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707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包括移动通信车辆本体,移动通信车辆本体左侧的底部栓接有箱体,箱体的内腔设置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的左侧贯穿箱体并栓接有防护板,箱体内腔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栓接有支撑板,箱体左侧的四周均嵌设有雷达,防护板右侧的四周均开设有配合雷达使用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雷达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前车车距快速识别,通过电机、旋转轴、滚筒、钢丝绳、第一弹簧、滑板和推杆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车辆快速防护,避免移动通信车辆本体直接撞击前车,从而使移动通信车辆本体和驾驶员受损,提高了安全性,解决了传统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无法对车辆快速防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移动通信沟通移动用户与固定点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通信双方有一方或两方处于运动中的通信,包括陆、海、空移动通信,采用的频段遍及低频、中频、高频、甚高频和特高频,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台、基台、移动交换局组成,若要同某移动台通信,移动交换局通过各基台向全网发出呼叫,被叫台收到后发出应答信号,移动交换局收到应答后分配一个信道给该移动台并从此话路信道中传送一信令使其振铃。现在使用者大多在车辆上加装移动通信设备,从而提高通信效率和效果,移动通信车辆大多会加装识别装置对路障和前车进行识别,以免发生碰撞,然而传统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的功能性过于单一,无法对车辆进行快速防护,在车辆与路障或者前车碰撞时,无法更好的保护车辆和驾驶员,给驾驶员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有必要提供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解决了传统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无法对车辆快速防护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包括移动通信车辆本体,所述移动通信车辆本体左侧的底部栓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的左侧贯穿箱体并栓接有防护板,所述箱体内腔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栓接有支撑板,所述箱体左侧的四周均嵌设有雷达,所述防护板右侧的四周均开设有配合雷达使用的通孔,所述移动通信车辆本体顶部的左侧通过支架栓接有摄像头。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电机、旋转轴、滚筒、钢丝绳、第一弹簧、滑板和推杆,所述箱体内腔正面的右侧栓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栓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背面通过第一轴承与箱体内腔的背面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表面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滚筒,所述滚筒的表面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远离滚筒的一侧贯穿支撑板并通过固定环系设有滑板,所述滑板左侧的四周均栓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左侧贯穿箱体并与防护板的右侧栓接,所述滑板和支撑板相向的一侧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第一弹簧。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左侧的四周均栓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左侧贯穿滑板并与箱体内腔的左侧栓接。优选的,所述旋转轴表面的中心处栓接有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的外圈嵌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左侧与支撑板的右侧栓接,所述定位板的右侧与箱体内腔的右侧栓接。优选的,所述推杆的表面缠绕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左侧与箱体内腔的左侧栓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右侧与滑板的左侧栓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左侧的中心处栓接有减震垫,且减震垫的左侧与滑板的右侧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通信车辆本体正面的左侧竖向栓接有爬梯,所述移动通信车辆本体左侧的顶部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探照灯。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1、本技术通过雷达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前车车距快速识别,通过电机、旋转轴、滚筒、钢丝绳、第一弹簧、滑板和推杆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车辆快速防护,在遇到危险时,电机带动旋转轴快速旋转,从而对钢丝绳快速释放,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性回弹,从而带动防护板快速向左侧延伸,给移动通信车辆本体空出缓冲时间,避免移动通信车辆本体直接撞击前车,从而使移动通信车辆本体和驾驶员受损,提高了安全性,解决了传统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无法对车辆快速防护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电机、旋转轴、滚筒、钢丝绳、第一弹簧、滑板和推杆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快速将防护板向左侧延伸,从而对撞击力进行快速缓冲,提高了移动通信车辆本体的安全性,通过限位杆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滑板进行限位,避免滑板在移动时倾斜,提高了滑板的稳定性,通过定位板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旋转轴进行支撑,提高了旋转轴的稳定性,避免旋转轴在旋转时折断,通过第二弹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带动滑板快速移动,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通过减震垫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撞击力更好的缓冲减震,通过爬梯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移动通信车辆本体顶部的设备进行检修和调试,通过探照灯的配合,提高了使用者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同时可在使用者休息时提供照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箱体的结构俯视剖面图;图3为图1所示推杆、第二弹簧和防护板的结构立体图。图中标号:1、移动通信车辆本体;2、爬梯;3、探照灯;4、箱体;5、防护机构;51、电机;52、旋转轴;53、滚筒;54、钢丝绳;55、第一弹簧;56、滑板;57、推杆;6、支撑板;7、限位杆;8、第二弹簧;9、防护板;10、雷达;11、定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箱体的结构俯视剖面图;图3为图1所示推杆、第二弹簧和防护板的结构立体图,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包括移动通信车辆本体1,移动通信车辆本体1左侧的底部栓接有箱体4,箱体4的内腔设置有防护机构5,防护机构5的左侧贯穿箱体4并栓接有防护板9,箱体4内腔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栓接有支撑板6,箱体4左侧的四周均嵌设有雷达10,防护板9右侧的四周均开设有配合雷达10使用的通孔,移动通信车辆本体1顶部的左侧通过支架栓接有摄像头。防护机构5包括电机51、旋转轴52、滚筒53、钢丝绳54、第一弹簧55、滑板56和推杆57,箱体4内腔正面的右侧栓接有电机51,电机51的输出端栓接有旋转轴52,旋转轴52的背面通过第一轴承与箱体4内腔的背面转动连接,旋转轴52的表面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滚筒53,滚筒53的表面缠绕有钢丝绳54,钢丝绳54远离滚筒53的一侧贯穿支撑板6并通过固定环系设有滑板56,滑板56左侧的四周均栓接有推杆57,推杆57的左侧贯穿箱体4并与防护板9的右侧栓接,滑板56和支撑板6相向的一侧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第一弹簧55,通过电机51、旋转轴52、滚筒53、钢丝绳54、第一弹簧55、滑板56和推杆57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快速将防护板9向左侧延伸,从而对撞击力进行快速缓冲,提高了移动通信车辆本体1的安全性。支撑板6左侧的四周均栓接有限位杆7,限位杆7的左侧贯穿滑板56并与箱体4内腔的左侧栓接,通过限位杆7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滑板56进行限位,避免滑板56在移动时倾斜,提高了滑板56的稳定性。旋转轴52表面的中心处栓接有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的外圈嵌设有定位板11,定位板11的左侧与支撑板6的右侧栓接,定位板11的右侧与箱体4内腔的右侧栓接,通过定位板11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旋转轴52进行支撑,提高了旋转轴52的稳定性,避免旋转轴52在旋转时折断。推杆57的表面缠绕有第二弹簧8,第二弹簧8的左侧与箱体4内腔的左侧栓接,第二弹簧8的右侧与滑板56的左侧栓接,通过第二弹簧8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带动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包括移动通信车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车辆本体(1)左侧的底部栓接有箱体(4),所述箱体(4)的内腔设置有防护机构(5),所述防护机构(5)的左侧贯穿箱体(4)并栓接有防护板(9),所述箱体(4)内腔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栓接有支撑板(6),所述箱体(4)左侧的四周均嵌设有雷达(10),所述防护板(9)右侧的四周均开设有配合雷达(10)使用的通孔,所述移动通信车辆本体(1)顶部的左侧通过支架栓接有摄像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包括移动通信车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车辆本体(1)左侧的底部栓接有箱体(4),所述箱体(4)的内腔设置有防护机构(5),所述防护机构(5)的左侧贯穿箱体(4)并栓接有防护板(9),所述箱体(4)内腔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栓接有支撑板(6),所述箱体(4)左侧的四周均嵌设有雷达(10),所述防护板(9)右侧的四周均开设有配合雷达(10)使用的通孔,所述移动通信车辆本体(1)顶部的左侧通过支架栓接有摄像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式车辆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5)包括电机(51)、旋转轴(52)、滚筒(53)、钢丝绳(54)、第一弹簧(55)、滑板(56)和推杆(57),所述箱体(4)内腔正面的右侧栓接有电机(51),所述电机(51)的输出端栓接有旋转轴(52),所述旋转轴(52)的背面通过第一轴承与箱体(4)内腔的背面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52)的表面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滚筒(53),所述滚筒(53)的表面缠绕有钢丝绳(54),所述钢丝绳(54)远离滚筒(53)的一侧贯穿支撑板(6)并通过固定环系设有滑板(56),所述滑板(56)左侧的四周均栓接有推杆(57),所述推杆(57)的左侧贯穿箱体(4)并与防护板(9)的右侧栓接,所述滑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方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