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6666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3
一种吸附装置(10),界定与壁面W之间为负压的减压空间D并吸附于壁面W,包括:基台(11),与壁面W相向地从壁面W分离而设置,与减压基台和壁面W之间形成的减压空间D的减压装置(14)连接;第一隔开部(12),设置于基台的边缘,通过弹性部件形成减压空间D的外围壁中的基台侧部分;第二隔开部(13),设置于第一隔开部12的壁面W侧,通过弹性部件形成减压空间D的外围壁中的壁面W侧部分以使壁面W侧的一端部与壁面W接触;第一限制部件(16),通过具有刚度比第二隔开部高的部件形成为与第二隔开部对应的框状,设置于所述第二隔开部以限制由于减压空间D为负压而使第二隔开部的基台侧的另一端部被吸入减压空间D而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附于壁面的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用于进行建筑物的检查的移动装置,公知有行走于壁面的机器人。作为这种机器人,提案有通过设置于主体上的吸附装置吸附于壁面从而能够在壁面上行走的机器人,作为其吸附方式,有通过推进器向壁面的推压、通过真空泵或风扇的减压吸附、通过磁力的吸附、或使用静电力或分子间力的向壁面的吸附等。当在桥梁的桥墩、箱形梁、建筑物外壁等的建筑物的壁面、即,在如混凝土那样的绝缘物体上吸附并稳定地使机器人移动时,在上述的吸附方式中,通过真空泵或风扇的减压吸附是有效的。该减压吸附是通过将在机器人和吸附对象的壁面间界定出的空间的空气向外部排出而使空间减压,通过该空间内的气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差使机器人吸附于壁面。作为通过这样的减压吸附行走于壁面上的装置,是在车辆的左右两侧具有各一类型的驱动行走手段的行走车辆,公知的是包括由刚性或半刚性材料形成的承压主体、与承压主体及行走面进行协动并规定减压区的隔开壁、以及用于从减压区排出流体并使减压区内减压的减压生成部的行走车辆(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62659号公报但是,在减压吸附中,作为吸附对象的壁面上多数情况下存在有间隙或凹凸等,对于这样的壁面,吸附力极度降低而不能稳定地吸附于壁面。针对对此,虽然以包围在吸附时被减压的减压空间的方式,通过刚度低的材料形成与壁面接触的隔开部,由此能够应对凹凸,但有隔开部被向减压空间吸入而不能稳定地吸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br>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开发出来,以提供能够更稳定地吸附于壁面上的吸附装置为目的。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吸附装置是界定与壁面之间成负压的减压空间并吸附于所述壁面的吸附装置,包括:基台,是与所述壁面相向地从该壁面分离而设置的基台,并与减压该基台和所述壁面之间形成的所述减压空间的减压装置连接;第一隔开部,设置于所述基台的边缘,通过弹性部件形成所述减压空间的外围壁中的所述基台侧部分;第二隔开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隔开部的所述壁面侧,通过弹性部件形成所述减压空间的外围壁中的所述壁面侧部分以使该壁面侧的一端部与所述壁面接触;第一限制部件,通过具有比所述第二隔开部高的刚度的部件形成与所述第二隔开部对应的框状,设置于所述第二隔开部以限制由于所述减压空间为负压而使所述第二隔开部的所述基台侧的另一端部被吸入所述减压空间而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更稳定地吸附于壁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移动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吸附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第一隔开部的构成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隔开部的构成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第二隔开部的构成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限制部件的构成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第一隔开部和第二隔开部的连结的截面图;图8是表示通过凹部的隔开部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通过凸部的隔开部的截面图;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隔开部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横梁部件的构成的截面图;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隔开部的构成的截面图;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例所涉及的隔开部的构成的截面图;图14是表示第五实施例所涉及的吸附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以及图15是表示第六实施例所涉及的隔开部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吸附装置11基台12第一隔开部13第二隔开部14减压装置16限制部件(第一限制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一实施例>(移动装置的构成)关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移动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移动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移动装置1包括吸附装置10和行走装置20。行走装置20包括主体部21和两个车轮22a、22b,两个车轮22a、22b分别通过轴向平行且轴心位置一致的旋转轴221a、221b可旋转地设置于主体部21上。需要说明的是,在该行走装置20中包括使旋转轴221a、221b旋转驱动的驱动装置,但在图1中示出省略了驱动装置的移动装置1。根据该行走装置20,移动装置1通过两个车轮22a、22b围绕旋转轴221a、221b旋转而能够行走于壁面。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移动装置1的前进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旋转轴221a、221b的轴向称为侧向,将与前后方向及侧向正交的方向、即在作为两个车轮22a、22b的接地面的壁面的面内方向上大致垂直的方向称为垂直方向。此外,将该垂直方向中的接地面侧称为下侧,将其相反方向一侧称为上侧。此外,将前后方向及侧向作为在垂直方向上正交的方向而总称为正交方向。在行走装置20的主体部21上,吸附装置10以位于主体部21的下方的方式被安装,通过行走装置20以吸附装置10吸附于壁面上的状态行走,移动装置1能够在壁面移动。(吸附装置的构成)关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吸附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吸附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吸附装置10包括基台11、第一隔开部12、第二隔开部13及减压装置14,通过基台11、第一隔开部12及第二隔开部13与壁面协动而在垂直方向上界定形成为规定大小的减压空间,吸附装置10构成为通过减压装置14使减压空间减压成为负压而能够吸附于壁面。基台11是隔着减压空间与壁面在垂直方向上相向地分离而设置的、并从上方封闭减压空间的部件,包括在正交方向上延伸的大致水平的板上的底面部110、及在经过该底面部110的边缘的整个区域上连续形成,从边缘向上方延伸的外围壁部111,而且,作为整体形成为上方开口的箱状。在底面部110上形成连通减压空间和外部的排气孔(未图示),并设置减压装置14以使通过该排气孔使减压空间内减压。在外围壁部111上形成有以在侧向上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并分别向上方延伸的两个安装部112a、112b,通过两个安装部112a、112b,吸附装置10被安装于行走装置20上。第一隔开部12和第二隔开部13是构成隔开部的部件,该隔开部从正交方向连续于四周、即从前后方向及侧向包围减压空间并将减压空间与外部隔开,第一隔开部12以包围外围壁部111的方式连结于外围壁部111上,第二隔开部13连结于第一隔开部12的下方。另外,第一隔开部12形成减压空间的外围壁中的基台11侧部分,第二隔开部13形成减压空间的外围壁中的壁面侧部分。如上述那样,减压装置14,通过排气孔可使减压空间内减压地设置于基台11的底面部110。在本实施例中,减压装置14构成为排气风扇,但只要能够使减压空间减压则可以是任何装置,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真空泵。(第一隔开部的构成)关于第一隔开部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第一隔开部的构成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隔开部的构成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第一隔开部12以将减压空间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装置,界定与壁面之间为负压的减压空间并吸附于所述壁面,所述吸附装置包括:/n基台,是与所述壁面相向地从该壁面分离而设置的基台,与减压该基台和所述壁面之间形成的所述减压空间的减压装置连接;/n第一隔开部,设置于所述基台的边缘,通过弹性部件形成所述减压空间的外围壁中的所述基台侧部分;/n第二隔开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隔开部的壁面侧,通过弹性部件形成所述减压空间的外围壁中的所述壁面侧部分,以使该壁面侧的一端部与所述壁面接触;以及/n第一限制部件,通过具有比所述第二隔开部高的刚度的部件形成为与所述第二隔开部对应的框状,并设置于所述第二隔开部以限制由于所述减压空间为负压而使所述第二隔开部的所述基台侧的另一端部被吸入到所述减压空间而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05 JP 2018-1898411.一种吸附装置,界定与壁面之间为负压的减压空间并吸附于所述壁面,所述吸附装置包括:
基台,是与所述壁面相向地从该壁面分离而设置的基台,与减压该基台和所述壁面之间形成的所述减压空间的减压装置连接;
第一隔开部,设置于所述基台的边缘,通过弹性部件形成所述减压空间的外围壁中的所述基台侧部分;
第二隔开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隔开部的壁面侧,通过弹性部件形成所述减压空间的外围壁中的所述壁面侧部分,以使该壁面侧的一端部与所述壁面接触;以及
第一限制部件,通过具有比所述第二隔开部高的刚度的部件形成为与所述第二隔开部对应的框状,并设置于所述第二隔开部以限制由于所述减压空间为负压而使所述第二隔开部的所述基台侧的另一端部被吸入到所述减压空间而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隔开部,至少大于等于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隔开部和所述第二隔开部之间,通过弹性部件形成所述减压空间的外围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限制部件,通过具有比所述第三隔开部高的刚度的部件形成为与所述第三隔开部对应的框状,并分别设置于至少大于等于一个的所述第三隔开部上,以限制由于所述减压空间为负压而使所述第三隔开部的所述基台侧的另一端部被吸入所述减压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越尊雄土屋憲司
申请(专利权)人:东京计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