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9698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包括承接板、两组分别焊接固定在其底壁两侧的底座以及两组分布在承接板顶壁两侧的活动板,所述承接板顶壁的两侧均开有收纳槽,且承接板顶壁的其中一侧固定焊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两组送风器,开设在所述底座底壁的内腔中容纳有多组与其内腔顶壁焊接的升降杆、与升降杆的底端焊接的横板以及与横板转动连接的万向轮,分别安装在所述承接板两侧的两组第一转轴的外壁分别与两组活动板的侧壁焊接固定。该用于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通过设置了送风器、进气扇和电热丝,两组送风器内的进气扇和电热丝在合适情况下工作,提升了病人使用该装置时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
本技术属于康复治疗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康复治疗是指促使损伤、疾病、发育缺陷等致残因素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或残疾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康复治疗的作用是: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阻止瘫痪肢体的挛缩,防止废用综合征出现,为步行创造条件;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避免骨质疏松症发生;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恢复,产生康复信心,以积极的身心状态更好地配合康复训练。对于一些肢体受伤、骨折后的病人的康复治疗来说,其需要在相关的辅助治疗装置上进行肢体的锻炼。但目前的此类装置大多不能在病人感到寒冷或闷热时进行相关处理;且当病人处在装置上时,如果因为上卫生间等原因而需要长距离移动则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包括承接板、两组分别焊接固定在其底壁两侧的底座以及两组分布在承接板顶壁两侧的活动板,所述承接板顶壁的两侧均开有收纳槽,且承接板顶壁的其中一侧固定焊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两组送风器,开设在所述底座底壁的内腔中容纳有多组与其内腔顶壁焊接的升降杆、与升降杆的底端焊接的横板以及与横板转动连接的万向轮。优选的,分别安装在所述承接板两侧的两组第一转轴的外壁分别与两组活动板的侧壁焊接固定,两组所述活动板远离承接板中心的一侧均设置有伸缩杆和两组分别安装在伸缩杆两端的导向轴。优选的,每组所述收纳槽内均容纳有两组相互平行的拉伸杆、与收纳槽内侧壁的两边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以及与第二转轴的外壁焊接固定的封闭板。优选的,每组所述拉伸杆的两端均安装有导向轴,所述拉伸杆通过其中一组导向轴与承接板传动连接,其通过另一组导向轴与封闭板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架远离承接板的一侧水平设置,且安装架上开有贯穿其两侧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侧壁上镶嵌有内置安装于安装架内的步进电机,且调节槽内还设有与步进电机传动连接的丝杠以及被丝杠沿水平方向穿过的滑动块。优选的,所述伸缩杆通过其中一组导向轴与承接板传动连接,其通过另一组导向轴与活动板传动连接,其中一组所述活动板顶壁上固定粘接有头枕。优选的,两组所述送风器分别穿过滑动块的两侧并与其粘接固定,每组送风器内均安装有进气扇和电热丝。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用于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通过设置了送风器、进气扇和电热丝,两组送风器内的进气扇和电热丝在合适情况下工作,可使感到寒冷或闷热的病人感到舒适,提升了病人使用该装置时的体验;通过设置了安装架、调节槽、步进电机、丝杠和滑动块,步进电机工作带动滑动块滑行,即可调节两组送风器的位置,使送风器工作所覆盖的范围更大,因此效果更好;通过设置了底座、升降杆、横板和万向轮,两组底座内的升降杆伸长并带动多组万向轮与地面接触,即可使该装置方便地长距离移动,从而便于病人进行上卫生间等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底座的竖直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滑动块的竖直剖面图。图中:1承接板、2底座、3活动板、4第一转轴、5伸缩杆、6导向轴、7收纳槽、8拉伸杆、9头枕、10第二转轴、11封闭板、12安装架、13调节槽、14步进电机、15丝杠、16滑动块、17送风器、18进气扇、19电热丝、20升降杆、21横板、22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包括承接板1、两组分别焊接固定在其底壁两侧的底座2以及两组分布在承接板1顶壁两侧的活动板3,所述承接板1顶壁的两侧均开有收纳槽7,且承接板1顶壁的其中一侧固定焊接有安装架12,所述安装架12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两组送风器17,开设在所述底座2底壁的内腔中容纳有多组与其内腔顶壁焊接的升降杆20、与升降杆20的底端焊接的横板21以及与横板21转动连接的万向轮22。具体的,分别安装在所述承接板1两侧的两组第一转轴4的外壁分别与两组活动板3的侧壁焊接固定,两组所述活动板3远离承接板1中心的一侧均设置有伸缩杆5和两组分别安装在伸缩杆5两端的导向轴6。具体的,每组所述收纳槽7内均容纳有两组相互平行的拉伸杆8、与收纳槽7内侧壁的两边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10以及与第二转轴10的外壁焊接固定的封闭板11,两组拉伸杆8收缩至最短时,其带动封闭板11沿第二转轴10旋转至刚好封闭收纳槽7。具体的,每组所述拉伸杆8的两端均安装有导向轴6,所述拉伸杆8通过其中一组导向轴6与承接板1传动连接,其通过另一组导向轴6与封闭板11传动连接。具体的,所述安装架12远离承接板1的一侧水平设置,且安装架12上开有贯穿其两侧的调节槽13,所述调节槽13内侧壁上镶嵌有内置安装于安装架12内的步进电机14,且调节槽13内还设有与步进电机14传动连接的丝杠15以及被丝杠15沿水平方向穿过的滑动块16,丝杠15远离步进电机14的一侧与调节槽13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具体的,所述伸缩杆5通过其中一组导向轴6与承接板1传动连接,其通过另一组导向轴6与活动板3传动连接,其中一组所述活动板3顶壁上固定粘接有头枕9,当伸缩杆5收缩至最短时,其带动活动板3沿第一转轴4旋转至保持水平。具体的,两组所述送风器17分别穿过滑动块16的两侧并与其粘接固定,每组送风器17内均安装有进气扇18和电热丝19,送风器17外壁上安装有给其内的进气扇18和电热丝19供电的电源(图中未画出),每次使用送风器17前,需要给电源充电。使用方法:该用于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在使用时,首先病人躺在承接板1上,并使颈部枕在头枕9上,其腿部置于承接板1上未安装头枕9的那一组活动板3上,当需要抬起病人上半身时,驱动安装了头枕9的那一组活动板3下方的伸缩杆5伸长,使活动板3沿第一转轴4旋转即可,当需要抬起病人双腿时,使另一组伸缩杆5伸长并带动活动板3沿第一转轴4旋转即可;如果病人需要翻身,则驱动合适位置的收纳槽7内的两组拉伸杆8伸长,带动封闭板11沿第二转轴10旋转即可利用封闭板11的翻转而帮助病人翻身;当病人感到闷热时,驱动两组送风器17内的进气扇18工作将外界空气吸入两组送风器17内,并吹向安装架12下方即可使病人感到凉爽,同时使步进电机14工作带动丝杠15运转,使滑动块16在调节槽13内滑行而带动两组送风器17移动,从而扩大送风器17工作的范围,如果病人感到寒冷,则驱动电热丝19工作并加热空气即可;当病人需要上卫生间或因为其他原因而需要移动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包括承接板(1)、两组分别焊接固定在其底壁两侧的底座(2)以及两组分布在承接板(1)顶壁两侧的活动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1)顶壁的两侧均开有收纳槽(7),且承接板(1)顶壁的其中一侧固定焊接有安装架(12),所述安装架(12)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两组送风器(17),开设在所述底座(2)底壁的内腔中容纳有多组与其内腔顶壁焊接的升降杆(20)、与升降杆(20)的底端焊接的横板(21)以及与横板(21)转动连接的万向轮(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包括承接板(1)、两组分别焊接固定在其底壁两侧的底座(2)以及两组分布在承接板(1)顶壁两侧的活动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1)顶壁的两侧均开有收纳槽(7),且承接板(1)顶壁的其中一侧固定焊接有安装架(12),所述安装架(12)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两组送风器(17),开设在所述底座(2)底壁的内腔中容纳有多组与其内腔顶壁焊接的升降杆(20)、与升降杆(20)的底端焊接的横板(21)以及与横板(21)转动连接的万向轮(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安装在所述承接板(1)两侧的两组第一转轴(4)的外壁分别与两组活动板(3)的侧壁焊接固定,两组所述活动板(3)远离承接板(1)中心的一侧均设置有伸缩杆(5)和两组分别安装在伸缩杆(5)两端的导向轴(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收纳槽(7)内均容纳有两组相互平行的拉伸杆(8)、与收纳槽(7)内侧壁的两边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10)以及与第二转轴(10)的外壁焊接固定的封闭板(11)。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庆莲何艳刘亮刘洛同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