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开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773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装置,包括底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所述底模板的外表面上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号插筒,所述中模板的外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插杆,所述上模板的外表面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二号插筒,所述底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的外表面均一体成型若干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钉,所述底模板的外表面底端固定有底支板,所述底支板的内部两侧均穿合连接有固定锥,通过一号插筒、插杆和二号插筒插合连接,使得底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之间安拆便捷,便于分件搬运运输,同时,底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固定较为稳固,不易活动走位,本装置便于构造柱的浇筑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等。现有的构造柱通常通过浇筑模板浇筑而成,在施工时,在两处墙体连接处的柱形开槽中预先放置构造柱钢筋框架,在柱形卡槽的两侧固定安装浇筑模板,然后对柱形开槽内部位于浇筑模板内侧的区域进行混凝土浇筑,使得混凝土与钢筋框架浇筑成为一体并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柱,现有的用于构造柱成型的浇筑模板在使用过中存在以下问题:浇筑模板本身多为一体成型的板体结构,且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得浇筑模板分拆运输不便,使用不便;同时浇筑模板与墙体之间固定不够牢固,在受力之后,浇筑模板底部容易受力走位,造成浇筑模板脱离墙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装置,具有操作简单和使用便捷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装置,包括底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所述底模板的外表面上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号插筒,所述中模板的外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插杆,所述上模板的外表面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二号插筒,所述底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的外表面均一体成型若干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钉,所述底模板的外表面底端固定有底支板,所述底支板的内部两侧均穿合连接有固定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均为方形结构,所述插杆的底端与一号插筒相插合,所述插杆的上端与二号插筒相插合,所述一号插筒和二号插筒的外表面中间位置处均旋合连接有螺纹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呈“米”字形排列设置,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开设有穿孔且固定钉与穿孔相穿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支板为方形结构且与底模板相垂直,所述固定锥上端位于底支板的上方固定有限位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块为弧形结构且与底支板相互平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均为钢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浇筑模板包括底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底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之间通过一号插筒、插杆和二号插筒插合连接,底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之间安拆便捷,便于分件搬运运输;底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均与墙体通过若干个固定杆和固定钉固定连接,同时,通过底支板对底模板的底部进行辅助支撑,并通过固定锥对插入土中防止底支板活动走位,底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固定较为稳固,不易活动走位,本装置便于构造柱的浇筑成型。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底模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中模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上模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模板;2、中模板;3、上模板;4、一号插筒;5、插杆;6、二号插筒;7、固定杆;8、底支板;9、固定锥;10、固定钉;11、螺纹栓;12、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装置,包括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底模板1的外表面上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号插筒4,中模板2的外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插杆5,上模板3的外表面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二号插筒6,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的外表面均一体成型若干个固定杆7,固定杆7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钉10,底模板1的外表面底端固定有底支板8,底支板8的内部两侧均穿合连接有固定锥9,本实施例中,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之间通过一号插筒4、插杆5和二号插筒6插合连接,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之间安拆便捷,便于分件搬运运输;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均与墙体通过若干个固定杆7和固定钉10固定连接,同时,通过底支板8对底模板1的底部进行辅助支撑,并通过固定锥9对插入土中防止底支板8活动走位,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固定较为稳固,不易活动走位,本装置便于构造柱的浇筑成型。具体的,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均为方形结构,插杆5的底端与一号插筒4相插合,插杆5的上端与二号插筒6相插合,一号插筒4和二号插筒6的外表面中间位置处均旋合连接有螺纹栓11,本实施例中,一号插筒4和二号插筒6均为金属柱形筒状,且均呈对称设置,插杆5为金属柱形,且呈对称设置,通过一号插筒4、插杆5和二号插筒6的设置,便于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的安拆,便于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的分件搬运运输,螺纹栓11为金属材质,通过螺纹栓11对一号插筒4和二号插筒6内部的插杆5进行旋压固定,使其不易活动。具体的,固定杆7呈“米”字形排列设置,固定杆7的一端开设有穿孔且固定钉10与穿孔相穿合,本实施例中,固定杆7为金属材质,固定钉10为金属螺钉,固定杆7和固定钉10用于底模板1、中模板2或上模板3与墙体之间的固定。具体的,底支板8为方形结构且与底模板1相垂直,固定锥9上端位于底支板8的上方固定有限位块12,本实施例中,底支板8为金属材质,用于底模板1的辅助支撑,固定锥9为金属材质,通过固定锥9插入地中,防止底支板8以及底模板1底部活动走位。具体的,限位块12为弧形结构且与底支板8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限位块12为金属弧形,用于固定锥9的活动限位,防止固定锥9进入底支板8内部中不易拔出。具体的,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均为钢构件,本实施例中,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均为钢模板,结实耐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底模板1内面与墙面贴合放置,并使底模板1和底支板8底端与地面贴合放置,向下砸动固定锥9并使固定锥9插入地中,通过限位块12对固定锥9的上端进行限位,借助外部电钻,将固定杆7内部的固定钉10打入墙体中对底模板1进行固定,将中模板2的底端放在底模板1的上端并使插杆5的底端插入一号插筒4的内部,旋紧螺纹栓11,对一号插筒4内部的插杆5进行旋压固定,使其不易活动,将固定杆7内部的固定钉10打入墙体中对中模板2进行固定,将上模板3的底端放在中模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所述底模板(1)的外表面上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号插筒(4),所述中模板(2)的外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插杆(5),所述上模板(3)的外表面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二号插筒(6),所述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的外表面均一体成型若干个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钉(10),所述底模板(1)的外表面底端固定有底支板(8),所述底支板(8)的内部两侧均穿合连接有固定锥(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所述底模板(1)的外表面上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号插筒(4),所述中模板(2)的外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插杆(5),所述上模板(3)的外表面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二号插筒(6),所述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的外表面均一体成型若干个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钉(10),所述底模板(1)的外表面底端固定有底支板(8),所述底支板(8)的内部两侧均穿合连接有固定锥(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构造柱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均为方形结构,所述插杆(5)的底端与一号插筒(4)相插合,所述插杆(5)的上端与二号插筒(6)相插合,所述一号插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开
申请(专利权)人:刘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