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壳体加强结构
本技术涉及到电池包技术
,尤其涉及到一种电池包壳体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电池包的电量需求呈现上升趋势,而电芯能量密度的提高趋缓,因此大电量的电池包势必带来重量和体积的上升,对电池包壳体尤其是下壳体的强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型电池包方案以挤压铝拼焊为主要方案,加强梁通过铝挤压技术与部分壳体底板一起挤出,不同的挤出型材通过搅拌摩擦焊等工艺拼焊成完整的下壳体。此类方案电池包通常仅具有横梁或者纵梁。少数方案兼具横梁与纵梁,则横梁与纵梁之间通常采用焊接等方式连接,形成横纵交叉的加强结构。如图1所示为常见的电池包壳体横梁加强结构。对于电量较大的电池包,行业内有不少方案选择大模组(例如长度为590mm的标准模组)在箱体内左右对称布置,左右两侧模组中间形成中央通道以布置高低压线束或者液冷管道等部件,加强方案通常为若干横梁加强或者在中央通道布置单纵梁加强。如图2所示为常见的横梁加强的大模组布置方案。然而,在电池总重量较大的情况下,仅具有横梁或者纵梁的设计可能无法满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壳体加强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电池包壳体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框架结构上的若干加强框架,每一所述加强框架均包括:/n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的上侧的两端向外弯折形成两翻边结构;/n第一折耳,所述框架本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折耳;/n第二折耳,所述框架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设有两所述第二折耳,每一所述翻边结构、每一所述第二折耳以及所述第一折耳上分别设有若干固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壳体加强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电池包壳体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框架结构上的若干加强框架,每一所述加强框架均包括:
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的上侧的两端向外弯折形成两翻边结构;
第一折耳,所述框架本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折耳;
第二折耳,所述框架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设有两所述第二折耳,每一所述翻边结构、每一所述第二折耳以及所述第一折耳上分别设有若干固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壳体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呈上端开口的中空壳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壳体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翻边结构的弯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旭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