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开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773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管道模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包括管道、楼板、预留槽口、一号定位板以及二号定位板,所述预留槽口设于所述楼板的内部,所述管道穿过所述预留槽口的部分,所述一号定位板和所述二号定位板以所述管道的中心位置对称分布且所述一号定位板和所述二号定位板的表面与所述楼板的下侧表面相接触,所述一号定位板和所述二号定位板的下方均设置有夹板,通过两侧一号定位板、二号定位板间形成的管槽,可在楼板下侧给予管道外预留槽口的部分一定的封闭效果,利用插块与插槽的卡连作用,进一步确定了一号定位板、二号定位板的连接牢靠性,保证了对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管道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楼板中各种施工管道的预留孔洞都需要在土建施工前提前预留,等管道施工结束后,就需要对管道与预留孔洞之间的空隙进行处理,一般是采用混凝土进行灌堵,但在支模时,一般采用吊模的方式,但钢丝吊模容易出现混凝土底面下垂,造成板底面不平整、不密实的现象,从而出现渗水或漏水事故发生,不仅降低了施工质量,还导致后期维修困难,因此常会使用到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而现有的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繁琐,不便于人员使用,并且安拆复杂,实用性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便于人员安拆操作应用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包括管道、楼板、预留槽口、一号定位板以及二号定位板,所述预留槽口设于所述楼板的内部,所述管道穿过所述预留槽口的部分,所述一号定位板和所述二号定位板以所述管道的中心位置对称分布且所述一号定位板和所述二号定位板的表面与所述楼板的下侧表面相接触,所述一号定位板和所述二号定位板的下方均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与所述一号定位板、所述二号定位板之间均一体成型有衔接杆块,所述衔接杆块的一侧表面上熔接有握把,所述夹板的外侧设置有延展板,所述延展板与所述夹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延展板上安装有紧固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号定位板靠近所述一号定位板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插块,所述一号定位板内部设有与插块相匹配的插槽且插块的截面为T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板的内侧表面上分布有多个连接杆块,连接杆块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且其为橡胶构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构件,并且所述延展板内设有与所述紧固件相匹配的穿装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定位板和所述二号定位板之间设有管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握把的外部套接有防滑套,防滑套为硅胶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两侧一号定位板、二号定位板间形成的管槽,可在楼板下侧给予管道外预留槽口的部分一定的封闭效果,利用插块与插槽的卡连作用,进一步确定了一号定位板、二号定位板的连接牢靠性,同时通过夹板内侧设有的连接杆块与管道外壁之间的接触摩擦作用,配合两个紧固件在对应延展板处的旋接紧固效果,使夹板的部分连带着一号定位板、二号定位板部分保持一定的位置稳固性,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应用,从而令后续的混凝土灌注过程正常有序的进行,保证了对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定位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插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道;2、楼板;3、预留槽口;4、一号定位板;5、二号定位板;6、衔接杆块;7、夹板;8、延展板;9、紧固件;10、握把;11、防滑套;12、管槽;13、穿装孔;14、连接杆块;15、插块;16、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包括管道1、楼板2、预留槽口3、一号定位板4以及二号定位板5,预留槽口3设于楼板2的内部,管道1穿过预留槽口3的部分,一号定位板4和二号定位板5以管道1的中心位置对称分布且一号定位板4和二号定位板5的表面与楼板2的下侧表面相接触,一号定位板4和二号定位板5的下方均设置有夹板7,夹板7与一号定位板4、二号定位板5之间均一体成型有衔接杆块6,衔接杆块6的一侧表面上熔接有握把10,夹板7的外侧设置有延展板8,延展板8与夹板7为一体式结构,延展板8上安装有紧固件9,本实施方案中,利用相应的连接构件和应用组件,保证了对堵漏装置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具体的,二号定位板5靠近一号定位板4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插块15,一号定位板4内部设有与插块15相匹配的插槽16且插块15的截面为T形结构,本实施例中,插块15插接进对应的插槽16中,对二号定位板5与一号定位板4之间的连接起到了一定的定位辅助作用。具体的,夹板7的内侧表面上分布有多个连接杆块14,连接杆块14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且其为橡胶构件,本实施例中,连接杆块14与管道1的管壁紧密接触并呈挤压状,具备增加接触摩擦性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两部分夹板7的位置稳定性。具体的,紧固件9为螺栓构件,并且延展板8内设有与紧固件9相匹配的穿装孔13,本实施例中,紧固件9和穿装孔13的配合作用,使夹板7的部分连带着一号定位板4、二号定位板5部分保持一定的位置稳固性。具体的,一号定位板4和二号定位板5之间设有管槽12,本实施例中,管道1穿过管槽12的部分,并且一号定位板4和二号定位板5相对一侧的壁面均与管道1的外壁紧密接触。具体的,握把10的外部套接有防滑套11,防滑套11为硅胶构件,本实施例中,硅胶构件能够增加人员手握握把10部分的摩擦力,有效防止脱手情况的产生。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在楼板2上设有相应的预留槽口3便于对管道1的安装,在管道1安设完成后,需要对预留槽口3处进行封堵操作时,可选择合适的一号定位板4、二号定位板5,令两者贴在楼板2的下侧表面上,手握握把10上防滑套11的部分令两者然后相互靠近,使得插块15的部分插接进对应的插槽16内,从而完成对一号定位板4、二号定位板5的对接操作,此时管道1正好穿接过一号定位板4、二号定位板5间形成的管槽12内,而下方夹板7内壁上的连接杆块14也与管道1的管壁紧密接触并呈挤压状,然后再利用紧固件9与穿装孔13的配合作用,在两部分延展板8的位置处进行旋接固定操作,使夹板7的部分连带着一号定位板4、二号定位板5部分保持一定的位置稳固性,最后就可以进行灌注混凝土作业,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应用,从而令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包括管道(1)、楼板(2)、预留槽口(3)、一号定位板(4)以及二号定位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槽口(3)设于所述楼板(2)的内部,所述管道(1)穿过所述预留槽口(3)的部分,所述一号定位板(4)和所述二号定位板(5)以所述管道(1)的中心位置对称分布且所述一号定位板(4)和所述二号定位板(5)的表面与所述楼板(2)的下侧表面相接触,所述一号定位板(4)和所述二号定位板(5)的下方均设置有夹板(7),所述夹板(7)与所述一号定位板(4)、所述二号定位板(5)之间均一体成型有衔接杆块(6),所述衔接杆块(6)的一侧表面上熔接有握把(10),所述夹板(7)的外侧设置有延展板(8),所述延展板(8)与所述夹板(7)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延展板(8)上安装有紧固件(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包括管道(1)、楼板(2)、预留槽口(3)、一号定位板(4)以及二号定位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槽口(3)设于所述楼板(2)的内部,所述管道(1)穿过所述预留槽口(3)的部分,所述一号定位板(4)和所述二号定位板(5)以所述管道(1)的中心位置对称分布且所述一号定位板(4)和所述二号定位板(5)的表面与所述楼板(2)的下侧表面相接触,所述一号定位板(4)和所述二号定位板(5)的下方均设置有夹板(7),所述夹板(7)与所述一号定位板(4)、所述二号定位板(5)之间均一体成型有衔接杆块(6),所述衔接杆块(6)的一侧表面上熔接有握把(10),所述夹板(7)的外侧设置有延展板(8),所述延展板(8)与所述夹板(7)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延展板(8)上安装有紧固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管道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定位板(5)靠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开
申请(专利权)人:刘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