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链条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125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链条自行车,包括车身、后轮轴、转动壳体、棘轮、棘爪、扭簧、牵拉绳、踏板组件和轮毂;所述后轮轴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壳体和轮毂均转动安装在后轮轴上,所述棘轮通过键与轮毂连接,所述棘爪通过压缩弹簧与转动壳体连接并与所述棘轮配合,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后轮轴和转动壳体连接,所述牵拉绳的一端与转动壳体固定连接并缠绕于转动壳体的表面,当所述牵拉绳放卷时,所述棘轮与棘爪锁定,所述轮毂向车身前进方向转动;所述踏板组件的一处与车身转动连接,所述牵拉绳的另一端与踏板组件的另一处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无链条自行车的传动效率及加速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链条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
,尤其涉及一种无链条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作为代步、交通工具,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自行车按照传动类型分链条传动自行车和无链条传动自行车两类。现有的无链条传动自行车存在传动效率低以及行驶加速慢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动效率高、行驶加速快的无链条自行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链条自行车,包括车身、后轮轴、转动壳体、棘轮、棘爪、扭簧、牵拉绳、踏板组件和轮毂;所述后轮轴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壳体和轮毂均转动安装在后轮轴上,所述棘轮通过键与轮毂连接,所述棘爪通过压缩弹簧与转动壳体连接并与所述棘轮配合,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后轮轴和转动壳体连接,所述牵拉绳的一端与转动壳体固定连接并缠绕于转动壳体的表面,当所述牵拉绳放卷时,所述棘轮与棘爪锁定,所述轮毂向车身前进方向转动;所述踏板组件的一处与车身转动连接,所述牵拉绳的另一端与踏板组件的另一处连接,所述踏板组件的另一处围绕所述踏板组件的一处转动。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后轮轴分别与转动壳体和轮毂间隙配合。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壳体的外壁设有牵拉绳限位槽。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壳体通过第一轴承与后轮轴连接,所述转动壳体通过第二轴承与轮毂连接。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轮毂上设有用以安装第二轴承和棘轮的轴肩。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一曲柄、第一踏板、第一连杆、第一摇杆、第二曲柄、第二踏板、第二连杆、第二摇杆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均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与第一连接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曲柄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踏板和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摇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一根所述牵拉绳的一端与第一摇杆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一组转动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与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曲柄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踏板和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摇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根所述牵拉绳的一端与第二摇杆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另一组转动壳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摇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摇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踏板组件还包括调档滚子和连接环,所述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上均设有波浪形档位槽,所述连接环通过调档滚子与波浪形档位槽卡接,所述牵拉绳的另一端与连接环转动连接。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踏板组件还包括定滑轮和调档绳,所述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上均设置定滑轮,所述调档绳的一端穿过定滑轮后与调档滚子连接,所述调档绳的另一端与车身的调速旋钮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无链条自行车,包括车身、后轮轴、转动壳体、棘轮、棘爪、扭簧、牵拉绳、踏板组件和轮毂,后轮轴固定设置在车身的后部,后轮轴上转动设有转动壳体和轮毂,转动壳体的内壁设有棘爪,轮毂上设有与棘爪配合的棘轮,棘轮与棘爪的接合或脱离随着转动壳体的正转或反转而改变,转动壳体与后轮轴转动连接,扭簧的一端与转动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后轮轴连接,即实现与车身的连接,转动壳体的表面缠绕有牵拉绳,使用时,拉动牵拉绳控制转动壳体放卷,扭簧进行蓄能,棘爪与棘轮锁定,于是,转动壳体转动通过棘爪与棘轮带动轮毂转动,从而带动设置在轮毂上的车轮转动,驱动车身前进,松开牵拉绳则转动壳体在扭簧的作用下进行收卷,棘爪与棘轮脱离,轮毂仍保持转动状态,转动壳体回转复位,车身保持前进,将牵拉绳另一端与踏板组件上的一处连接,在踩踏踏板过程中,牵拉绳的有效长度随着转动壳体的正向和反向转动、以及摇杆摆动不同位置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使用者正、反踩踏踏板组件均能够驱动自行车前进,加速性强,本技术提高了无链条自行车的传动效率及加速能力。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无链条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动壳体的剖视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踏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踏板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摇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定滑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无链条自行车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车身;2、后轮轴;3、转动壳体;4、棘轮;5、棘爪;51、弹簧;6、扭簧;7、牵拉绳;8、踏板组件;81、第一连接轴;82、第一曲柄;83、第一踏板;84、第一连杆;85、第一摇杆;86、第二曲柄;87、第二踏板;88、第二连杆;89、第二摇杆;810、第二连接轴;811、调档滚子;812、连接环;813、定滑轮;814、调档绳;9、轮毂;10、第一轴承;11、第二轴承;12、键。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无链条自行车,包括车身、后轮轴、转动壳体、棘轮、棘爪、扭簧、牵拉绳、踏板组件和轮毂;所述后轮轴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壳体和轮毂均转动安装在后轮轴上,所述棘轮通过键与轮毂连接,所述棘爪通过压缩弹簧与转动壳体连接并与所述棘轮配合,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后轮轴和转动壳体连接,所述牵拉绳的一端与转动壳体固定连接并缠绕于转动壳体的表面,当所述牵拉绳放卷时,所述棘轮与棘爪锁定,所述轮毂向车身前进方向转动;所述踏板组件的一处与车身转动连接,所述牵拉绳的另一端与踏板组件的另一处连接,所述踏板组件的另一处围绕所述踏板组件的一处转动。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无链条自行车,包括车身、后轮轴、转动壳体、棘轮、棘爪、扭簧、牵拉绳、踏板组件和轮毂,后轮轴固定设置在车身的后部,后轮轴上转动设有转动壳体和轮毂,转动壳体的内壁设有棘爪,棘爪通过压缩弹簧与转动壳体的内壁连接,使棘爪与棘轮根据转动壳体正反转而适应性咬合或脱离,轮毂上设有与棘爪配合的棘轮,棘轮与轮毂采用键联接以保证传动平稳、可靠、有效,转动壳体与后轮轴转动连接,扭簧的一端与转动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后轮轴连接,即实现与车身的连接,转动壳体的表面缠绕有牵拉绳,使用时,拉动牵拉绳控制转动壳体放卷,扭簧进行蓄能,棘爪与棘轮锁定,于是,转动壳体转动通过棘爪与棘轮带动轮毂转动,从而带动设置在轮毂上的车轮转动,驱动车身前进,松开牵拉绳则转动壳体在扭簧的作用下进行收卷,棘爪与棘轮脱离,轮毂仍保持转动状态,转动壳体回转复位,车身保持前进,将牵拉绳另一端与踏板组件上的一处连接,在踩踏踏板过程中,牵拉绳的有效长度随着转动壳体的正向和反向转动、以及摇杆摆动不同位置而发生周期性的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链条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后轮轴、转动壳体、棘轮、棘爪、扭簧、牵拉绳、踏板组件和轮毂;/n所述后轮轴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壳体和轮毂均转动安装在后轮轴上,所述棘轮通过键与轮毂连接,所述棘爪通过压缩弹簧与转动壳体连接并与所述棘轮配合,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后轮轴和转动壳体连接,所述牵拉绳的一端与转动壳体固定连接并缠绕于转动壳体的表面,当所述牵拉绳放卷时,所述棘轮与棘爪锁定,所述轮毂向车身前进方向转动;/n所述踏板组件的一处与车身转动连接,所述牵拉绳的另一端与踏板组件的另一处连接,所述踏板组件的另一处围绕所述踏板组件的一处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链条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后轮轴、转动壳体、棘轮、棘爪、扭簧、牵拉绳、踏板组件和轮毂;
所述后轮轴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壳体和轮毂均转动安装在后轮轴上,所述棘轮通过键与轮毂连接,所述棘爪通过压缩弹簧与转动壳体连接并与所述棘轮配合,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后轮轴和转动壳体连接,所述牵拉绳的一端与转动壳体固定连接并缠绕于转动壳体的表面,当所述牵拉绳放卷时,所述棘轮与棘爪锁定,所述轮毂向车身前进方向转动;
所述踏板组件的一处与车身转动连接,所述牵拉绳的另一端与踏板组件的另一处连接,所述踏板组件的另一处围绕所述踏板组件的一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链条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轴分别与转动壳体和轮毂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链条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壳体的外壁设有牵拉绳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链条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壳体通过第一轴承与后轮轴连接,所述转动壳体通过第二轴承与轮毂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链条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上设有用以安装第二轴承和棘轮的轴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链条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茂用林道艺黄建华陈航兰宇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