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增强建筑保温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68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31
一种玻纤增强建筑保温材料,该述保温材料为层状结构,包括发泡层、分别位于发泡层内外侧的短玻纤层和长玻纤层,短玻纤层中短玻纤的长度为0.2‑0.6mm,短玻纤的长径比为15‑30,长玻纤层中长玻纤的长度为6‑25mm,长玻纤的长径比为50‑100,且发泡层包括聚烯烃发泡板层、保温层、吸音层。该设计不仅能够增强材料的整体强度、耐磨、耐高温、抗蠕变以及消音性能,而且保证了产品的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纤增强建筑保温材料
本技术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纤增强建筑保温材料。
技术介绍
建筑墙板是目前广为推行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它可以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功效,实现工业化产品制造和工地装配式施工的文明生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宅的商品化,人们对于住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墙板材料也由块材向板材、由重质向轻质、由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不断发展。现有的建筑墙体材料往往在防火以及保温方面性能优异,而强度通常较低,容易出现断裂破损的现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降低建筑墙体材料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玻纤增强建筑保温材料。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纤增强建筑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为层状结构,包括位于中部的发泡层;所述发泡层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短玻纤层、长玻纤层,所述短玻纤层中短玻纤的长度为0.2-0.6mm,短玻纤的长径比为15-30,所述长玻纤层中长玻纤的长度为6-25mm,长玻纤的长径比为50-100。所述短玻纤层、长玻纤层的密度为100-250g/m2。所述发泡层包括聚烯烃发泡板层、保温层、吸音层,所述聚烯烃发泡板层的一侧与短玻纤层相连接,聚烯烃发泡板层的另一侧依次通过保温层、吸音层与长玻纤层相连接。所述吸音层由金属丝网框及其内部填充的聚烯烃发泡颗粒组成,且所述聚烯烃发泡颗粒的粒径为金属丝网框上相邻金属丝之间缝隙的1.5-2倍。所述保温层的制造材料为聚氨酯保温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一种玻纤增强建筑保温材料中发泡层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短玻纤层、长玻纤层,且短玻纤层中短玻纤的长度为0.2-0.6mm,短玻纤的长径比为15-30,长玻纤层中长玻纤的长度为6-25mm,长玻纤的长径比为50-100,本设计通过在发泡层的两侧分别布置短玻纤层、长玻纤层,不仅能够显著增强材料的整体强度,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耐高温以及抗蠕变性能,而且质量较轻,同时保证了材料的外观质量。因此,本技术不仅能够增强材料的整体强度、耐磨、耐高温以及抗蠕变性能,而且质轻,同时保证了产品的外观质量。2、本技术一种玻纤增强建筑保温材料中发泡层包括聚烯烃发泡板层、保温层、吸音层,聚烯烃发泡板层的一侧与短玻纤层相连接,聚烯烃发泡板层的另一侧依次通过保温层、吸音层与长玻纤层相连接,且吸音层由金属丝网框及其内部填充的聚烯烃发泡颗粒组成,且所述聚烯烃发泡颗粒的粒径为金属丝网框上相邻金属丝之间缝隙的1.5-2倍,一方面,本设计通过设置聚烯烃发泡板层与聚烯烃发泡颗粒两层屏障,有效提高了材料的消音、保温以及缓冲性能,通过增设保温层进一步改善了材料的保温性能,另一方面,本设计采用金属丝网框与聚烯烃发泡颗粒组合的方式保证了发泡层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材料尺寸的稳定性。因此,本技术进一步改善了材料的消音、保温以及缓冲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发泡层1、聚烯烃发泡板层11、保温层12、吸音层13、短玻纤层2、长玻纤层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一种玻纤增强建筑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为层状结构,包括位于中部的发泡层1;所述发泡层1的内、外侧分别连接有短玻纤层2、长玻纤层3,所述短玻纤层2中短玻纤的长度为0.2-0.6mm,短玻纤的长径比为15-30,所述长玻纤层3中长玻纤的长度为6-25mm,长玻纤的长径比为50-100。所述短玻纤层2、长玻纤层3的密度为100-250g/m2。所述发泡层1包括聚烯烃发泡板层11、保温层12、吸音层13,所述聚烯烃发泡板层11的一侧与短玻纤层2相连接,聚烯烃发泡板层11的另一侧依次通过保温层12、吸音层13与长玻纤层3相连接。所述吸音层13由金属丝网框及其内部填充的聚烯烃发泡颗粒组成,且所述聚烯烃发泡颗粒的粒径为金属丝网框上相邻金属丝之间缝隙的1.5-2倍。所述保温层12的制造材料为聚氨酯保温材料。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玻纤增强建筑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为层状结构,包括发泡层1、分别位于发泡层1两侧的短玻纤层2和长玻纤层3,所述短玻纤层2、长玻纤层3的密度为150g/m2,短玻纤层2中短玻纤的长度为0.2-0.6mm,短玻纤的长径比为15-30,所述长玻纤层3中长玻纤的长度为6-25mm,长玻纤的长径比为50-100,所述发泡层1包括聚烯烃发泡板层11、保温层12、吸音层13,所述聚烯烃发泡板层11的一侧与短玻纤层2相连接,聚烯烃发泡板层11的另一侧依次通过保温层12、吸音层13与长玻纤层3相连接,所述保温层12的制造材料为聚氨酯保温材料,所述吸音层13由金属丝网框及其内部填充的聚烯烃发泡颗粒组成,且所述聚烯烃发泡颗粒的粒径为金属丝网框上相邻金属丝之间缝隙的2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纤增强建筑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为层状结构,包括位于中部的发泡层(1),其特征在于:/n所述发泡层(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短玻纤层(2)、长玻纤层(3),所述短玻纤层(2)中短玻纤的长度为0.2-0.6mm,短玻纤的长径比为15-30,所述长玻纤层(3)中长玻纤的长度为6-25mm,长玻纤的长径比为50-1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纤增强建筑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为层状结构,包括位于中部的发泡层(1),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泡层(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短玻纤层(2)、长玻纤层(3),所述短玻纤层(2)中短玻纤的长度为0.2-0.6mm,短玻纤的长径比为15-30,所述长玻纤层(3)中长玻纤的长度为6-25mm,长玻纤的长径比为50-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增强建筑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玻纤层(2)、长玻纤层(3)的密度为100-250g/m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玻纤增强建筑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祥段建平柳景亚
申请(专利权)人:广德祥源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