆、13上料桶、14限位板、15把手、16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气囊减震器装配线,包括底板1、升降单元6和吸附单元7;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设有传送带2,底板1下表面的后侧设有旋转电机3,旋转电机3的输出轴穿过底板1的下表面与转盘4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转盘4上表面的中部设有支撑板5,支撑板5为L型;升降单元6:包含升降电机61、丝杠62、滑杆63和升降板64,丝杠62的两端分别与转盘4上表面的中部和支撑板5上端的下表面转动连接,且丝杠62的一端穿过升降板64后端下表面的螺孔,升降板64为T型,滑杆63的两端分别与转盘4上表面的中部和支撑板5上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滑杆63的一端穿过升降板64后端下表面的滑孔,升降电机61设在支撑板5的上表面,且升降电机61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5的上表面与丝杠62的上端固定连接;吸附单元7:包含真空泵71、气管72、吸盘73、支撑杆74和三通接头75,真空泵71设在支撑板5后侧面的上侧,三通接头75设在升降板64上表面的前侧,支撑杆74设有两个,两个支撑杆74的下端均设有吸盘75,气管72设有三个,后侧的气管72的两端分别与真空泵71的进气口和三通接头75的出气口连接,前侧的两个气管72分别与三通接头75的两个进气口和两个吸盘75的出气口连接;其中:还包括PLC8,PLC8设在底板1上表面的前侧,且PLC8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PLC8的输出端分别与传送带2、旋转电机3、升降电机61和真空泵71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旋转电机3带动转盘4可使吸盘73方便快速的转动至上料的位置和橡胶气囊的上方,通过升降单元6可带动吸盘73上下移动进行装配工作,通过吸附单元7可方便的将气囊减震器的盖板吸起进行装配,减少装配所需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囊减震器装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升降单元(6)和吸附单元(7);/n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设有传送带(2),所述底板(1)下表面的后侧设有旋转电机(3),所述旋转电机(3)的输出轴穿过底板(1)的下表面与转盘(4)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盘(4)上表面的中部设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为L型;/n升降单元(6):包含升降电机(61)、丝杠(62)、滑杆(63)和升降板(64),所述丝杠(62)的两端分别与转盘(4)上表面的中部和支撑板(5)上端的下表面转动连接,且丝杠(62)的一端穿过升降板(64)后端下表面的螺孔,所述升降板(64)为T型,所述滑杆(63)的两端分别与转盘(4)上表面的中部和支撑板(5)上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滑杆(63)的一端穿过升降板(64)后端下表面的滑孔,所述升降电机(61)设在支撑板(5)的上表面,且升降电机(61)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5)的上表面与丝杠(62)的上端固定连接;/n吸附单元(7):包含真空泵(71)、气管(72)、吸盘(73)、支撑杆(74)和三通接头(75),所述真空泵(71)设在支撑板(5)后侧面的上侧,所述三通接头(75)设在升降板(64)上表面的前侧,所述支撑杆(74)设有两个,两个支撑杆(74)的下端均设有吸盘(73),所述气管(72)设有三个,后侧的气管(72)的两端分别与真空泵(71)的进气口和三通接头(75)的出气口连接,前侧的两个气管(72)分别与三通接头(75)的两个进气口和两个吸盘(73)的出气口连接;/n其中:还包括PLC(8),所述PLC(8)设在底板(1)上表面的前侧,且PLC(8)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PLC(8)的输出端分别与传送带(2)、旋转电机(3)、升降电机(61)和真空泵(71)的输入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囊减震器装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升降单元(6)和吸附单元(7);
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设有传送带(2),所述底板(1)下表面的后侧设有旋转电机(3),所述旋转电机(3)的输出轴穿过底板(1)的下表面与转盘(4)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盘(4)上表面的中部设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为L型;
升降单元(6):包含升降电机(61)、丝杠(62)、滑杆(63)和升降板(64),所述丝杠(62)的两端分别与转盘(4)上表面的中部和支撑板(5)上端的下表面转动连接,且丝杠(62)的一端穿过升降板(64)后端下表面的螺孔,所述升降板(64)为T型,所述滑杆(63)的两端分别与转盘(4)上表面的中部和支撑板(5)上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滑杆(63)的一端穿过升降板(64)后端下表面的滑孔,所述升降电机(61)设在支撑板(5)的上表面,且升降电机(61)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5)的上表面与丝杠(62)的上端固定连接;
吸附单元(7):包含真空泵(71)、气管(72)、吸盘(73)、支撑杆(74)和三通接头(75),所述真空泵(71)设在支撑板(5)后侧面的上侧,所述三通接头(75)设在升降板(64)上表面的前侧,所述支撑杆(74)设有两个,两个支撑杆(74)的下端均设有吸盘(73),所述气管(72)设有三个,后侧的气管(72)的两端分别与真空泵(71)的进气口和三通接头(75)的出气口连接,前侧的两个气管(72)分别与三通接头(75)的两个进气口和两个吸盘(73)的出气口连接;
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国平章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昱达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