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颗粒加工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6892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颗粒加工冷却装置,涉及塑料颗粒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冷却机构本体;冷却机构本体包括风冷循环管和水冷冷却管;风冷循环管周侧面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通有循环料进管和循环料排管;循环料进管和循环料排管一端均与水冷冷却管连通;水冷冷却管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料口;水冷冷却管内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板;支板顶面固定连接有主驱动电机;主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旋下料叶片中水冷腔和冷风出孔的设计,能够有效延长该装置的可水冷和可风冷面积,通过水冷和风冷面积的提高,继而提高该装置单位时间内的冷却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颗粒加工冷却装置
本技术属于塑料颗粒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塑料颗粒加工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从塑料造粒机出料口排出的塑料颗粒往往带有较高的温度,会导致颗粒粘结在一起,因此需要及时对生产出的塑料颗粒进行冷却降温,一般采用的是风冷或水冷的方式对塑料颗粒进行降温,由于塑料颗粒起始温度较高,目前存在着塑料颗粒经过一次风冷或水冷难以达到要求的温度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公开号为CN208497392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塑料颗粒循环冷却装置,然而该种冷却装置在冷却时,其水冷面积有限,且被冷却时间不可控制,因而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颗粒加工冷却装置,通过水冷腔、分风管、分液管和螺旋下料叶片的设计,解决了现有的塑料颗粒加工冷却装置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较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塑料颗粒加工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机构本体;所述冷却机构本体包括风冷循环管和水冷冷却管;所述风冷循环管周侧面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通有循环料进管和循环料排管;所述循环料进管和循环料排管一端均与水冷冷却管连通;所述水冷冷却管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水冷冷却管内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板;所述支板顶面固定连接有主驱动电机;所述主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液管;所述分液管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螺旋下料叶片;所述螺旋下料叶片内部固定开设有水冷腔;所述水冷腔一表面与分液管连通;所述水冷冷却管内部还固定安装有换热盘管;所述水冷冷却管底面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尾端与分液管转动连通;所述风冷循环管顶部固定连接有辅助电机;所述辅助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风管;所述分风管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螺旋上料叶片;所述分风管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成圆周阵列分布的冷风出孔;所述风冷循环管周侧面还固定安装有进风管和冷风发生机构;所述冷风发生机构出风口的一端与进风管连通;所述进风管出风口的一端与分风管转动连通;所述风冷循环管周侧面且对应分风管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下料阀。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盘管前端设置有冷却水进口后端设置有换热水排口;所述进液管、冷却水进口和换热水排口端面均固定设置有法兰连接面。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周侧面还固定安装有与冷却水进口相配合的进液分管;所述进液分管和进液管周侧面均固定设置有阀门。进一步地,所述螺旋下料叶片周侧面与水冷冷却管内壁贴合;所述螺旋上料叶片周侧面与风冷循环管内壁贴合;所述风冷循环管为顶端封闭下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料进管和循环料排管以水冷冷却管中线所在平面为轴呈对称分布;所述循环料进管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所述水冷冷却管底部固定设置有与循环料进管相配合的下料斜面。进一步地,所述分液管和分风管均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螺旋下料叶片中水冷腔和冷风出孔的设计,能够有效延长该装置的可水冷和可风冷面积,通过水冷和风冷面积的提高,继而提高该装置单位时间内的冷却速率,且通过螺旋下料叶片和螺旋上料叶片的可转动式设计,能够有效控制和延长塑料颗粒的被水冷和被风冷时间,同时通过其转动式设计,使塑料颗粒在冷却时能够被充分流动和扰动,进而达到对颗粒物的全方位冷却效果,同时通过分液管和分风管的设计,使该装置集风冷和水冷为一体,继而有效提高该装置的对塑料颗粒的冷却效果,通过风冷循环管的设计,变传统的一次风冷或一次水冷为循环式多次冷却,通过可循环式多次冷却,继而有效保证该装置的冷却效果。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塑料颗粒加工冷却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分液管和螺旋下料叶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分风管、螺旋上料叶片和冷风出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冷却机构本体,2-风冷循环管,3-水冷冷却管,4-循环料进管,5-循环料排管,6-进料口,7-支板,8-主驱动电机,9-分液管,10-螺旋下料叶片,11-水冷腔,12-换热盘管,13-进液管,14-辅助电机,15-分风管,16-螺旋上料叶片,17-冷风出孔,18-进风管,19-冷风发生机构,20-下料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为一种塑料颗粒加工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机构本体1;冷却机构本体1包括风冷循环管2和水冷冷却管3;风冷循环管2周侧面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通有循环料进管4和循环料排管5;循环料进管4和循环料排管5一端均与水冷冷却管3连通;水冷冷却管3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料口6;水冷冷却管3内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板7;支板7顶面固定连接有主驱动电机8;主驱动电机8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液管9;分液管9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螺旋下料叶片10;螺旋下料叶片10内部固定开设有水冷腔11;水冷腔11一表面与分液管9连通;水冷冷却管3内部还固定安装有换热盘管12;水冷冷却管3底面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有进液管13;进液管13尾端与分液管9转动连通;风冷循环管2顶部固定连接有辅助电机14;辅助电机14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风管15;分风管15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螺旋上料叶片16;分风管15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成圆周阵列分布的冷风出孔17;风冷循环管2周侧面还固定安装有进风管18和冷风发生机构19;冷风发生机构19出风口的一端与进风管18连通,冷风发生机构19包括冷风发生箱体,冷风发生箱体内部固定安装有冷风机,冷风发生箱体一表面与风冷循环管2固定连接;进风管18出风口的一端与分风管15转动连通;风冷循环管2周侧面且对应分风管15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下料阀20。其中如图1所示,换热盘管12前端设置有冷却水进口后端设置有换热水排口;进液管13、冷却水进口和换热水排口端面均固定设置有法兰连接面,通过法兰连接面的设计,从而便于其它管道与进液管13和换热盘管12的连通。其中如图1所示,进液管13周侧面还固定安装有与冷却水进口相配合的进液分管,使用时,进液分管一端通过管道与冷却水进口连通,进液分管和进液管13周侧面均固定设置有阀门。其中如图1所示,螺旋下料叶片10周侧面与水冷冷却管3内壁贴合;螺旋上料叶片16周侧面与风冷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颗粒加工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机构本体(1),其特征在于:/n所述冷却机构本体(1)包括风冷循环管(2)和水冷冷却管(3);所述风冷循环管(2)周侧面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通有循环料进管(4)和循环料排管(5);所述循环料进管(4)和循环料排管(5)一端均与水冷冷却管(3)连通;/n所述水冷冷却管(3)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料口(6);所述水冷冷却管(3)内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板(7);所述支板(7)顶面固定连接有主驱动电机(8);所述主驱动电机(8)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液管(9);所述分液管(9)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螺旋下料叶片(10);所述螺旋下料叶片(10)内部固定开设有水冷腔(11);所述水冷腔(11)一表面与分液管(9)连通;所述水冷冷却管(3)内部还固定安装有换热盘管(12);/n所述水冷冷却管(3)底面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有进液管(13);所述进液管(13)尾端与分液管(9)转动连通;/n所述风冷循环管(2)顶部固定连接有辅助电机(14);所述辅助电机(14)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风管(15);所述分风管(15)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螺旋上料叶片(16);所述分风管(15)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成圆周阵列分布的冷风出孔(17);/n所述风冷循环管(2)周侧面还固定安装有进风管(18)和冷风发生机构(19);所述冷风发生机构(19)出风口的一端与进风管(18)连通;所述进风管(18)出风口的一端与分风管(15)转动连通;/n所述风冷循环管(2)周侧面且对应分风管(15)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下料阀(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颗粒加工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机构本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机构本体(1)包括风冷循环管(2)和水冷冷却管(3);所述风冷循环管(2)周侧面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通有循环料进管(4)和循环料排管(5);所述循环料进管(4)和循环料排管(5)一端均与水冷冷却管(3)连通;
所述水冷冷却管(3)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料口(6);所述水冷冷却管(3)内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板(7);所述支板(7)顶面固定连接有主驱动电机(8);所述主驱动电机(8)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液管(9);所述分液管(9)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螺旋下料叶片(10);所述螺旋下料叶片(10)内部固定开设有水冷腔(11);所述水冷腔(11)一表面与分液管(9)连通;所述水冷冷却管(3)内部还固定安装有换热盘管(12);
所述水冷冷却管(3)底面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有进液管(13);所述进液管(13)尾端与分液管(9)转动连通;
所述风冷循环管(2)顶部固定连接有辅助电机(14);所述辅助电机(14)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风管(15);所述分风管(15)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螺旋上料叶片(16);所述分风管(15)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成圆周阵列分布的冷风出孔(17);
所述风冷循环管(2)周侧面还固定安装有进风管(18)和冷风发生机构(19);所述冷风发生机构(19)出风口的一端与进风管(18)连通;所述进风管(18)出风口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李林王宏桥李庆霞
申请(专利权)人:界首市神机合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