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起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969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8
一种自动起卧装置,该装置的电机和减速器通过螺栓固接在机架上,电机与减速器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轴承座与机架通过螺栓固接,螺杆两端分别与减速器和轴承座配合连接,同时螺杆与螺母力臂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在一起,螺母力臂轴两端分别通过孔轴配合与第一螺母力臂轴承和第二螺母力臂轴承相连接,旋滑双定位力臂杆一端通过旋转定位轴销与机架铰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连接力臂杆固接,旋滑双定位力臂杆的第一定位滑槽和第二定位滑槽分别与第一螺母力臂轴承和第二螺母力臂轴承相配合接触,支撑板与连接力臂杆焊接在一起。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独自起卧床困难的问题,自动化程度和经济实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起卧装置
本技术涉及助老机械装置
,尤其是一种自动起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也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但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而言,每天早晨的起床都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腰背不好时起卧更加艰难,甚至会损伤脊椎。年龄的增长,也让很多人的身体机能发生退行性改变,造成骨头硬化、肌肉无力等问题,以至于在起床时双臂没有足够的力气支撑起自己,无法正常起卧。患有骨质疏松的人在生活中容易发生骨折,常发部位是脊柱、腕关节,导致起卧时手部容易发生安全问题。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约有3%的人口卧床生活难以自理,独自起卧也变成一个困扰。以上种种因素显示一部分人存在独自起卧困难、起卧过程不安全等问题。基于以上原因,需要研究一种辅助自动起卧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老年人起卧困难,起卧过程不安全等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辅助自动起卧的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自动起卧装置,组成元件包括机架、电机、联轴器、减速器、螺杆、螺母力臂轴、第一螺母力臂轴承、第二螺母力臂轴承、第一定位滑槽、第二定位滑槽、旋滑双定位力臂杆、轴承座、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一螺母、第二螺母、连接力臂杆、支撑板、旋转定位轴销、第三螺栓、第四螺栓、第三螺母以及第四螺母。组成元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是:所述电机与减速器之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电机和减速器通过螺栓与螺母连接的方式分别固接在机架上,轴承座通过第一螺栓、第二螺栓与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固定在机架上,螺杆两端分别与减速器和轴承座配合连接,同时螺杆与螺母力臂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在一起,螺母力臂轴两端分别通过孔轴配合与第一螺母力臂轴承和第二螺母力臂轴承相连接,旋滑双定位力臂杆一端通过旋转定位轴销与机架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螺栓、第四螺栓以及第三螺母、第四螺母固接在连接力臂杆上,旋滑双定位力臂杆的第一定位滑槽和第二定位滑槽分别与第一螺母力臂轴承和第二螺母力臂轴承相配合接触,支撑板与连接力臂杆焊接在一起。所述旋滑双定位力臂杆与机架铰接,可绕旋转定位轴销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旋滑双定位力臂杆绕旋转定位轴销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到与机架垂直时电机停止运转。所述旋滑双定位力臂杆四周均开有槽,与螺母力臂轴相配合的螺母力臂轴承可以在第一定位滑槽和第二定位滑槽内移动,从而使旋滑双定位力臂杆发生旋转,螺杆可以通过另外两个槽穿过旋滑双定位力臂杆。所述螺母力臂轴与螺杆相配合部分有内螺纹,螺母力臂轴可以沿着螺杆轴线方向前后移动,进而使第一螺母力臂轴承和第二螺母力臂轴承分别在第一定位滑槽和第二定位滑槽内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突出优点:1、以机械装置辅助自动起卧,解决了由于身体机能发生退行性改变而无力自己撑起身体起卧的问题。2、旋滑双定位力臂杆在竖直平面内的旋转通过螺杆传动实现,不仅省力,而且能够自锁。3、大多数构件之间的连接是用螺栓固接,便于拆卸维护。4、设计巧妙,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动起卧装置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动起卧装置的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动起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动起卧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机架1、电机2、联轴器3、减速器4、螺杆5、螺母力臂轴6、第一螺母力臂轴承7、第二螺母力臂轴承8、第一定位滑槽9、第二定位滑槽10、旋滑双定位力臂杆11、轴承座12、第一螺栓13、第二螺栓14、第一螺母15、第二螺母16、连接力臂杆17、支撑板18、旋转定位轴销19、第三螺栓20、第四螺栓21、第三螺母22、第四螺母2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动起卧装置,包括机架1、电机2、联轴器3、减速器4、螺杆5、螺母力臂轴6、第一螺母力臂轴承7、第二螺母力臂轴承8、第一定位滑槽9、第二定位滑槽10、旋滑双定位力臂杆11、轴承座12、第一螺栓13、第二螺栓14、第一螺母15、第二螺母16、连接力臂杆17、支撑板18、旋转定位轴销19、第三螺栓20、第四螺栓21、第三螺母22、第四螺母23。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所述电机2与减速器4之间通过联轴器3固定连接,电机2和减速器4通过螺栓与螺母连接的方式分别固接在机架1上,轴承座12通过第一螺栓13、第二螺栓14与第一螺母15、第二螺母16固定在机架1上,螺杆5两端分别与减速器4和轴承座12配合连接,同时螺杆5与螺母力臂轴6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在一起,螺母力臂轴6两端分别通过孔轴配合与第一螺母力臂轴承和7第二螺母力臂轴承8相连接,旋滑双定位力臂杆11一端通过旋转定位轴销19与机架1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螺栓20、第四螺栓21和第三螺母22、第四螺母23固接在连接力臂杆17上,旋滑双定位力臂杆的第一定位滑槽9和第二定位滑槽10与第一螺母力臂轴承7和第二螺母力臂轴承8相配合接触,支撑板18与连接力臂杆17焊接在一起,用于辅助自动起卧。所述旋滑双定位力臂11杆与机架1铰接,可绕旋转定位轴销19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旋滑双定位力臂杆11绕旋转定位轴销19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到与机架1垂直时电机2停止运转。所述旋滑双定位力臂杆11四周均开有槽,与螺母力臂轴6相配合的第一螺母力臂轴承7以及第二螺母力臂轴承8可以在第一定位滑槽9和第二定位滑槽10内移动,从而使旋滑双定位力臂杆11发生旋转,螺杆5可以通过另外两个槽穿过旋滑双定位力臂杆11。所述螺母力臂轴6与螺杆5相配合部分有内螺纹,从而使得螺母力臂轴5可以沿着螺杆5轴线方向前后移动,进而使第一螺母力臂轴承7和第二螺母力臂轴承8分别在第一定位滑槽9和第二定位滑槽10内运动。工作原理:电机2起动后,通过与联轴器3连接的减速器4减速,使螺杆5以合适的转速旋转,在螺杆5旋转的过程中,由于螺母力臂轴6与螺杆5的接触部分是螺纹旋合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起卧装置,组成元件包括机架、电机、联轴器、减速器、螺杆、螺母力臂轴、第一螺母力臂轴承、第二螺母力臂轴承、第一定位滑槽、第二定位滑槽、旋滑双定位力臂杆、轴承座、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一螺母、第二螺母、连接力臂杆、支撑板、旋转定位轴销、第三螺栓、第四螺栓、第三螺母以及第四螺母,其特征在于,组成元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n所述电机与减速器之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电机和减速器通过螺栓与螺母连接的方式分别固接在机架上,轴承座通过第一螺栓、第二螺栓与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固定在机架上,螺杆两端分别与减速器和轴承座配合连接,同时螺杆与螺母力臂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在一起,螺母力臂轴两端分别通过孔轴配合与第一螺母力臂轴承和第二螺母力臂轴承相连接,旋滑双定位力臂杆一端通过旋转定位轴销与机架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螺栓、第四螺栓以及第三螺母、第四螺母固接在连接力臂杆上,旋滑双定位力臂杆的第一定位滑槽和第二定位滑槽分别与第一螺母力臂轴承和第二螺母力臂轴承相配合接触,支撑板与连接力臂杆焊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起卧装置,组成元件包括机架、电机、联轴器、减速器、螺杆、螺母力臂轴、第一螺母力臂轴承、第二螺母力臂轴承、第一定位滑槽、第二定位滑槽、旋滑双定位力臂杆、轴承座、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一螺母、第二螺母、连接力臂杆、支撑板、旋转定位轴销、第三螺栓、第四螺栓、第三螺母以及第四螺母,其特征在于,组成元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
所述电机与减速器之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电机和减速器通过螺栓与螺母连接的方式分别固接在机架上,轴承座通过第一螺栓、第二螺栓与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固定在机架上,螺杆两端分别与减速器和轴承座配合连接,同时螺杆与螺母力臂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在一起,螺母力臂轴两端分别通过孔轴配合与第一螺母力臂轴承和第二螺母力臂轴承相连接,旋滑双定位力臂杆一端通过旋转定位轴销与机架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螺栓、第四螺栓以及第三螺母、第四螺母固接在连接力臂杆上,旋滑双定位力臂杆的第一定位滑槽和第二定位滑槽分别与第一螺母力臂轴承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月巧黄龙生刘一臻许一嵘李畅标宾芳萍阙祖玉邓程俞思雅徐向前岑小乂钟光进刘寒路子璇张顺楠谢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