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胸术后护理肢体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969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8
一种心胸术后护理肢体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肢体固定装置固定不牢固、及费时费力的问题;包括床板,床板下方设有可前后移动且左右方向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且左右方向的腰形槽,床板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两个滑槽后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前端之间的距离,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连杆,连杆上端伸出滑槽且设有弧形的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弧口相对,连杆下端插入其对应侧的腰形槽内,床板上右侧设有左右方向的束缚带;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胸术后护理肢体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心胸术后护理器械
,特别是一种心胸术后护理肢体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心胸外科,是现代医疗技术的一门新学科,包含了心脏外科和普胸外科两大类,主要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移植、胸部损伤、肺部疾病、气管及支气管疾病等方面。目前,心胸外科的患者,在手术后的护理中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肢体进行固定,以防止伤口崩开,影响伤口愈合,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所以需要一种心胸术后护理肢体固定装置,而现有的肢体固定方法大多为医护人员用绷带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固定不牢固,且在缠绕绷带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心胸术后护理肢体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肢体固定装置固定不牢固、及费时费力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床板,床板下方设有可前后移动且左右方向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且左右方向的腰形槽,床板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两个滑槽后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前端之间的距离,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连杆,连杆上端伸出滑槽且设有弧形的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弧口相对,连杆下端插入其对应侧的腰形槽内,床板上右侧设有左右方向的束缚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床板、连接板、固定板、软垫等,可以对患者肢体固定的同时,对肢体进行保护,设有的转柄,可以便于医护人员转动转轴,设有的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对束缚带固定,从而便于更好的固定患者的肢体,设有的限位块、限位槽,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对转轴进行限位,防止固定板松动,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的全剖仰视轴测图。图5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床板1,床板1下方设有可前后移动且左右方向的连接板2,连接板2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且左右方向的腰形槽3,床板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4,两个滑槽4后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前端之间的距离,滑槽4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连杆5,连杆5上端伸出滑槽4且设有弧形的固定板6,两个固定板6弧口相对,连杆5下端插入其对应侧的腰形槽3内,床板1上右侧设有左右方向的束缚带7。为了带动连接板2前后移动,所述的连接板2下端设有位于两个腰形槽3之间且前后方向的直齿条9,床板1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立板10,两个立板10之间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11,转轴11上同轴设有与直齿条9啮合的齿轮12。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转动转轴11,所述的转轴11左端贯穿立板10且同轴设有转柄13。为了对转轴11进行限位,所述的左侧的立板10左端开设有多个沿转轴11圆周方向均布的限位槽14,转轴11上端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滑动槽15,滑动槽15内滑动连接有可插入限位槽14内的限位块16,限位块16左端经弹簧17与转柄13连接。为了防止压伤患者的肢体,所述的固定板6弧形面上设有软垫18。为了便于固定束缚带7,所述的床板1上端左侧设有固定杆8,束缚带7上表面设有第一魔术贴19,束缚带7自由端绕过固定杆8且下表面设有可与第一魔术贴19粘合的第二魔术贴20。本技术在使用时,医护人员使患者平躺于床板1上,使患者胸部位于两个固定板6之间,使束缚带7的自由端绕过固定杆8,且使第一魔术贴19和第二魔术贴20粘合,实现对患者腰部的固定,医护人员向左拉限位块16,限位块16与限位槽14脱离接触,并向左挤压弹簧17,解除对转轴11的限位,逆时针转动转柄13,转柄13经转轴11带动齿轮12逆时针转动,齿轮12带动直齿条9向后移动,直齿条9带动连接板2向后移动,连接板2带动连杆5在腰形槽3内向内滑动,与此同时,连接板2带动连杆5在滑槽4内向内滑动的同时向后滑动,连杆5带动固定板6向内滑动的同时向后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固定板6与患者肩部接触并向内挤压,实现对患者肢体的固定,防止患者的肢体产生晃动,造成伤口撕裂;待夹紧患者肩部后,松开限位块16,由于弹簧17向右的弹力,带动限位块16向右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限位块16插入限位槽14内,实现对转轴11的限位,防止在护理过程中,固定板6发生松动,造成患者肢体的晃动,产生二次伤害;当护理结束后,医护人员向左拉限位块16,限位块16与限位槽14脱离接触,并向左挤压弹簧17,解除对转轴11的限位,顺时针转动转柄13,转柄13经转轴11连接带动齿轮12顺时针转动,齿轮12带动直齿条9向前移动,直齿条9带动连接板2向前移动,连接板2带动连杆5在腰形槽3内向外滑动,与此同时,连接板2带动连杆5在滑槽4内向外滑动的同时向前滑动,连杆5带动固定板6向外滑动的同时向前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固定板6脱离与患者肢体的接触,解除固定板6对患者肢体的固定,待解除固定板6对患者肢体的固定后,医护人员松开限位块16,此时医护人员使第一魔术贴19和第二魔术贴20脱离粘合,束缚带7的自由端绕出固定杆8,解除对患者腰部的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床板、连接板、固定板、软垫等,可以对患者肢体固定的同时,对肢体进行保护,设有的转柄,可以便于医护人员转动转轴,设有的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对束缚带固定,从而便于更好的固定患者的肢体,设有的限位块、限位槽,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对转轴进行限位,防止固定板松动,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胸术后护理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床板(1)下方设有可前后移动且左右方向的连接板(2),连接板(2)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且左右方向的腰形槽(3),床板(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4),两个滑槽(4)后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前端之间的距离,滑槽(4)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连杆(5),连杆(5)上端伸出滑槽(4)且设有弧形的固定板(6),两个固定板(6)弧口相对,连杆(5)下端插入其对应侧的腰形槽(3)内,床板(1)上右侧设有左右方向的束缚带(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胸术后护理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床板(1)下方设有可前后移动且左右方向的连接板(2),连接板(2)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且左右方向的腰形槽(3),床板(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4),两个滑槽(4)后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前端之间的距离,滑槽(4)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连杆(5),连杆(5)上端伸出滑槽(4)且设有弧形的固定板(6),两个固定板(6)弧口相对,连杆(5)下端插入其对应侧的腰形槽(3)内,床板(1)上右侧设有左右方向的束缚带(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术后护理肢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2)下端设有位于两个腰形槽(3)之间且前后方向的直齿条(9),床板(1)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立板(10),两个立板(10)之间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11),转轴(11)上同轴设有与直齿条(9)啮合的齿轮(12)。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琼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