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氧式鼻罩吸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9959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氧式鼻罩吸氧装置,包括输氧管,所述输氧管的一端设置有氧气管,氧气管呈扁平状,输氧管的一端连接有输氧鼻套,输氧鼻套底部对应鼻孔的位置处设置有插口,插口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透明垫,插口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透明垫,第一透明垫与第二透明垫之间通过密封卡条连接,输氧鼻套内侧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输氧管与氧气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氧气管呈扁平状,便于固定,输氧鼻套,不容易引起压疮,其次有一部分氧气是储存在这个输氧鼻套里面,为储氧式的输氧鼻套,提高了储氧量,以及方便插胃管或者鼻饲管,保证供氧量,便于调节输氧量,以及可以对氧气管进行规束,防止散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氧式鼻罩吸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吸氧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储氧式鼻罩吸氧装置。
技术介绍
我们现在临床上用的最多的就是鼻塞,现有的鼻塞下面就是一个分叉的两个管子,然后戴在头上,然后两个那个鼻塞塞到我们的两个鼻孔里,会产生两个问题:一就是这个鼻塞的管子一直塞在鼻孔里,时间长了以后,有的病人他会压疮,会压碎掉;二,如果这个病人碰到肠梗阻,或者是进食需要插胃管的病人,必须要把一个鼻塞给剪掉,剪掉以后它就漏气,他就不是一个整体了,然后我们只能把两个比赛全部剪掉,剪掉以后拿一侧的一根管子打结。只有一侧的管子放到鼻孔里后会容易掉下来,一般情况护士会拿胶布去贴上固定,但是由于管子很细,胶布贴的效果也不好,而且吸氧的量也比较小,同时不便调节输氧量,以及氧气管容易散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储氧式鼻罩吸氧装置,解决了就是这个鼻塞的管子一直塞在鼻孔里,时间长了以后,有的病人他会压疮,会压碎掉;二,如果这个病人碰到肠梗阻,或者是进食需要插胃管的病人,必须要把一个鼻塞给剪掉,剪掉以后它就漏气,他就不是一个整体了,然后我们只能把两个比赛全部剪掉,剪掉以后拿一侧的一根管子打结。只有一侧的管子放到鼻孔里后会容易掉下来,一般情况护士会拿胶布去贴上固定,但是由于管子很细,胶布贴的效果也不好,而且吸氧的量也比较小,同时不便调节输氧量,以及氧气管容易散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输氧管,所述输氧管的一端设置有氧气管,氧气管呈扁平状,输氧管的一端连接有输氧鼻套,输氧鼻套底部对应鼻孔的位置处设置有插口,插口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透明垫,插口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透明垫,第一透明垫与第二透明垫之间通过密封卡条连接,输氧鼻套内侧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输氧管与氧气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器、输氧管调节口、氧气管调节口、齿轮槽和齿轮,输氧管与氧气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器,调节器的一端设置有输氧管调节口,调节器的一端设置有输氧管调节口的另一端设置有氧气管调节口,调节器的内部设置有齿轮槽,齿轮槽的内部啮合连接有齿轮。优选的,所述齿轮槽与调节器底面之间呈15度夹角。优选的,所述调节器的外侧刻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输氧管的另一端通过输氧接头与供氧装置连接。优选的,所述插口呈圆形。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本技术将输氧鼻套套在患者的鼻子上,然后连接氧气管,氧气管呈扁平状,便于固定,既可以对患者供氧,其中输氧鼻套,不容易引起压疮,其次有一部分氧气是储存在这个输氧鼻套里面,为储氧式的输氧鼻套,提高了储氧量,而通过调节器中的齿轮槽和齿轮,便于调节输氧量,以及可以对氧气管进行规束,防止散乱,而通过插口,方便插胃管或者鼻饲管,其中通过第一透明垫和第二透明垫,便于观察鼻孔的位置,而通过密封卡条将第一透明垫和第二透明垫密封连接,可以保证整体的密封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密封圈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输氧管1,输氧管1的一端设置有氧气管2,氧气管2呈扁平状,输氧管1的一端连接有输氧鼻套3,输氧鼻套3底部对应鼻孔的位置处设置有插口4,插口4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透明垫5,插口4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透明垫6,第一透明垫5与第二透明垫6之间通过密封卡条7连接,输氧鼻套3内侧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8,输氧管1与氧气管2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组件9;调节组件9包括调节器10、输氧管调节口11、氧气管调节口12、齿轮槽13和齿轮14,输氧管1与氧气管2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器10,调节器10的一端设置有输氧管调节口11,调节器10的一端设置有输氧管调节口11的另一端设置有氧气管调节口12,调节器10的内部设置有齿轮槽13,齿轮槽13的内部啮合连接有齿轮14,使用时将输氧鼻套3套在患者的鼻子上,然后连接氧气管2,氧气管2呈扁平状,便于固定,既可以对患者供氧,其中输氧鼻套3,不容易引起压疮,其次有一部分氧气是储存在这个输氧鼻套3里面,为储氧式的输氧鼻套3,提高了储氧量,而通过调节器10中的齿轮槽13和齿轮14,便于调节输氧量,以及可以对氧气管2进行规束,防止散乱,而通过插口4,方便插胃管或者鼻饲管,其中通过第一透明垫5和第二透明垫6,便于观察鼻孔的位置,而通过密封卡条7将第一透明垫5和第二透明垫6密封连接,可以保证整体的密封性。齿轮槽13与调节器10底面之间呈15度夹角,便于对输氧管1进行加紧。调节器10的外侧刻有防滑纹,可以提高调节器10的防滑性。输氧管1的另一端通过输氧接头15与供氧装置连接,方便供氧。插口4呈圆形,方便插胃管或者鼻饲管。密封圈8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防止损伤患者皮肤。本技术使用时将输氧鼻套3套在患者的鼻子上,然后连接氧气管2,氧气管2呈扁平状,便于固定,既可以对患者供氧,其中输氧鼻套3,不容易引起压疮,其次有一部分氧气是储存在这个输氧鼻套3里面,为储氧式的输氧鼻套3,提高了储氧量,而通过调节器10中的齿轮槽13和齿轮14,便于调节输氧量,以及可以对氧气管2进行规束,防止散乱,而通过插口4,方便插胃管或者鼻饲管,其中通过第一透明垫5和第二透明垫6,便于观察鼻孔的位置,而通过密封卡条7将第一透明垫5和第二透明垫6密封连接,可以保证整体的密封性。本技术氧气管2呈扁平状,便于固定,输氧鼻套3,不容易引起压疮,其次有一部分氧气是储存在这个输氧鼻套3里面,为储氧式的输氧鼻套3,提高了储氧量,以及方便插胃管或者鼻饲管,保证供氧量,便于调节输氧量,以及可以对氧气管2进行规束,防止散乱。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氧式鼻罩吸氧装置,包括输氧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氧管(1)的一端设置有氧气管(2),氧气管(2)呈扁平状,输氧管(1)的一端连接有输氧鼻套(3),输氧鼻套(3)底部对应鼻孔的位置处设置有插口(4),插口(4)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透明垫(5),插口(4)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透明垫(6),第一透明垫(5)与第二透明垫(6)之间通过密封卡条(7)连接,输氧鼻套(3)内侧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8),输氧管(1)与氧气管(2)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组件(9);/n所述调节组件(9)包括调节器(10)、输氧管调节口(11)、氧气管调节口(12)、齿轮槽(13)和齿轮(14),输氧管(1)与氧气管(2)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器(10),调节器(10)的一端设置有输氧管调节口(11),调节器(10)的一端设置有输氧管调节口(11)的另一端设置有氧气管调节口(12),调节器(10)的内部设置有齿轮槽(13),齿轮槽(13)的内部啮合连接有齿轮(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氧式鼻罩吸氧装置,包括输氧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氧管(1)的一端设置有氧气管(2),氧气管(2)呈扁平状,输氧管(1)的一端连接有输氧鼻套(3),输氧鼻套(3)底部对应鼻孔的位置处设置有插口(4),插口(4)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透明垫(5),插口(4)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透明垫(6),第一透明垫(5)与第二透明垫(6)之间通过密封卡条(7)连接,输氧鼻套(3)内侧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8),输氧管(1)与氧气管(2)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组件(9);
所述调节组件(9)包括调节器(10)、输氧管调节口(11)、氧气管调节口(12)、齿轮槽(13)和齿轮(14),输氧管(1)与氧气管(2)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器(10),调节器(10)的一端设置有输氧管调节口(11),调节器(10)的一端设置有输氧管调节口(11)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应兰周竞奋陈琰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