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换热器及其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23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换热器及其管板。该管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供介质管穿过的通孔以及与用于换热器本体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本体的外端,所述通孔设置在连接孔的内侧的本体上,所述本体由锡黄铜板和钢板经爆炸复合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板采用锡黄铜板和钢板经爆炸复合形成,在使用时,锡黄铜板与海水接触,由于锡黄铜板在海水中具有非常好的防腐性能,避免被海水腐蚀,又可避免全部使用防腐材质造成成本昂贵,大幅延长管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换热器及其管板
本技术涉及船舶换热器的管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换热器及其管板。
技术介绍
热换器是船舶上普遍使用的部件,通常用作对如润滑油、高温冷却淡水和低温冷却淡水冷却等,其中,高温淡水和低温淡水冷却一般采用板式换热器,润滑油冷却一般采用壳管式换热器。对于润滑油冷却来说,一般采用海水进行冷却,由于海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管板是实现介质与冷却水隔绝的关键部件,一旦腐蚀出现漏洞即造成海水与润滑油混合,造成机械润滑失效,造成主机等机械故障,现有的管板一般在管板面向海水的一侧喷涂防腐层进行防腐,这种效果也不太理想,全部使用防腐材质的话成本大幅增加,所以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价格低廉且防腐性能较佳的船舶换热器及其管板。为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换热器的管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供介质管穿过的通孔以及与用于换热器本体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本体的外端,所述通孔设置在连接孔的内侧的本体上,所述本体由锡黄铜板和钢板经爆炸复合形成。进一步的,所述锡黄铜板的厚度包括3-6mm。进一步的,所述锡黄铜板的厚度为4mm。进一步的,所述钢板的厚度包括20至25mm。进一步的,所述钢板的厚度为22mm。进一步的,所述锡黄铜板为HSn62-1锡黄铜板。进一步的,所述钢板为Q235B钢板。在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呈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换热器本体一端下侧设有冷却水进管,其另一端上侧设有冷却水出管,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上述的管板,所述锡黄铜板朝向换热器本体设置,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设有多个介质管,所述介质管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通孔伸出管板的外侧,所述介质管的外侧与管板之间密闭设置,所述管板的外侧固定有端盖,所述端盖与管板之间围合形成与介质管连通的空腔,两个端盖的外侧设有与空腔连通的介质进管和介质出管,所述管板与换热器本体和端盖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垫。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管板采用锡黄铜板和钢板经爆炸复合形成,在使用时,锡黄铜板与海水接触,由于锡黄铜板在海水中具有非常好的防腐性能,避免被海水腐蚀,又可避免全部使用防腐材质造成成本昂贵,大幅延长管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船舶换热器的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船舶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舶换热器的管板,包括本体1,在本体1上设有多个通孔2,在使用时,通孔2用于穿过供介质管3,介质管3并且与通孔2之间是密闭设置的,在本体1上还设有连接孔4,连接孔4用于换热器本体21连接,连接孔4设置在本体1的外端,通孔2设置在连接孔4的内侧的本体1上,本体1由锡黄铜板11和钢板12经爆炸复合形成。本技术实施例的锡黄铜板11优选采用HSn62-1锡黄铜板。锡黄铜板11的厚度包括3-6mm,优选厚度为4mm。本技术实施例的钢板12优选采用Q235B钢板。钢板12的厚度包括20至25mm,优选厚度为厚度为22mm。请参见图1和2,基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船舶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21,换热器本体21呈中空的管状结构,换热器本体21的横截面一般为圆形,在换热器本体21一端下侧设有冷却水进管22,其另一端上侧设有冷却水出管23,在换热器本体2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上述的管板,管板的形状尺寸与换热器本体21适配,其中,锡黄铜板11朝向换热器本体21设置,从而使管板与冷却水接触的一侧具有防腐效果。换热器本体21内设有多个介质管3,介质管3优选为防腐铜管,如锡黄铜管。介质管3的两端分别穿过通孔2伸出管板的外侧,介质管3的外侧与管板之间密闭设置,进而可防止换热器本体21内的冷却水透过管板与介质管3之间的间隙流出,在制造时,可通过在管板与介质管3焊接实现密封。在管板的外侧固定有端盖24,在端盖24上与管板上的连接孔对应的位置也设有连接孔,可通过多个螺栓25依次穿过端盖24和管板上的连接孔4与换热器本体21螺纹连接,实现管板、端盖24与换热器本体21安装固定。在端盖24与管板之间围合形成空腔26,空腔26与介质管3连通,两个端盖24的外侧设有与空腔26连通的介质进管27和介质出管28。在工作时,待冷却的介质(如润滑油)从介质进管27进入该侧端板24与管板之间的空腔26内,然后经过介质管3流向另一端的空腔;冷却水从冷却水进管22进入换热器本体21内,对介质管3内的介质进行冷却后从冷却水出管23流出。在介质管3内的介质与管板与换热器本体21和端盖24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垫,防止冷却水和介质分别从管板与换热器本体21和管板与端盖24之间流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其它未具体描述的部分,属于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换热器的管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供介质管穿过的通孔以及与用于换热器本体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本体的外端,所述通孔设置在连接孔的内侧的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锡黄铜板和钢板经爆炸复合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换热器的管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供介质管穿过的通孔以及与用于换热器本体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本体的外端,所述通孔设置在连接孔的内侧的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锡黄铜板和钢板经爆炸复合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换热器的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锡黄铜板的厚度包括3-6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换热器的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锡黄铜板的厚度为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换热器的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厚度包括20至2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换热器的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厚度为2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景林赵宝利方文伟张露露郑远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昭邦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