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玉科专利>正文

一种瓷杯杯缘上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0109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瓷杯杯缘上釉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自动上釉、自动上料且上釉效果好的瓷杯杯缘上釉装置。一种瓷杯杯缘上釉装置,包括有:底座;气缸,底座一侧设有气缸;旋转组件,底座顶部设有旋转组件;置物架,旋转组件上侧转动式设有置物架;夹紧组件,置物架上设有夹紧组件;装料箱,底座顶部中侧设有装料箱。有益效果为:在装料箱的作用下,气缸的伸缩杆会带动第一连接板上下移动,当第一连接板向下移动时,会带动第一轴承、第一转轴、置物架和齿轮向下移动,当齿轮向下移与齿条接触时,瓷杯的杯缘方向会向下,当杯缘与装料箱表面接触时,会将瓷杯的杯缘进行上釉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瓷杯杯缘上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瓷杯杯缘上釉装置。
技术介绍
瓷杯,日用器皿,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瓷杯也成为了大部分人生活中的收藏品,在人们制作瓷杯完成时,会将杯缘进行上釉工作,现有瓷杯的杯缘的上釉大多是人们手持瓷杯直接与上釉筒内进行接触进行上釉工作,可能导致其工作效率低,且费时费力的情况,如果上釉效果没对齐等问题,或者出现错印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产品的浪费等情况。鉴于上述所存在的问题,特别需要设计一种实现自动上釉、自动上料且上釉效果好的瓷杯杯缘上釉装置,可以省去大部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一些麻烦,以至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目前出现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人们手持瓷杯直接与上釉筒内进行接触进行上釉工作,可能导致其工作效率低,且费时费力的情况,如果上釉效果没对齐等问题,或者出现错印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产品的浪费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自动上釉、自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瓷杯杯缘上釉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n底座(1);/n气缸(2),底座(1)一侧设有气缸(2);/n旋转组件(3),底座(1)顶部设有旋转组件(3);/n置物架(4),旋转组件(3)上侧设有置物架(4);/n夹紧组件(5),置物架(4)上设有夹紧组件(5);/n装料箱(6),底座(1)顶部中侧设有装料箱(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瓷杯杯缘上釉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
底座(1);
气缸(2),底座(1)一侧设有气缸(2);
旋转组件(3),底座(1)顶部设有旋转组件(3);
置物架(4),旋转组件(3)上侧设有置物架(4);
夹紧组件(5),置物架(4)上设有夹紧组件(5);
装料箱(6),底座(1)顶部中侧设有装料箱(6)。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瓷杯杯缘上釉装置,其特征是:旋转组件(3)包括有:
第一支架(301),底座(1)顶部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架(301);
第一轴承(302),第一支架(301)上部均滑动式设有第一轴承(302);
第一连接板(303),一侧第一轴承(302)上设有第一连接板(303),第一连接板(303)与气缸(2)的伸缩杆连接;
第一转轴(304),第一轴承(302)内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304),第一转轴(304)之间设有置物架(4);
齿轮(305),一侧第一转轴(304)一部设有齿轮(305);
第二连接杆(306),一侧第一支架(301)中部设有第二连接杆(306);
齿条(307),第二连接杆(306)一侧设有齿条(307),齿条(307)与齿轮(305)之间相互啮合。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瓷杯杯缘上釉装置,其特征是:夹紧组件(5)包括有:
第一滑块(501),置物架(4)内部两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501);
第三连接杆(502),第一滑块(501)顶部均设有第三连接杆(502);
导向块(503),置物架(4)顶部两侧均设有导向块(503),同侧导向块(503)分别与第三连接杆(502)之间滑动式配合;
夹杆(504),第三连接杆(502)内侧均设有夹杆(504);
第一弹簧(505),夹杆(504)与导向块(503)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505),第一弹簧(505)分别套装在第三连接杆(502)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瓷杯杯缘上釉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卸料组件(7),卸料组件(7)包括有:
第二支架(701),装料箱(6)一侧中部设有第二支架(701);
第一接触架(702),第二支架(701)顶部一侧设有第一接触架(702);
第一支撑架(703),第二支架(701)顶部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撑架(703);
第一滑杆(704),第一支撑架(703)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滑杆(704);
第一活动架(705),第一滑杆(704)上中部设有第一活动架(705);
第二滑杆(706),第一活动架(705)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滑杆(706),第二滑杆(706)与第一接触架(702)之间滑动式配合;
第二弹簧(707),第一活动架(705)与第二滑杆(706)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707),第二弹簧(707)套装在第二滑杆(706)上;
第三弹簧(708),第一活动架(705)与第二支架(701)之间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玉科
申请(专利权)人:华玉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