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及激光治疗时的约束包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63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被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及激光治疗时的约束包被,其包括用于包裹并约束早产儿肢干的被体,被体呈矩形;所述被体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部为定位侧部,另两个相对的侧部为限位侧部;所述被体的两个限位侧部通过第一连接件相互连接。通过被体及被体上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对早产儿的肢干部分形成一定的束缚,降低早产儿四肢随意摆动的几率,以此来便利护士对早产儿的看护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及激光治疗时的约束包被
本技术涉及被包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及激光治疗时的约束包被。
技术介绍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由于早产儿的部分身体构造发育不全,所以在养护早产儿的过程中,需要对早产儿进行多项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理早产儿的部分生理缺陷。这其中,视网膜疾病检查便是需要对早产儿所进行的一项检查,在视网膜疾病检查过程中,为避免早产儿肢体受凉,一般会在检测台上放置一块供早产儿躺靠的垫被;同时因为检查过程中会使用生理盐水对早产儿结膜囊进行冲洗,所以为避免生理盐水渗到垫被和早产儿的衣服上,一般会在垫被抵靠早产儿头部的一端放置无菌的无纺布,利用无纺布的存在来对渗出的生理盐水进行吸收。在检查时,由于检测光源以及生理盐水的刺激,所以早产儿会出现肢体摆动的情况,这会检查的进行产生一定的干扰;基于此,便会在检测台两侧各安排一个用于看护早产儿的护士。因为护士在看护早产儿的肢体过程中,需要对早产儿的一侧肢体进行限位,所以护士不仅要避免对早产儿的肢体造成损伤,还要保证早产儿的肢体能受到较好的约束效果,故而护士在看护过程中的精力损耗较大。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辅助护士完成对早产儿的肢体约束,以此减轻护士在看护早产儿过程的精力耗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及激光治疗时的约束包被,其能辅助护士完成对早产儿的肢体约束,使护士在看护早产儿的过程中的精力耗损有所降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及激光治疗时的约束包被,包括用于包裹并约束早产儿肢干的被体,被体呈矩形;所述被体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部为定位侧部,另两个相对的侧部为限位侧部;所述被体的两个限位侧部通过第一连接件相互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早产儿进行视网膜疾病检查时,可以先将早产儿放置于被体上,使早产儿的肢体上部抵靠于被体的其中一个定位侧部上,之后再卷起被体的两个限位侧部,同时借助第一连接件的存在,完成两个限位侧部的连接,令早产儿得以卷裹于被体;由于早产儿的四肢受到了被体的约束,所以此时只需一个护士即可完成对早产儿的看护,并且护士在看护过程中的精力耗损也会有所降低。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被体上设有用于约束早产儿肢体的束肢带,所述束肢带端部设有将束肢带两端互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早产儿被卷裹于被体内以后,通过把束肢带绕卷于被体上,并借助第二连接件的存在,完成束肢带两端的连接,以此来对早产儿肢干部分作进一步限位和约束,令早产儿在被体内发生肢体摆动的几率进一步降低。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束肢带的宽度大于7厘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束肢带的宽度设定在7厘米以上,来增大束肢带对早产儿的作用面积,这样使得在束肢带限位早产儿肢干部分时,早产儿的肢干部分不至于被束肢带勒得过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束肢带存在多根,多根束肢带均分布于两个定位侧部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多根束肢带的存在,使得本申请可以对早产儿的手部和腿部均进行一定约束,令早产儿所受到的约束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被体的其中一个定位侧部上连接有防护被,所述防护被上连接有用于保护早产儿头部的缓冲软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护被和缓冲软垫的配合,对早产儿的头部进行保护。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冲软垫上开设有用于限位早产儿头部的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槽的存在,对早产儿的头部进行限位和保护,降低早产儿的头部脱离缓冲软垫的几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冲软垫上开设有用于支撑和保护早产儿颈部的护颈槽,护颈槽位于限位槽靠近被体的一侧,护颈槽与限位槽相互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护颈槽的存在,对早产儿的颈部提供一定的限位和保护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冲软垫两侧设有用于连接无纺布的锁定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锁定夹的存在,便捷完成无纺布在缓冲软垫上的拆装。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辅助护士完成对早产儿的肢体约束,使护士在看护早产儿的过程中的精力耗损有所降低;2.对早产儿的头部和颈部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3.令无纺布的更换效率获得一定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被体;2、束肢带;3、定位侧部;4、限位侧部;5、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7、防护被;8、缓冲软垫;9、限位槽;10、护颈槽;11、锁定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及激光治疗时的约束包被,包括被体1和两根相同的束肢带2。被体1呈矩形,将被体1上两个相对的侧部称为定位侧部3,把被体1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部称为限位侧部4,被体1的两个限位侧部4上均缝合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5。束肢带2的两个端部均缝合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均为魔术贴。当本申请在使用时,需要先将两根束肢带2平放于检测台上,再把被体1放置于两根束肢带2上,此时被体1呈摊开状态。之后需要把早产儿放置于摊开被体1的中心处,让早产儿平躺于被体1上,同时把早产儿四肢收拢于早产儿躯干旁;接着卷起被体1的两个限位侧部4,并让两个限位侧部4上的第一连接件5相互粘连,这便完成了对早产儿肢体的初步限位。后续调整其中一个束肢带2的位置,令早产儿的手部投影于该束肢带2内,随后卷起该束肢带2的两端,使该束肢带2两端的第二连接件6相互粘连,这便完成了对早产儿手部的进一步限位。紧接着调整另外一个束肢带2的位置,令早产儿的腿部投影于该束肢带2内,之后卷起该束肢带2的两端,让该束肢带2两端的第二连接件6相互粘连,这便完成了对早产儿腿部的进一步限位。由于早产儿的四肢受到了被体1和两根束肢带2的双重约束,所以早产儿在被体1内摆动肢体的几率会大幅降低,此时只需一个护士即可在旁完成看护早产儿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士在看护过程中的精力耗损。同时为避免束肢带2对早产儿的手部或腿部造成勒痕,本申请所使用的束肢带2宽度需要大于7厘米。工作原理:第一步:把两根束肢带2平放于检测台上,再把被体1放置于两根束肢带2上,令被体1呈摊开状态。第二步:把早产儿放置于被体1上,令早产儿平躺于被体1的中心处,使早产儿的四肢收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及激光治疗时的约束包被,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包裹并约束早产儿肢干的被体(1),被体(1)呈矩形;所述被体(1)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部为定位侧部(3),另两个相对的侧部为限位侧部(4);所述被体(1)的两个限位侧部(4)通过第一连接件(5)相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及激光治疗时的约束包被,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包裹并约束早产儿肢干的被体(1),被体(1)呈矩形;所述被体(1)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部为定位侧部(3),另两个相对的侧部为限位侧部(4);所述被体(1)的两个限位侧部(4)通过第一连接件(5)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及激光治疗时的约束包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被体(1)上设有用于约束早产儿肢体的束肢带(2),所述束肢带(2)端部设有将束肢带(2)两端互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及激光治疗时的约束包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束肢带(2)的宽度大于7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及激光治疗时的约束包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束肢带(2)存在多根,多根束肢带(2)均分布于两个定位侧部(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慧邵雪春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