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于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22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安装于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支撑脚和气体导流管,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左上端设置有冷流体入口,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右下端设置有冷流体出口,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左端通过一号紧固螺栓与左端盖相连接,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右端通过二号紧固螺栓与右端盖相连接,所述左端盖的上端设置有热流体出口,所述左端盖的下端设置有热流体入口,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内部底端和顶端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换热效果好,便于后期的维修与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装于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安装于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生活中有很多废气产生,尤其在工厂中,工厂在对废气进行处理时,会使用到蓄热式焚烧炉,而蓄热式焚烧炉的组成当中有换热器,换热器是用来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虽然换热器的种类有很多,但是依然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现有的换热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另外现有的换热器通常采用一体式结构,增加了后期维修与检测的难度,因此迫切的需要安装于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换热器来解决上述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安装于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换热器,解决了现有的换热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另外现有的换热器通常采用一体式结构,增加了后期维修与检测难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安装于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支撑脚和气体导流管,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左上端设置有冷流体入口,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右下端设置有冷流体出口,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左端通过一号紧固螺栓与左端盖相连接,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右端通过二号紧固螺栓与右端盖相连接,所述左端盖的上端设置有热流体出口,所述左端盖的下端设置有热流体入口,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内部底端和顶端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气体导流管设置在换热器本体的内部,且从通孔中穿过,所述左端盖的右侧开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的数量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导气孔关于换热器本体轴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支撑脚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板的数量设置为五个,且上下错位设置,其中顶部设置有两个,底部设置有三个。优选的,所述左端盖的内部为中空设置,并且中间位置设置有分隔板。优选的,所述分隔板的上方空间为排气室,所述分隔板的下方空间为进气室。优选的,所述气体导流管的一端通过导气孔与排气室相连通,所述气体导流管的另一端通过另一导气孔与进气室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气体导流管的形状为大写的U型。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换热效果好,其次通过设置二号紧固螺栓和右端盖,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从而可以方便后期的维修与检测,降低了维修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换热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换热器本体;2、支撑脚;3、热流体入口;4、热流体出口;5、冷流体入口;6、冷流体出口;7、左端盖;8、分隔板;9、一号紧固螺栓;10、支撑板;11、气体导流管;12、右端盖;13、通孔;14、排气室;15、进气室;16、导气孔;17、二号紧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安装于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支撑脚2和气体导流管11,换热器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换热器本体1的左上端设置有冷流体入口5,换热器本体1的右下端设置有冷流体出口6,换热器本体1的左端通过一号紧固螺栓9与左端盖7相连接,换热器本体1的右端通过二号紧固螺栓17与右端盖12相连接,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从而可以方便后期的维修与检测,降低了维修难度,左端盖7的上端设置有热流体出口4,左端盖7的下端设置有热流体入口3,换热器本体1的内部底端和顶端均设置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上开设有通孔13,气体导流管11设置在换热器本体1的内部,且从通孔13中穿过,左端盖7的右侧开设有导气孔16,导气孔16的数量设置两个,两个导气孔16关于换热器本体1轴对称设置,支撑脚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支撑板10的数量设置为五个,且上下错位设置,其中顶部设置有两个,底部设置有三个,左端盖7的内部为中空设置,并且中间位置设置有分隔板8,分隔板8的上方空间为排气室14,分隔板8的下方空间为进气室15,气体导流管11的一端通过导气孔16与排气室14相连通,气体导流管11的另一端通过另一导气孔16与进气室15相连通,气体导流管11的形状为大写的U型。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热流体从热流体入口3通入进气室15内,通过导气孔16进入气体导流管11,同时从冷流体入口5通入冷流体,通入的冷流体依次经过上下错位的五个支撑板10,并对气体导流管11内的热流体进行热量传递,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经过热量传递之后的冷流体从冷流体出口6排出,热量传递之后的热流体从另一导气孔16进入排气室14,然后从热流体出口4排出,当需要对该换热器进行维修时,则旋下二号紧固螺栓17,取下右端盖12,对换热器进行便捷的维修与检测。所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安装于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支撑脚(2)和气体导流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左上端设置有冷流体入口(5),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右下端设置有冷流体出口(6),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左端通过一号紧固螺栓(9)与左端盖(7)相连接,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右端通过二号紧固螺栓(17)与右端盖(12)相连接,所述左端盖(7)的上端设置有热流体出口(4),所述左端盖(7)的下端设置有热流体入口(3),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内部底端和顶端均设置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上开设有通孔(13),所述气体导流管(11)设置在换热器本体(1)的内部,且从通孔(13)中穿过,所述左端盖(7)的右侧开设有导气孔(16),所述导气孔(16)的数量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导气孔(16)关于换热器本体(1)轴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安装于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支撑脚(2)和气体导流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左上端设置有冷流体入口(5),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右下端设置有冷流体出口(6),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左端通过一号紧固螺栓(9)与左端盖(7)相连接,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右端通过二号紧固螺栓(17)与右端盖(12)相连接,所述左端盖(7)的上端设置有热流体出口(4),所述左端盖(7)的下端设置有热流体入口(3),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内部底端和顶端均设置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上开设有通孔(13),所述气体导流管(11)设置在换热器本体(1)的内部,且从通孔(13)中穿过,所述左端盖(7)的右侧开设有导气孔(16),所述导气孔(16)的数量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导气孔(16)关于换热器本体(1)轴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蓄热式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卫莹施正冲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华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