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在体剂量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938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剂量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放射治疗在体剂量监测方法,包括:S0,获取病人需要照射的身体部分的CT影像,根据该CT影像制作放疗计划,得到靶区的定位CT影像,并将靶区的定位CT影像作为标准CT影像进行存储;S1,通过扫描设备获取病人当次的治疗部位体内解剖结构的影像,并记为当次影像;S2,将当次影像与标准定位CT影像进行配准;若配准结果为误差大于规定值,则对病人的姿势进行调整,并返回S1;若配准结果符合规定值,进入S3;S3,用放疗设备对病人进行放疗,并对病人的在体剂量进行监测。和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方法可以尽量避免对病人造成额外伤害,治疗效果也更好,还可以保证在体剂量监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射治疗在体剂量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剂量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放射治疗在体剂量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放疗是目前癌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在采用常用调强放疗和三维立体定向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对病人进行放疗时,为确保治疗效果,需保证放疗靶区接受正确的放射线剂量。在确保治疗机出束剂量准确的情况下,照射位置偏差是影响病人受照剂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普遍的流程是根据CT模拟定位的结果,获得病人的CT定位影像,从而了解病人的体内解剖位置空间影像,以及肿瘤在病人体内的空间坐标系上的位置。再结合病人的病种及病情,作出相应的治疗计划,治疗计划包括放射区域(也就是靶区)以及靶区各位置的剂量分布。这样制作出的治疗计划,可以防止放疗的区域不当,导致放疗时对病人的危机器官(如放疗头颈部时,需要对眼球、脑干、视神等危机器官进行保护)以及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造成伤害。之后,通过在病人的皮肤或固定体位用热塑膜上标记定位线。在治疗时,以定位线作为靶区的对准线进行放射区域配准,通常在治疗室内设置有激光灯,当激光灯与治疗定位线的位置对准时认为病人的位置是正确的。位置对准后,再对病人进行放疗。在体剂量监测,则是指将影像接收器获取的剂量通量分布,结合病人体内解剖结构,分析各组织的放射线剂量分布。通过对在体剂量监测,可以了解放疗时的配准情况。但是,放疗是一个长期的阶段,其经历的时间段较长,而人体的皮肤在这期间的变化不可预测。同时由于定位线标记在皮肤或热塑膜上而非靶区(靶区在体内),人体由非刚性的脂肪、肌肉等大量软组织结构组成,各器官间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位移,有可能出现定位线已经对准体表,但靶区却出现位置偏差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病人的在体剂量监测结果并不可靠;并且,若放射线束偏离靶区,将会对病人靶区之外的正常组织进行照射,可能对病人造成额外伤害。因此,需要一种可靠的放射治疗在体剂量监测方法,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因放射线束偏离靶区而对病人造成额外伤害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的放射治疗在体剂量监测方法,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因放射线束偏离靶区而对病人造成额外伤害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础方案为:放射治疗在体剂量监测方法,包括:S0,获取病人需要照射的身体部分的CT影像,根据该CT影像制作放疗计划,得到靶区的定位CT影像,并将靶区的定位CT影像作为标准CT影像进行存储;S1,通过扫描设备获取病人当次的治疗部位体内解剖结构的影像,并记为当次影像;S2,将当次影像与标准定位CT影像进行配准;若配准结果为误差大于规定值,则对病人的姿势进行调整,并返回S1;若配准结果符合规定值,进入S3;S3,用放疗设备对病人进行放疗,并对病人的在体剂量进行监测。基础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使用本方法,先得到靶区的定位CT影像作为标准影像进行存储。之后,每次进行放疗前,先获取病人当次的治疗部位体内解剖结构的影像,并记为当次影像,通过当次影像,可以了解病人当前的体内解剖位置空间影像;之后,将当次影像与标准定位CT影像(做治疗计划时,制作的用于定位靶区用的CT影像)进行配准,这样,可以了解病人在当前姿势下,能否准确的按照治疗计划对其靶区进行放疗。如果配准的结果为误差大于规定值,则说明当前姿势下,病人的体内解剖位置空间影像与标准定位CT影像存在必须要修正的偏差,否则放疗时将会对病人造成额外的伤害。因此,根据影像配准的分析结果,对病人进行姿势调整,之后,再重新获取病人的当前体内解剖位置空间影像并与标准定位CT影像进行配准比对,直到配准结果符合规定值。这样,用影像引导的方式对病人进行姿势调整。配准结果符合规定值,说明在当前姿势下,病人体内解剖位置空间影像与标准定位CT影像之间的偏差已经符合规定值。此时,再用放疗设备对病人进行治疗,这样,可以确定对病人进行治疗时,放射线束能够按照治疗计划,准确的对病人的靶区进行照射。虽然放疗经历的时间较长,但使用本方法,每次放疗前,都会用影像引导的方式对病人进行姿势调整,使病人体内解剖位置空间影像与标准定位CT影像之间的偏差符合规定值后,再进行放疗。每次放疗时,都可以保证准确的对病人的靶区进行照射。因此,使用本方法,可以尽量避免因放射线束偏离靶区而对病人造成额外伤害的情况;由于放射位置更加准确,治疗的效果也更好。除此,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在进行在体剂量监测时,由于放射的实际位置与计划位置可能存在偏差,得到的在体剂量监测结果并不可靠。而使用本方法,由于每次进行放疗前,都会通过影像引导的方式,使病人体内的放射位置与治疗计划一致,进而保证在体剂量监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综上,使用本方法,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因放射线束偏离靶区而对病人造成额外伤害的情况,治疗效果也更好,还可以保证在体剂量监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S0中,根据病人需要照射的身体部分的CT影像、病人的病种以及计划在体剂量,用预设的模型分析最佳配准范围,得到靶区的定位CT影像。配准范围的大小不同,会直接影响配准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配准前,对配准区域范围进行优化选择,可以保证配准结果更可,使得配准的结果可靠性更高。进一步,S0中,预设的模型为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时,输入参数包括医疗数据库中的病种、计划在体剂量以及病人的CT影像,输出参数为靶区的定位CT影像。通过神经网络模型的深度学习,能够将医疗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较好的利用,除此,神经网络模型能充分逼近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并且在投入使用后还可以持续的自我学习与优化。进一步,S3中,进行在体剂量监测时,从放疗设备获取剂量通量分布图,再将剂量通量分布图与当次影像进行结合,得到病人的在体剂量分布图,根据在体剂量分布图进行在体剂量监测。进一步,S3中,放疗设备包括治疗机机头、影像接收器和治疗床,治疗床位于治疗机机头与影像接收器之间,通过影像接收器获取剂量通量分布图。进一步,S3中,影像接收器为EPID,从EPID获取人体影像的灰度图,结合病人体内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得到病人体内的剂量通量图。EPID,即电子射野影像系统。通过EPID,能够获取病人治疗时的人体组织影像灰度图。从EPID获取人体影像的灰度图后,由于在体剂量不同,灰度图上的灰阶会不同,因此,通过灰度图的具体影像,可以通过分析和反推,得到病人体内的剂量通量图,从而了解病人身体各部分的在体剂量,达到对病人在体剂量进行监测的目的。进一步,还包括:S31,存储首次放疗时的在体剂量分布图,并记为标准在体剂量分布图;S4,用预设的模型,将当次的在体剂量分布图与标准在体剂量分布图进行分析比对,得到偏差值,根据偏差值的具体数值进行评级,并用预设的方式显示评级结果。病人首次进行放疗时,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采用影像引导技术进行摆位,摆位结束后进行首次放疗,再将首次的在体剂量监测影像作为标准在体剂量分布图进行存储。后期每次放疗时,将当次的在体剂量分布图与标准在体剂量分布图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放射治疗在体剂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0,获取病人需要照射的身体部分的CT影像,根据该CT影像制作放疗计划,得到靶区的定位CT影像,并将靶区的定位CT影像作为标准CT影像进行存储;/nS1,通过扫描设备获取病人当次的治疗部位体内解剖结构的影像,并记为当次影像;/nS2,将当次影像与标准定位CT影像进行配准;若配准结果为误差大于规定值,则对病人的姿势进行调整,并返回S1;若配准结果符合规定值,进入S3;/nS3,用放疗设备对病人进行放疗,并对病人的在体剂量进行监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放射治疗在体剂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0,获取病人需要照射的身体部分的CT影像,根据该CT影像制作放疗计划,得到靶区的定位CT影像,并将靶区的定位CT影像作为标准CT影像进行存储;
S1,通过扫描设备获取病人当次的治疗部位体内解剖结构的影像,并记为当次影像;
S2,将当次影像与标准定位CT影像进行配准;若配准结果为误差大于规定值,则对病人的姿势进行调整,并返回S1;若配准结果符合规定值,进入S3;
S3,用放疗设备对病人进行放疗,并对病人的在体剂量进行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治疗在体剂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0中,根据病人需要照射的身体部分的CT影像、病人的病种以及计划在体剂量,用预设的模型分析最佳配准范围,得到靶区的定位CT影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治疗在体剂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0中,预设的模型为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时,输入参数包括医疗数据库中的病种、计划在体剂量以及病人的CT影像,输出参数为靶区的定位CT影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治疗在体剂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进行在体剂量监测时,从放疗设备获取剂量通量分布图,再将剂量通量分布图与当次影像进行结合,得到病人的在体剂量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一兵孙建国赵利荣段小娟周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