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超高速电梯的双层轿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55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高速电梯的双层轿厢结构,包括:主轿架以及安装在所述主轿架内的固定轿厢和活动轿厢;所述固定轿厢固定在所述主轿架底部,所述固定轿厢上方设置有辅助导轨,所述辅助导轨设置在所述主轿架内侧,所述活动轿厢与所述辅助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主轿架顶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活动轿厢顶部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主轿架上部采用链传动驱动活动轿厢进行升降,能长距离传递运动和动力,使得上下轿厢的调节幅度大,并且电机旋转圈数能准确对应链节的升降高度,使活动轿厢的定位更加准确,能适用于各种层高有变化的高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超高速电梯的双层轿厢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高速电梯的双层轿厢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全球在建的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已超350栋,而介于100米~200米的高层建筑则难计其数,这些高层建筑的建设带动了市场对高速、超高速电梯的旺盛需求,通常每一个楼宇建筑内设置多部高速电梯进行群控控制,多部电梯带来的缺点之一是占用建筑内空间尺寸比较大,由此产生如何应对高峰期高人流量的特征,而超高速双层轿厢电梯就是流行的解决方案。双层轿厢运行由出发层到达目的层,出发层的下轿厢和上轿厢出入口之间的层间距,与目的层的下、上层间距之间的差值称之为层高差,因为大楼建筑的土建设计与具体施工等因素,层高差值通常是不同的。因而双层轿厢到达目的层前,就需要针对目的层的层高差提前进行自动调整,现有技术中的调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a、液压方式实现:采用液压直顶上轿厢方式,导向滑轮带动下轿厢反向运行;该液压方式实际结构偏于复杂,制作成本比较高;而液压结构本身也容易产生漏油现象,对液压元器件密封性的要求较高。b、曳引驱动绕绳比2:1方式实现:曳引主机固定在轿厢侧面位置,上下轿厢各自采用一对轿顶(底)的方式实现;但是曳引驱动绕绳比2:1方式采用导向滑轮数量多,钢丝绳多次弯折对钢丝绳的使用寿命有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超高速电梯的双层轿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超高速电梯的双层轿厢结构,包括:主轿架以及安装在所述主轿架内的固定轿厢和活动轿厢;所述固定轿厢固定在所述主轿架底部,所述固定轿厢上方设置有辅助导轨,所述辅助导轨设置在所述主轿架内侧,所述活动轿厢与所述辅助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主轿架顶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活动轿厢顶部相连。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控制链条、升降链条、控制轮组和悬吊轮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带与所述控制轮组相连,所述控制链条绕设在所述控制轮组外,所述活动轿厢通过升降链条与所述控制链条相连。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轮组包括驱动链轮和从动轮,所述控制链条绕在过所述驱动链轮和所述从动轮形成一个闭和的链条环,所述链条环的上半环为第一控制段,所述链条环的下半环为第二控制段;所述升降链条包括第一升降链条和第二升降链条;所述悬吊轮组包括第一悬吊轮和第二悬吊轮;所述第一升降链条一端与第一控制段相连,另一端绕过第一悬吊轮与所述活动轿厢顶部相连;所述第二升降链条一端与第二控制段相连,另一端绕过第二悬吊轮与所述活动轿厢顶部相连。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升降链条与所述第一控制段的连接处或所述第二升降链条与所述第二控制段的连接处设置有张力调节杆,张力调节杆用于保证两根升降链条的涨紧度的同时可起到调整两个升降链条末端高度,使得两个升降链条的底部平齐,保证活动轿厢的垂直升降。作为优选,所述活动轿厢通过内滚轮导靴与所述辅助导轨接触连接,形成可上下运动的浮动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轿厢底部与所述主轿架之间设置有弹性减震元件,从而提高下方固定轿厢的乘坐舒适度。而上方活动轿厢顶部的链条结构本身具有一定抗震性,也能提高轿厢内的舒适度。作为优选,所述主轿架包括,横梁和框架,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所述横梁处,所述辅助导轨设置在所述框架内侧。作为优选,所述主轿架外侧设置有用于与井道导轨连接的外滚轮导靴。作为优选,所述驱动带为传动链条或传动皮带。作为优选,所述主轿架(1)内活动轿厢(3)的下方设置有活动轿厢支撑块(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速电梯的双层轿厢结构,主轿架上部采用链传动驱动活动轿厢进行升降,能长距离传递运动和动力,使得上下轿厢的调节幅度大,并且电机旋转圈数能准确对应链节的升降高度,使活动轿厢的定位更加准确,能适用于各种层高有变化的高楼。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速电梯的双层轿厢结构,能在低速、重载和高温条件下及灰土飞扬的不良环境中工作,且传递功率较大,传递效率较高,一般可达0.95~0.97,使电动机功率小,更加节能。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速电梯的双层轿厢结构,上下的固定轿厢和活动轿厢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相互独立的设置在主轿架内,在整个轿厢的运动过程中不会相互传递震动,保证了上下两个轿厢的乘坐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活动轿厢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主轿架,11-横梁,12-框架,13-外滚轮导靴,2-固定轿厢,21-弹性减震元件,3-活动轿厢,31-内滚轮导靴,4-辅助导轨,5-升降机构,51-驱动电机,52-控制链条,521-第一控制段,522-第二控制段,53-升降链条,531-第一升降链条,532-第二升降链条,54-控制轮组,541-驱动链轮,542-从动轮,55-悬吊轮组,551-第一悬吊轮,552-第二悬吊轮,56-驱动带,6-张力调节杆,7-活动轿厢支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根据图1所示,一种用于超高速电梯的双层轿厢结构,包括:主轿架1以及安装在主轿架1内的固定轿厢2和活动轿厢3;固定轿厢2固定在主轿架1底部,固定轿厢2上方设置有辅助导轨4,辅助导轨4设置在主轿架1内侧,活动轿厢3与辅助导轨4滑动连接,主轿架1顶部设置有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与活动轿厢3顶部相连。活动轿厢3通过内滚轮导靴31与辅助导轨4接触连接,形成可上下运动的浮动结构,固定轿厢2底部与主轿架1之间设置有弹性减震元件21,主轿架1包括,横梁11和框架12,升降机构5固定在横梁11处,辅助导轨4设置在框架12内侧,主轿架1外侧设置有用于与井道导轨连接的外滚轮导靴13。根据图2所示,升降机构5包括,驱动电机51、控制链条52、升降链条53、控制轮组54和悬吊轮组55;驱动电机51通过驱动带56与控制轮组54相连,驱动带56为传动链条或传动皮带。控制轮组54包括驱动链轮541和从动轮542,控制链条52绕在过驱动链轮541和从动轮542形成一个闭和的链条环,链条环的上半环为第一控制段521,链条环的下半环为第二控制段522;升降链条53包括第一升降链条531和第二升降链条532;悬吊轮组55包括第一悬吊轮551和第二悬吊轮552;第一升降链条531一端与第一控制段521相连,另一端绕过第一悬吊轮551与活动轿厢3顶部相连;第二升降链条532一端与第二控制段522相连,另一端绕过第二悬吊轮552与活动轿厢3顶部相连。第一升降链条531与第一控制段521的连接处或第二升降链条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超高速电梯的双层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轿架(1)以及安装在所述主轿架(1)内的固定轿厢(2)和活动轿厢(3);所述固定轿厢(2)固定在所述主轿架(1)底部,所述固定轿厢(2)上方设置有辅助导轨(4),所述辅助导轨(4)设置在所述主轿架(1)内侧,所述活动轿厢(3)与所述辅助导轨(4)滑动连接,所述主轿架(1)顶部设置有升降机构(5),所述升降机构(5)与所述活动轿厢(3)顶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高速电梯的双层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轿架(1)以及安装在所述主轿架(1)内的固定轿厢(2)和活动轿厢(3);所述固定轿厢(2)固定在所述主轿架(1)底部,所述固定轿厢(2)上方设置有辅助导轨(4),所述辅助导轨(4)设置在所述主轿架(1)内侧,所述活动轿厢(3)与所述辅助导轨(4)滑动连接,所述主轿架(1)顶部设置有升降机构(5),所述升降机构(5)与所述活动轿厢(3)顶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速电梯的双层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驱动电机(51)、控制链条(52)、升降链条(53)、控制轮组(54)和悬吊轮组(55);所述驱动电机(51)通过驱动带(56)与所述控制轮组(54)相连,所述控制链条(52)绕设在所述控制轮组(54)外,所述活动轿厢(3)通过升降链条(53)与所述控制链条(5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速电梯的双层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轮组(54)包括驱动链轮(541)和从动轮(542),所述控制链条(52)绕在过所述驱动链轮(541)和所述从动轮(542)形成一个闭和的链条环,所述链条环的上半环为第一控制段(521),所述链条环的下半环为第二控制段(522);所述升降链条(53)包括第一升降链条(531)和第二升降链条(532);所述悬吊轮组(55)包括,第一悬吊轮(551)和第二悬吊轮(552);所述第一升降链条(531)一端与第一控制段(521)相连,另一端绕过第一悬吊轮(551)与所述活动轿厢(3)顶部相连;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权钱茹晓英沈培华沈建学屠颖剑沈向锋朱亮赵亮孙燕
申请(专利权)人: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