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中壳体的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55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中壳体的处理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竖直转动设置有驱动轴,驱动轴下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结构相连,驱动轴上端和X型转动杆中部相连,X型转动杆端部均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部固定有动力电机,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用于定位壳体的定位筒,定位筒上端还具有与壳体相配合的限位部,安装座下部固定有气缸一,气缸一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转动件连接有压紧托块,底座上还设置有移动台,移动台与一能使其来回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移动台上固定有呈U形的安装件,安装件上固定有抛光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中壳体的处理设备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连接器中壳体的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汽车作为简便的代步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一辆典型轻型汽车大约有1500个连接点,其中50%到60%用于关键的配电功能,这就需要使用到汽车连接器,其主要是由四大基本结构组件组成,分别是:接触件,壳体,绝缘体,附件。壳体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滚花,为了去除滚花后造成的毛刺,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手工处理,处理繁琐,因此,设计出一种连接器中壳体的处理设备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连接器中壳体的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具有处理简便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接器中壳体的处理设备,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竖直转动设置有驱动轴,驱动轴下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结构相连,驱动轴上端和X型转动杆中部相连,X型转动杆端部均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部固定有动力电机,且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用于定位壳体的定位筒,定位筒上端还具有与壳体相配合的限位部,安装座下部固定有气缸一,且气缸一的活塞杆竖直向上,气缸一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转动件连接有压紧托块,且压紧托块能与定位筒下端相抵靠,底座上还设置有移动台,移动台与一能使其来回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移动台上固定有呈U形的安装件,安装件上固定有抛光条。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将壳体套入到定位筒上,通过气缸一带动压紧托块向上移动,压紧托块将壳体牢牢固定在定位筒上,通过动力电机带动定位筒转动,同时,通过移动结构带动移动台靠近X型转动杆,移动台带动安装件移动,使抛光条与壳体相接触,将壳体表面的毛刺除去,处理简便。所述动力结构包括步进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步进电机固定在底座上,且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主动轮固定在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从动轮固定在驱动轴下端,且从动轮与主动轮相啮合。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步进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与从动轮相啮合,从动轮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可使驱动轴转动。所述移动结构包括导轨、滑块和气缸二,导轨水平底座上,滑块设置在导轨上,气缸二固定在底座上,且气缸二的活塞杆水平设置,气缸二的活塞杆端部和滑块相连,移动台和滑块相连。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气缸二带动滑块沿着导轨来回移动,滑块带动移动台来回移动,从而可使移动台来回移动。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支架、气缸三、推料件和导料斗,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导料斗倾斜固定在支架上,且导料斗靠近X型转动杆,气缸三固定在支架上,且气缸三的活塞杆水平设置,推料件固定在气缸三的活塞杆,且推料件的形状为L形。采用以上结构,抛光条对壳体处理完后,转动到支架处,通过气缸带动压紧托块向下移动,定位筒上的壳体在自身重力掉落到压紧托块上,通过气缸三带动推料件移动,推料件将压紧托块上的壳体推送到导料斗内,实现其下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连接器中壳体的处理设备具有该优点:本技术中通过将壳体套入到定位筒上,通过气缸一带动压紧托块向上移动,压紧托块将壳体牢牢固定在定位筒上,通过动力电机带动定位筒转动,同时,通过移动结构带动移动台靠近X型转动杆,移动台带动安装件移动,使抛光条与壳体相接触,将壳体表面的毛刺除去,处理简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拆去部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动力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驱动轴;3、安装座;4、X型转动杆;5、支架;6、气缸三;7、导料斗;8、推料件;9、抛光条;10、安装件;11、移动台;12、气缸二;13、导轨;14、滑块;15、气缸一;16、转动件;17、压紧托块;18、定位筒;18a、限位部;19、动力电机;20、步进电机;21、主动轮;22、从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本连接器中壳体的处理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竖直转动设置有驱动轴2,驱动轴2下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结构相连,驱动轴2上端和X型转动杆4中部相连,X型转动杆4端部均固定有安装座3,安装座3上部固定有动力电机19,且动力电机19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动力电机19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用于定位壳体的定位筒18,定位筒18上端还具有与壳体相配合的限位部18a,安装座3下部固定有气缸一15,且气缸一15的活塞杆竖直向上,气缸一15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转动件16连接有压紧托块17,且压紧托块17能与定位筒18下端相抵靠,底座1上还设置有移动台11,移动台11与一能使其来回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移动台11上固定有呈U形的安装件10,安装件10上固定有抛光条9,在本实施例中,抛光条9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产品。采用该结构,通过将壳体套入到定位筒18上,通过气缸一15带动压紧托块17向上移动,压紧托块17将壳体牢牢固定在定位筒18上,通过动力电机19带动定位筒18转动,同时,通过移动结构带动移动台11靠近X型转动杆4,移动台11带动安装件10移动,使抛光条9与壳体相接触,将壳体表面的毛刺除去,处理简便。动力结构包括步进电机20、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步进电机20固定在底座1上,且步进电机20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主动轮21固定在步进电机20的输出轴端部,从动轮22固定在驱动轴2下端,且从动轮22与主动轮21相啮合。采用该结构,通过步进电机20带动主动轮21转动,主动轮21与从动轮22相啮合,从动轮22带动驱动轴2转动,从而可使驱动轴2转动。移动结构包括导轨13、滑块14和气缸二12,导轨13水平底座1上,滑块14设置在导轨13上,气缸二12固定在底座1上,且气缸二12的活塞杆水平设置,气缸二12的活塞杆端部和滑块14相连,移动台11和滑块14相连。采用该结构,通过气缸二12带动滑块14沿着导轨13来回移动,滑块14带动移动台11来回移动,从而可使移动台11来回移动。底座1上还设置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支架5、气缸三6、推料件8和导料斗7,支架5固定在底座1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架5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1上;导料斗7倾斜固定在支架5上,且导料斗7靠近X型转动杆4,气缸三6固定在支架5上,且气缸三6的活塞杆水平设置,推料件8固定在气缸三6的活塞杆,且推料件8的形状为L形。采用该结构,抛光条9对壳体处理完后,转动到支架5处,通过气缸带动压紧托块17向下移动,定位筒18上的壳体在自身重力掉落到压紧托块17上,通过气缸三6带动推料件8移动,推料件8将压紧托块17上的壳体推送到导料斗7内,实现其下料。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如图4所示。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中壳体的处理设备,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竖直转动设置有驱动轴,驱动轴下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结构相连,驱动轴上端和X型转动杆中部相连,X型转动杆端部均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部固定有动力电机,且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用于定位壳体的定位筒,定位筒上端还具有与壳体相配合的限位部,安装座下部固定有气缸一,且气缸一的活塞杆竖直向上,气缸一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转动件连接有压紧托块,且压紧托块能与定位筒下端相抵靠,底座上还设置有移动台,移动台与一能使其来回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移动台上固定有呈U形的安装件,安装件上固定有抛光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中壳体的处理设备,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竖直转动设置有驱动轴,驱动轴下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结构相连,驱动轴上端和X型转动杆中部相连,X型转动杆端部均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部固定有动力电机,且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用于定位壳体的定位筒,定位筒上端还具有与壳体相配合的限位部,安装座下部固定有气缸一,且气缸一的活塞杆竖直向上,气缸一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转动件连接有压紧托块,且压紧托块能与定位筒下端相抵靠,底座上还设置有移动台,移动台与一能使其来回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移动台上固定有呈U形的安装件,安装件上固定有抛光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中壳体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结构包括步进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步进电机固定在底座上,且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甯尤军金晓亮刘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东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