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内圈分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66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8
一种轴承内圈分选设备,包括底座和控制器,底座上设置有输送带,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底座上,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和光电传感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气动夹爪,第二气缸的上方设置有工装治具台,工装治具台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工装治具台上设置有轴承内圈检测机构,轴承内圈检测机构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气缸,底座上设置有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显示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轴承内圈分选设备无需人工操作,效率大幅提高,适合连续性作业,内圈检测精度高,分选十几种规格段,提高了轴承加工生产的产能及效率;适用于多种规格产品的检测分类,可一机多用,更换产品时,只需要更换相应的检测工装,有利于企业产品换型加工,产品的多元化拓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内圈分选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轴承分选技术,具体而言是一种轴承内圈分选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在应用自动化设备来代替人工,在自动化设备中轴承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标准件;不同的地方应用不同的轴承,同一种轴承在不同的环境都有严格的要求。现有技术中,轴承内圈由人工检测,但是人工检测往往易造成内圈划伤,造成检测时间久、检测效率低下、连续性作业效果差,从而造成不良率高,使得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内圈分选设备,所述的这种轴承内圈分选设备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检测轴承易造成内圈划伤、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轴承内圈分选设备,包括底座和控制器,底座上设置有输送带,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底座上,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和光电传感器,第一气缸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气动夹爪,气动夹爪位于输送带的上方,第二气缸的上方设置有工装治具台,工装治具台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工装治具台上设置有轴承内圈检测机构,轴承内圈检测机构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显示屏,控制器通过其输入输出端与第一气缸、光电传感器、第二气缸、轴承内圈检测机构和显示屏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为笔型气缸。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屏为触摸式显示屏。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屏设置在轴承内圈检测机构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架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钣金罩,机架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开口。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轴承内圈分选设备无需人工操作,效率大幅提高,适合连续性作业,内圈检测精度高,分选十几种规格段,提高了轴承加工生产的产能及效率;适用于多种规格产品的检测分类,可一机多用,更换产品时,只需要更换相应的检测工装,有利于企业产品换型加工,产品的多元化拓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凡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轴承内圈分选设备,包括底座1和控制器,底座1上设置有输送带2,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底座上1,输送带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8和光电传感器,第一气缸8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连接有气动夹爪3,气动夹爪3位于输送带2的上方,第二气缸7的上方设置有工装治具台5,工装治具台5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工装治具台5上设置有轴承内圈检测机构6,轴承内圈检测机构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气缸7,第二气缸7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底座1上设置有机架9,机架9上设置有显示屏4,控制器通过其输入输出端与第一气缸8、光电传感器、第二气缸7、轴承内圈检测机构6和显示屏4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8为笔型气缸。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屏4为触摸式显示屏。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屏4设置在轴承内圈检测机构6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架9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钣金罩,机架9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开口。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输送带2、第一气缸8、光电传感器、气动夹爪3、第二气缸7、轴承内圈检测机构6、笔型气缸、显示屏4、触摸式显示屏等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已了解,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轴承内圈分选设备为某轴承整条线体中的一个工站机构,输送带的前后均分别与前后的工站连接。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轴承内圈由上一个工站的输送带输送,当光电感应器感应到输送带上的轴承内圈后传输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启动第一气缸8和气动夹爪3,气动夹爪3下降将输送带2输送过来的轴承内圈夹住后上升回到原点,然后第一气缸8带动气动夹爪3移动到第二气缸7的上侧,气动夹爪3将轴承内圈放置在第二气缸7的上侧,然后第二气缸7的活塞杆向上推动轴承内圈到轴承内圈检测机构6内,轴承内圈检测机构6的传感器检测到轴承内圈后,轴承内圈检测机构6开始对轴承内圈进行检测,轴承内圈检测机构6对检测完成的轴承内圈设定一个档位,然后第二气缸7收回,气动夹爪3和第一气缸8再次将轴承内圈抓取到输送带2上,输送带2将轴承内圈输送走并由下一工站的机械夹爪将其抓至下一工站,下个工站读取该轴承内圈的分选检测记录并将该轴承内圈归类到它所在的档位内。测量轴承轴向游隙的力具有行业标准,球轴承加载力标准为100N,因此第二气缸7向上施加的力为100N。机架9的开口用于供使用人员操作。本设备使用空压机为气缸提供动力;压缩空气的压力为0.6MPa;环境温度为-20~50℃,环境湿度为≤9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轴承内圈分选设备无需人工操作,效率大幅提高,适合连续性作业,内圈检测精度高,分选十几种规格段,提高了轴承加工生产的产能及效率;适用于多种规格产品的检测分类,一机多用,更换产品时,只需要更换相应的检测工装,有利于企业产品换型加工,产品的多元化拓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内圈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控制器,底座(1)上设置有输送带(2),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底座上(1),输送带(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8)和光电传感器,第一气缸(8)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连接有气动夹爪(3),气动夹爪(3)位于输送带(2)的上方,第二气缸(7)的上方设置有工装治具台(5),工装治具台(5)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工装治具台(5)上设置有轴承内圈检测机构(6),轴承内圈检测机构(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气缸(7),第二气缸(7)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底座(1)上设置有机架(9),机架(9)上设置有显示屏(4),/n控制器通过其输入输出端与第一气缸(8)、光电传感器、第二气缸(7)、轴承内圈检测机构(6)和显示屏(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内圈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控制器,底座(1)上设置有输送带(2),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底座上(1),输送带(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8)和光电传感器,第一气缸(8)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连接有气动夹爪(3),气动夹爪(3)位于输送带(2)的上方,第二气缸(7)的上方设置有工装治具台(5),工装治具台(5)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工装治具台(5)上设置有轴承内圈检测机构(6),轴承内圈检测机构(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气缸(7),第二气缸(7)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底座(1)上设置有机架(9),机架(9)上设置有显示屏(4),
控制器通过其输入输出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腾王阳
申请(专利权)人:依必艾传动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