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餐系统、转移装置及辅助烹煮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9352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餐系统、转移装置及辅助烹煮单元,该辅助烹煮单元,包括烹煮篓及传动件,烹煮篓包括篓体及承压板,篓体设有贯穿其两端的通孔,承压板与通孔相配合形成容纳腔,承压板可自动复位设置于篓体,当承压板处于复位状态时,容纳腔的底部处于闭合状态;传动件带动承压板运动,用于打开容纳腔的底部。该辅助烹煮单元能够进行辅助烹煮,且无需翻转即可将食物移出,进而有利于缩小操作空间。该转移装置采用了上述的辅助烹煮单元,有利于避免食物溢出容器,减少食物转移过程中的浪费或污染。该制餐系统采用了上述转移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能够减少食物溢出容器,减少食物转移过程中的浪费或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餐系统、转移装置及辅助烹煮单元
本技术涉及制餐
,特别是涉及一种制餐系统、转移装置及辅助烹煮单元。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多样化,餐饮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为了节约顾客点餐时间,越来越多的食物被套餐化,而人们也越来越接受套餐食物;同时为了提高烹煮食物的效率,越来越多餐饮业已进行标准化作业。在烹煮食材的过程中,需要将各种不同的配料通过烹煮篓投入到烹煮装置内,完成不同美味食物的烹煮。传统的烹煮装置在转移已经烹煮好的食物时,吸引翻转烹煮篓才能将食物倒出,此过程中,需要设置供烹煮篓翻转的空间,占用的操作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制餐系统、转移装置及辅助烹煮单元。该辅助烹煮单元能够进行辅助烹煮,且无需翻转即可将食物移出,进而有利于缩小操作空间。该转移装置采用了上述的辅助烹煮单元,有利于避免食物溢出容器,减少食物转移过程中的浪费或污染。该制餐系统采用了上述转移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能够减少食物溢出容器,减少食物转移过程中的浪费或污染。其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辅助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烹煮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烹煮篓,所述烹煮篓包括篓体及承压板,所述篓体设有贯穿其两端的通孔,所述承压板与所述通孔相配合形成容纳腔,所述承压板可自动复位设置于所述篓体,当所述承压板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处于闭合状态;及/n与烹煮篓连接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承压板运动,用于打开所述容纳腔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烹煮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煮篓,所述烹煮篓包括篓体及承压板,所述篓体设有贯穿其两端的通孔,所述承压板与所述通孔相配合形成容纳腔,所述承压板可自动复位设置于所述篓体,当所述承压板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处于闭合状态;及
与烹煮篓连接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承压板运动,用于打开所述容纳腔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烹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篓体的一端,且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承压板转动,使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打开;或所述承压板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篓体的一端,且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承压板滑动,使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烹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与所述篓体转动连接,且所述承压板设有凸出所述篓体设置的连接体;所述传动件包括杠杆体及连杆体,所述杠杆体可转动设置于与所述篓体上,且所述杠杆体的一端设有施力部,所述杠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体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烹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烹煮单元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篓体上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传动件错开设置,所述连接部用于与转移装置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辅助烹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烹煮单元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烹煮篓及所述传动件均至少为两个,且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


6.一种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辅助烹煮单元,所述转移装置还包括:
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烹煮篓可拆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文李炯宏刘付志标袁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