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GhEBF1基因、蛋白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975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陆地棉GhEBF1基因、蛋白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所述基因包括:1)如SEQ ID NO:1所示的DNA分子;2)如SEQ ID NO:1所示序列自5’末端第270位核苷酸序列所示的DNA分子;3)与1)或2)限定的DNA序列具有至少70%同源性且编码与植物黄萎病抗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还公开了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以及所述基因或所述蛋白的应用,包括:1)促进植物叶片和根系协同表达;2)提高植物抗黄萎病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基因沉默和超表达分析,证实其在陆地棉抗黄萎病中的作用,为下一步培育抗病品种提供候选基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陆地棉GhEBF1基因、蛋白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
,涉及一种陆地棉GhEBF1基因、蛋白及其应用,特别涉及一种与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相关的GhEBF1基因、蛋白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纺织、化工、医药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而且是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其中,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是主要种植种类,占我国棉花面积的99%以上。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最重要病害之一,1930年代传入我国,1950年代在我国生产棉省少数地区发生及为害,随着带菌棉种的调运,传播十分迅速,1990年代初我国主产棉区为害逐年加重。引起黄萎病发生的主要病原物是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由于黄萎病是一类主要土传病害,其病原菌寄主范围广、易变异,没有专化寄生关系,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具有长期存活的休眠体微菌核等特点,防治极为困难,是我国棉花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国内外的长期研究表明,综合防治是防治黄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而选育抗病品种是最重要、最经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包括如下任一种所示的DNA分子:/n1)如SEQ ID NO:1所示的DNA分子;/n2)如SEQ ID NO:1所示序列自5’末端第270位核苷酸序列所示的DNA分子;/n3)与1)或2)限定的DNA序列具有至少70%同源性且编码与植物黄萎病抗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包括如下任一种所示的DNA分子:
1)如SEQIDNO:1所示的DNA分子;
2)如SEQIDNO:1所示序列自5’末端第270位核苷酸序列所示的DNA分子;
3)与1)或2)限定的DNA序列具有至少70%同源性且编码与植物黄萎病抗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编码的蛋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蛋白,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任一项所述蛋白质:
1)由如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2)将如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且与植物黄萎病抗性相关的由SEQIDNO:2衍生的蛋白质。


4.扩增权利要求1所述基因全长或者任意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桂良卢美光杨武贺浪张华崇司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