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MBR工艺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47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5
一种用于MBR工艺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包括由若干中空纤维膜丝组成的膜主体,所述膜主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封头与下封头,所述上封头与所述下封头之间连通有布气管,所述布气管与设置在所述膜主体底部的进气管连通,所述布气管上分布有用于冲刷所述膜主体的布气孔。该膜组件通过靠近分布下封头的布气孔,有效的解决了底部积泥的现象,通过远离下封头分布的水平布气孔,使得在单位空间上的膜丝填充面积提高,提高了过滤水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MBR工艺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MBR工艺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
技术介绍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MBR)工艺是一种传统生物水处理技术和现代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高效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在MBR系统中,在保留原本的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去除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这一步骤下,利用膜组件代替二沉池来高效且彻底的做到泥水分离,这使得污泥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可以相互独立,有效的提高了生化池中的污泥浓度以及活性污泥中特效菌的积累,进一步增加生化反应的速率。膜生物反应器中包括中空纤维膜组件,其填充密度更大,而且生产加工过程中浇铸工序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目前市场上的中空纤维膜帘式膜组件在抑制膜污染方面普遍采取的是在膜组件的正下方设置穿孔曝气管,通过高强度的曝气对中空纤维膜进行水力冲刷。但是中空纤维膜根部的水流冲刷强度依然很小,膜丝根部积泥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当中空纤维膜竖直放置时,由于组件下封头的影响,使得下封头面上的积泥尤为严重,而增加曝气量并没有有效解决底部积泥的现象,还增加了该工艺的运行能耗。另一方面,普通的帘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在单位空间上的膜丝填充面积依然有待提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MBR工艺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该膜组件通过靠近分布下封头的布气孔,有效的解决了底部积泥的现象。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MBR工艺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的膜生物反应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处理设备。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MBR工艺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包括由若干中空纤维膜丝组成的膜主体,所述膜主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封头与下封头,所述上封头与所述下封头之间连通有布气管,所述布气管与设置在所述膜主体底部的进气管连通,所述布气管上分布有用于冲刷所述膜主体的布气孔。现有技术里中空纤维膜根部的水流冲刷强度依然很小,膜丝根部积泥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当中空纤维膜竖直放置时,由于组件下封头的影响,使得下端浇铸面上的积泥尤为严重,而增加曝气量并没有有效解决底部积泥的现象,还增加了该工艺的运行能耗。另一方面,普通的帘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在单位空间上的膜丝填充面积依然有待提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MBR工艺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该膜组件通过靠近分布下封头的布气孔,有效的解决了底部积泥的现象,通过远离下封头分布的水平布气孔,使得在单位空间上的膜丝填充面积提高,提高了过滤水的效率。优选的,所述布气管沿垂直方向设置用以承担下封头的重力和摆动时的拉力。在原有技术中,由中空纤维膜丝组成的膜主体承担了大部分的重力和摆动时的拉力,容易造成中空纤维膜丝的断裂,本专利技术沿垂直方向设置了布气管用以承担大部分下封头的重力和摆动时的拉力,减轻了膜主体的受力,使得中空纤维膜丝不容易断裂。优选的,所述膜主体环绕在所述布气管的四周以实现扩大所述布气管冲刷所述膜主体的范围。优选的,环绕在所述布气管四周的所述膜主体均分为八等分,所述布气管区域的横截面积与其中一等分的横截面积相等。所述膜主体均匀分为八等份,布气管区域的横截面积与其中一等分的横截面积相等,八等份的膜主体均匀环绕在布气管的四周,这样布气管喷出的气体可以均匀分布到膜主体之中,并扩大了布气管冲刷膜主体的范围。优选的,所述布气孔在靠近所述下封头区域分布密集,且所述布气孔的孔口朝向所述下封头用以冲刷靠近所述膜主体底部的淤泥。本专利技术的布气孔的孔口朝向所述下封头,所以从底部布气孔出来的气体不是垂直上升,而是先冲刷膜主体靠近下封头的位置,提高了容易积泥部分的水流紊动性,使得原液中的固体不容易在下封头附近沉淀和停留,从而避免了膜主体靠近下封头位置的积泥严重的问题。优选的,远离所述下封头位置的布气孔分布疏松,且布气孔的孔口方向沿水平方向。气体水平进入膜主体中,使得在单位空间上的膜丝填充面积提高,提高了过滤水的效率。上述布气孔的形状、数量、大小和分布有多种形式。布气孔的形状可以采用圆形或者长条形,在布气管上沿着竖直反向呈线性均匀分布,当为条形孔时,各孔的长边与膜主体平行。位于膜主体靠近下封头的布气孔在数量和分布上应较为密集,布气孔距离膜主体的距离范围可以在0-50mm,优选距离在10-30mm,所述布气孔的直径或者短边的长度为1-10mm,优选1-5mm。优选的,所述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膜主体的外侧用以对所述进气管产生的气体进行束缚。壳体的作用是对曝气作用产生的气水二相流有一个较好的束缚作用,使其控制在壳体范围之内,能够在较小的曝气量的情况下就可以在膜主体中得到较高的曝气强度,使得气水二相流对膜丝外表面具有更好的冲刷效果,可以很好的抑制膜污染的发展,并且能后显著节约曝气能耗,当使用的组件单元数量较多时建议尽在外围组件中安装壳体,使得整个设备内部曝气量较为平均,使得所有组件的污染进度较为一致,方便后续整体清洗以及拆装。优选的,所述上封头内设有产水收集室、产水管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有所述布气管。上封头可以设有进气管和产水管。产水管或者进气管的数量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既可以选择一个进气管和一个产水管,或者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进气管和产水管。所述的进气管和产水管均选择刚性的水管,优选PVC或者UPVC。所述的产水管和进气管的直径范围为10-100mm,优选20-60m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MBR工艺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的膜生物反应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处理设备。只要是包含了具有本专利技术特定结构的膜组件的设备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通过设置布气管,减少了膜主体的受力,减少了中空纤维膜丝断裂的风险。(2)本专利技术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通过设置在布气管的布气孔,有效的解决了底部积泥的现象,使得在单位空间上的膜丝填充面积提高,提高了过滤水的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的纵向剖面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上封头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下封头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中空纤维膜丝;2-膜主体;3-上封头;4-下封头;5-产水管;6-进气管;7-产水收集室;8-布气管;9-布气孔;10-产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MBR工艺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中空纤维膜丝组成的膜主体,所述膜主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封头与下封头,所述上封头与所述下封头之间连通有布气管,所述布气管与设置在所述膜主体底部的进气管连通,所述布气管上分布有用于冲刷所述膜主体的布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MBR工艺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中空纤维膜丝组成的膜主体,所述膜主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封头与下封头,所述上封头与所述下封头之间连通有布气管,所述布气管与设置在所述膜主体底部的进气管连通,所述布气管上分布有用于冲刷所述膜主体的布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管沿垂直方向设置用以承担下封头的重力和摆动时的拉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主体环绕在所述布气管的四周以实现扩大所述布气管冲刷所述膜主体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环绕在所述布气管四周的所述膜主体均分为八等分,所述布气管区域的横截面积与其中一等分的横截面积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中博曾凡付钱铖许白羽
申请(专利权)人:德蓝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