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引及供氧的口咽通气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960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吸引及供氧的口咽通气道,包括上壁、下壁和连接上壁和下壁的中间连接部,其中,中间连接部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管道,上壁和所述下壁与中间连接部的侧面构成两个内凹的C型。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吸痰管外接在口咽通气道上,避免了吸痰管对本就缺氧患者的咽喉部的刺激,减少各种分泌物可能引起患者返流误吸的风险,为后续插管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野,减少插管所用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了气管导管插入时患者的缺氧时间,同时也可以通过此口咽通气道后端的联结口连接吸氧管为患者持续吸氧,保证病人的氧饱和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吸引及供氧的口咽通气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吸引及供氧的口咽通气道。
技术介绍
一次性可吸引及供氧的口咽通气道是一种简易方便的声门上通气装置,它通过下压舌体防止舌后坠,支撑舌腭弓及悬雍垂,将舌根与咽后壁分开,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主要用于防止围手术期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窒息,各种昏迷患者因舌后坠导致的上呼吸道梗阻以及为其他类型的困难气道建立临时气道,是麻醉科、呼吸内科、ICU和急诊科等临床科室必备的气道管理辅助工具。图1所示为一种具有双C通道的口咽通气道的结构示意图,由塑料材质的扁管状或分片状的通气道构成,不具备吸引和供氧功能,对于昏迷患者、饱胃、小儿患者等口咽部分泌物通常就比一般人多,置入现有一次性口咽通气道时,会因为刺激导致口咽部分分泌物进一步增加,增大了误吸风险,而且在后续改为气管插管时视野模糊影响操作,增加了插管难度,使患者的缺氧时间延长,甚至耽误极其珍贵的抢救时间,增加了病人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口咽通气道的设计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给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吸引及供氧的口咽通气道,包括上壁、下壁和连接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部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管道,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侧面构成两个内凹的C型;/n所述中空的管道的前端与上壁和下壁的前端平齐,所述中空的管道的后端延伸形成联结口,突出于上壁和下壁的后端,以与吸氧管或者吸痰管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吸引及供氧的口咽通气道,包括上壁、下壁和连接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部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管道,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侧面构成两个内凹的C型;
所述中空的管道的前端与上壁和下壁的前端平齐,所述中空的管道的后端延伸形成联结口,突出于上壁和下壁的后端,以与吸氧管或者吸痰管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结口的长度为0.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上壁、下壁、中间连接部和联结口的制作工艺为一体化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超杨晓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