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转接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37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源转接器模块包括第一电源转接器组及第二电源转接器组。第一电源转接器组连接于电源供应端,且包含第一壳体。第二电源转接器组包含第二壳体。当第一电源转接器组与第二电源转接器组对应组装时,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套接,使两扣合结构相互对应,并轴向对接至第一位置,使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对接,但不传输电能,再使之对应径向旋转,以使两扣合结构对应设置于第二位置,以使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相互紧配,且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对接,并传输致能信号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进而控制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传输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转接器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转接器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避免电弧积碳、温升过高、触电的安全设计且可提供防水防尘功能的电源转接器模块。
技术介绍
电源连接器模块或电源转接器模块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中,借以将电力从电源供给端传送至电源接收端。举例而言,电源转接器模块即已被用于自充电站或公共用电处传输电力至安装于电动车或油电混合车的电池。使用的电源转接器模块一般包含有工业用插头与插座,以将电力从电源处传送至电器设备。对用户而言,电源连接器模块或电源转接器模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甚为重要。换言之,电源连接器模块或电源转接器模块必须是能避免漏电的生成,这点非常重要。然而,电源连接器模块与电源转接器模块却经常需于室外的环境中使用,有极大的风险会使一些例如是水气或灰尘的周遭物质进入电源连接器模块或电源转接器模块内。一旦水气或灰尘进入到电源连接器模块或电源转接器模块,在用户将电源连接器或电源转接器连接至相组配的电源连接器或电源转接器以传输电力时,或自相组配的电源连接器或电源转接器脱离而中断电力传输时,易令使用者遭受电击。例如,当一辆电动车辆需自充电站或公共用电处进行充电时,使用者必须小心地使用充电转接器。充电转接器通常需于室外用。一旦水气或灰尘进入到充电转接头,在使用者将充电转接器连接至相组配的连接器或转接器以传送电力时,或将充电转接器至相组配的连接器或转接器拔除以中断电力传输时,皆可能遭受电击。为了避免水气或灰尘在充电转接器不使用时不进入其内,充电转接器一般会配置有一壳盖或盖板,以选择性覆盖或曝露出电性接点,进而达到相当程度的防水、防尘。然而,这类传统的技术却存有诸多缺点以及不便之处。当充电转接器不使用时,使用者也不习惯将壳盖或盖板再盖回充电转接器的开口。在此情形下,充电转接器的电性接点曝露于周遭环境下,容易使电性接点腐蚀。再者,使用者也可能偶发性误触充电转接头的电性接点而遭受电击。又,当使用者忘记将壳盖或盖板再盖回充电转接器的开口,且水气或灰尘也已进入充电转接器,则使用者可能于将充电转接器连接至相组配的连接器或转接器而传送电力时,或将充电转接器至相组配的连接器或转接器拔除以中断电力传输时,遭受电击。而且习知技术也未能提供任何安全结构,以避免充电转接器与相组配连接器或转接头于电连接时发生偶发性断线分离。除此之外,此等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电力传送时通常传输大流量的电力,是以在充电转接器插拔的过程中,当电力直接瞬间、大流量的传送时,于电源端子容易产生电弧积碳、温升过高的情形,也可能产生瞬间跳火等情况。长久以往,将减损充电转接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于使用上更易导致使用安全性等问题。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电源转接器模块,以解决前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避免电弧积碳、温升过高、触电的安全设计且可提供防水防尘功能的电源转接器模块。电源转接器模块包括第一电源转接器组及第二电源转接器组,且第一电源转接器组连接于电源供应端,第二电源转接器组连接于控制模块,当第一电源转接器组与第二电源转接器组对应组装时,通过两扣合结构相互对应,并先轴向对接至第一位置,使多个第一电源端子与多个第二电源端子对应连接,但不传输电能,其后再施加应力,使其对应径向旋转,并使两扣合结构对应设置于第二位置,以使第一电源转接器组与第二电源转接器组相互紧配,且多个第一信号端子与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对应连接,并传输致能信号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进而控制多个第一电源端子及多个第二电源端子传输电能。借此以避免电源端子易产生电弧积碳、温升过高等问题,同时达成绝缘隔离与密封保护的目的。再者,由于扣合结构的对应设计,于使用电源转接器模块时可更为省力、省时以及节省成本。为达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转接器模块,包括一第一电源转接器组,连接于一电源供应端,且包含一第一壳体、多个第一电源端子、多个第一信号端子,第一壳体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扣合结构;以及一第二电源转接器组,连接于一控制模块,且包含一第二壳体、多个第二电源端子、多个第二信号端子,且第二壳体上具有至少一第二扣合结构;当第一电源转接器组与第二电源转接器组对应组装时,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套接,使第一扣合结构与第二扣合结构相互对应,并先轴向对接至一第一位置,此时多个第一电源端子与多个第二电源端子对应连接,但不传输电能,其后再施加应力,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对应径向旋转,以使第一扣合结构与第二扣合结构对应设置于一第二位置,以使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相互紧密扣合,且多个第一信号端子与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对应连接,并传输一致能信号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进而控制多个第一电源端子及多个第二电源端子传输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揭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分离相配对的第一电源转接器组与第二电源转接器组的电源转接器模块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揭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分离相配对的第一电源转接器组与第二电源转接器组的电源转接器模块于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图1的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A至图4C为揭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接器模块的第一电源转接器组与第二电源转接器组于组装作动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A至图5C为揭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接器模块的第一电源转接器组的第一扣合结构与第二电源转接器组的第二扣合结构于组装作动时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电源转接器模块2:第一电源转接器组20:第一壳体21:绝缘壳体210:绝缘盖211:穿孔21a:凸脚21b:定位部22:第一电源端子23:第一信号端子24:第一扣合结构3:第二电源转接器组30:第二壳体30a:导引沟30b:定位槽31:第二电源端子32:第二信号端子33:第二扣合结构33a:直线凹槽33b:斜面33c:卡固槽33d:垂直面4:电源供应端41:电缆5:控制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及图2为揭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分离相配对的第一电源转接器组与第二电源转接器组于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图1的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源转接器模块1包括第一电源转接器组2及第二电源转接器组3,第一电源转接器组2电连接于电源供应端4,第二电源转接器组3电连接于控制模块5。于一些实施例中,电源供应端4可为一市电或一工业用电;换言之,电源转接器模块1应用于各式领域以将电力自电源供应处传送至电源接收端。于一实施例中,电源转接器模块1包括的第一电源转接器组2及第二电源转接器组3可用于自充电站或公共用电处传输电力至安装于电动车或油电混合车的电池。于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转接器模块1包含一组工业插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转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电源转接器组,连接于一电源供应端,且包含一第一壳体、多个第一电源端子、多个第一信号端子,该第一壳体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扣合结构;以及/n一第二电源转接器组,连接于一控制模块,且包含一第二壳体、多个第二电源端子、多个第二信号端子,且该第二壳体上具有至少一第二扣合结构;/n当该第一电源转接器组与该第二电源转接器组对应组装时,将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相套接,使该第一扣合结构与该第二扣合结构相互对应,并先轴向对接至一第一位置,此时该多个第一电源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电源端子对应连接,但不传输电能,其后再施加应力,使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对应径向旋转,以使该第一扣合结构与该第二扣合结构对应设置于一第二位置,以使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相互紧密扣合,且该多个第一信号端子与该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对应连接,并传输一致能信号至该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进而控制该多个第一电源端子及该多个第二电源端子传输电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转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电源转接器组,连接于一电源供应端,且包含一第一壳体、多个第一电源端子、多个第一信号端子,该第一壳体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扣合结构;以及
一第二电源转接器组,连接于一控制模块,且包含一第二壳体、多个第二电源端子、多个第二信号端子,且该第二壳体上具有至少一第二扣合结构;
当该第一电源转接器组与该第二电源转接器组对应组装时,将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相套接,使该第一扣合结构与该第二扣合结构相互对应,并先轴向对接至一第一位置,此时该多个第一电源端子与该多个第二电源端子对应连接,但不传输电能,其后再施加应力,使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对应径向旋转,以使该第一扣合结构与该第二扣合结构对应设置于一第二位置,以使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相互紧密扣合,且该多个第一信号端子与该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对应连接,并传输一致能信号至该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进而控制该多个第一电源端子及该多个第二电源端子传输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电源端子的长度大于该多个第一信号端子,且该多个第二电源端子的长度大于该多个第二信号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源转接器组与该第二电源转接器组分别为一母连接器以及一公连接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合结构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内侧表面,且该至少一第一扣合结构为一三角形的凸块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扣合结构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外侧表面,且该第二扣合结构为一不规则形的沟槽结构,以与该第一扣合结构相互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转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合结构与该第二扣合结构设置于该第一位置时,为该第一扣合结构的三角形凸块结构抵触于该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自皓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