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患者的营养评估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625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患者的营养评估方法及装置,其方法包括:获取患者的疾病类型和在预定时间内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和摄入的食物信息;根据预存的疾病类型与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关系表,查找与所述患者的疾病类型相对应的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利用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和所述在预定时间内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和摄入的食物信息对所述患者的营养进行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患者的营养评估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营养评估
,特别涉及一种患者的营养评估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营养评估和干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肥胖、2型糖尿病等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肾病、妊娠人群的营养指导中,食物通常以塑化模型进行展示。塑化食物模型作为通用的展示方案,无论以生食或熟食等不同的展现形态,或以固定的食物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作为主要呈现形式,均已非常成熟。这些食物模型的展示一般以具体的食物模型的形态通过视觉和不同食物之间的视觉对比给接受展示的人群以深刻印象,起到营养宣教中具体食物指导的目的。目前常规的食物塑化模型技术方案,模型的重量尽可能与真实对应食物的重量相当,或模型的重量未经任何配重设计,为模型使用材质的实际重量体现。在目前常规应用的食物塑化模型技术方案中,模型的展示和应用仅通过视觉上对真实食物进行模仿。但食物模型的应用场景,例如在营养评估和干预场景下,模型的运用目的通常旨在告知对象所展示的模型对应的真实食物所含的能量或营养组分的分量,虽然从视觉上被展示对象能够有一定的认识,但概念的接受和告知效果十分受限。即通过单纯模型的视觉效果无法有效传递给被展示对象希望传递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单纯模型的视觉效果无法有效传递给被展示对象希望传递的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患者的营养评估方法,包括:获取患者的疾病类型和在预定时间内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和摄入的食物信息;根据预存的疾病类型与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关系表,查找与所述患者的疾病类型相对应的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利用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和所述在预定时间内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和摄入的食物信息对所述患者的营养进行评估。优选地,所述获取患者的疾病类型包括:根据患者的历史病历信息,获取患者的疾病类型;或者通过对患者进行体检检测,获取患者的疾病类型。优选地,所述疾病类型包括以下任一或组合:肥胖疾病、糖尿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及高血压;所述生活方式是指用于消耗患者营养的生活方式;所述食物信息是指用于增加患者营养的食物。优选地,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包括能量配重重量模型、蛋白质配重重量模型、脂肪配重重量模型、碳水化合物配重重量模型以及钠配重重量模型;其中,每个营养配重重量模型中包括用于消耗营养重量的生活方式营养配置重量模型和用于增加营养重量的食物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其中,所述生活方式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包括每种生活方式和与其对应的消耗营养重量;所述食物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包括每种食物和与其对应的增加营养重量。优选地,所述利用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和所述在预定时间内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和摄入的食物信息对所述患者的营养进行评估包括:利用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的生活方式营养配置重量模型,依次计算出所述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中每种生活方式所消耗的负营养重量;利用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的食物营养配置重量模型,依次计算出所述患者的食物信息中每种食物所增加的正营养重量;根据所述负营养重量和所述正营养重量,对所述患者的营养进行评估。优选地,所述疾病类型与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关系表包括:疾病类型、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建议食物信息、建议生活方式信息、禁止食物信息以及禁止生活方式信息。优选地,在对所述患者的营养进行评估之后,还包括:当所述患者的评估结果为需要增加营养重量时,利用所述疾病类型与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关系表,为所述患者提供增加营养的建议食物信息和禁止食物信息;当所述患者的评估结果为需要消耗营养重量时,利用所述疾病类型与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关系表,为所述患者提供消耗营养的建议生活方式信息和禁止生活方式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患者的营养评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患者的疾病类型和在预定时间内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和摄入的食物信息;查找模块,用于根据预存的疾病类型与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关系表,查找与所述患者的疾病类型相对应的营养配重重量模型;评估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和所述在预定时间内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和摄入的食物信息对所述患者的营养进行评估。优选地,所述评估模块包括:计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的生活方式营养配置重量模型,依次计算出所述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中每种生活方式所消耗的负营养重量,以及利用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的食物营养配置重量模型,依次计算出所述患者的食物信息中每种食物所增加的正营养重量;评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营养重量和所述正营养重量,对所述患者的营养进行评估。优选地,所述疾病类型与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关系表包括:疾病类型、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建议食物信息、建议生活方式信息、禁止食物信息以及禁止生活方式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食物或生活方式(量化的跑步、走步等)模型的展示,不仅以模型的形态通过视觉给患者以传统的宣教,更增加了有目的赋予模型不符合对应原型的差异化重量以模型的这个重量通过重量感觉给患者以创新性的宣教,增加视觉和重量感觉的差异化对比,增强宣教效果的目的,强调模型差异化重量所具有的涵义。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患者的营养评估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患者的营养评估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以重量表示所含能量的食物模型及生活方式模型运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患者的营养评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S101:获取患者的疾病类型和在预定时间内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和摄入的食物信息;步骤S102:根据预存的疾病类型与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关系表,查找与所述患者的疾病类型相对应的营养配重重量模型;步骤S103:利用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和所述在预定时间内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和摄入的食物信息对所述患者的营养进行评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营养包括能量和营养素,其中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其他营养元素。其中,所述获取患者的疾病类型包括:根据患者的历史病历信息,获取患者的疾病类型;或者通过对患者进行体检检测,获取患者的疾病类型。其中,所述疾病类型包括以下任一或组合:肥胖疾病、糖尿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及高血压;所述生活方式是指用于消耗患者营养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是指用于消耗患者能量的生活方式。所述食物信息是指用于增加患者营养的食物,也就是说,是指用于增加患者能量或营养元素的食物。具体地说,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包括能量配重重量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患者的营养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患者的疾病类型和在预定时间内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和摄入的食物信息;/n根据预存的疾病类型与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关系表,查找与所述患者的疾病类型相对应的营养配重重量模型;/n利用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和所述在预定时间内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和摄入的食物信息对所述患者的营养进行评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患者的营养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患者的疾病类型和在预定时间内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和摄入的食物信息;
根据预存的疾病类型与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关系表,查找与所述患者的疾病类型相对应的营养配重重量模型;
利用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和所述在预定时间内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和摄入的食物信息对所述患者的营养进行评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患者的疾病类型包括:
根据患者的历史病历信息,获取患者的疾病类型;或者
通过对患者进行体检检测,获取患者的疾病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类型包括以下任一或组合:肥胖疾病、糖尿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及高血压;所述生活方式是指用于消耗患者营养的生活方式;所述食物信息是指用于增加患者营养的食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包括能量配重重量模型、蛋白质配重重量模型、脂肪配重重量模型、碳水化合物配重重量模型以及钠配重重量模型;
其中,每个营养配重重量模型中包括用于消耗营养重量的生活方式营养配置重量模型和用于增加营养重量的食物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其中,所述生活方式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包括每种生活方式和与其对应的消耗营养重量;所述食物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包括每种食物和与其对应的增加营养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和所述在预定时间内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和摄入的食物信息对所述患者的营养进行评估包括:
利用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的生活方式营养配置重量模型,依次计算出所述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中每种生活方式所消耗的负营养重量;
利用所述营养配重重量模型的食物营养配置重量模型,依次计算出所述患者的食物信息中每种食物所增加的正营养重量;
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昂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