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590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3
一种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支撑体的底板(3)、设置在底板(3)上并且用于对液压支架部件与底板(3)进行间隔支撑的支撑梁装置,通过底板(3),实现了对支撑梁装置的地基支撑,通过支撑梁装置,实现了对液压支架部件侧面部的裸露支撑,因此提高了液压支架部件的喷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
技术介绍
液压支架是用来控制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结构物,采面矿压以外载的形式作用在液压支架上,在液压支架和采面围岩相互作用的力学系统中,若液压支架的各支承件合力与顶板作用在液压支架上的外载合力正好同一直线,则该液压支架对此采面围岩十分适应,因此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喷漆底座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工艺装置,在现有的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中,液压支架结构件还都是人工喷漆,普遍使用槽钢类型材制作成的框架平台,使用这种平台只能一次喷涂结构件上表面和侧面,底面因喷漆平台占用面积大无法喷涂,只能等待其余五面漆面干透后再喷涂底面,喷涂周期长,同时人工喷漆涂层厚度不一,常有流挂现象,翻面吊运过程极易划伤漆面,造成漆面质量差,找漆补漆造成材料成本增大,现在还没有一种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符合喷漆机器人使用要求,实现机器人喷漆精准定位,避免重复校点,一次性喷涂覆盖率达到100%,提高喷漆效率。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因此利于土壤的改良和植物的生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作为支撑体的底板、设置在底板上并且用于对液压支架部件与底板进行间隔支撑的支撑梁装置。由于设计了底板和支撑梁装置,通过底板,实现了对支撑梁装置的地基支撑,通过支撑梁装置,实现了对液压支架部件侧面部的裸露支撑,因此提高了液压支架部件的喷漆效率。本技术设计了,按照使液压支架部件侧面部处于裸露状态进行支撑的方式把底板和支撑梁装置相互联接。本技术设计了,按照对液压支架部件支撑点呈三角形分布的方式把支撑梁装置与底板联接。本技术设计了,支撑梁装置包含有套筒、立柱和顶锥。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底板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限位装置。本技术设计了,在底板上分别设置有限位装置和套筒,在套筒上设置有立柱并且在立柱上设置有顶锥。本技术设计了,限位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横板部、竖板部、边筒部、耳板部、凸轮部、支撑杆部和中间筒部并且在横板部的角部分别设置有通孔体,在竖板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透漏孔体和第二透漏孔体并且横板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边筒部联接,横板部的侧面部设置为与耳板部联接并且竖板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中间筒部联接,边筒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中间筒部联接并且凸轮部设置为与耳板部转动式联接,凸轮部的侧面部设置为与支撑杆部联接并且通孔体设置为通过螺杆与底板联接,横板部和竖板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耳板部设置为双板座状体,凸轮部设置为偏心轮状体并且支撑杆部设置为圆形棒状体,支撑杆部与凸轮部之间的连接点设置为与凸轮部的中心点呈最近排列分布并且边筒部和中间筒部分别设置为圆形管状体,两个边筒部分别设置在中间筒部的端头并且通孔体、第一透漏孔体和第二透漏孔体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四个通孔体设置在横板部上。本技术设计了,在底板的板部的上端端面边部分别设置有螺纹孔体组并且在板部的角部分别设置有吊装孔体,板部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套筒联接并且螺纹孔体组设置为通过螺杆与限位装置联接,板部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吊装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螺纹孔体组设置为具有四个螺纹孔的孔组并且螺纹孔体组的四个螺纹孔设置为呈矩形分布。本技术设计了,套筒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套筒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底板联接,套筒设置为与立柱套接式联接。本技术设计了,在底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套筒组、第二套筒组、第三套筒组、第四套筒组和第五套筒组并且第一套筒组、第二套筒组、第三套筒组、第四套筒组和第五套筒组设置为沿底板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第一套筒组、第二套筒组、第三套筒组、第四套筒组和第五套筒组分别设置为四个套筒并且第一套筒组的四个套筒、第二套筒组的四个套筒、第三套筒组的四个套筒、第四套筒组的四个套筒和第五套筒组的四个套筒分别设置为沿底板的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本技术设计了,立柱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立柱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套筒插接式联接,立柱的上端头设置为与顶锥套接式联接。本技术设计了,顶锥设置为锥形柱状体并且顶锥的下端柱部设置为与立柱插接式联接,顶锥的上端尖部设置为与液压支架部件接触式联接。本技术设计了,底板与套筒、立柱和顶锥设置为按照柱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底板与限位装置设置为按照侧面定位的方式分布,一个套筒、一个立柱和一个顶锥设置为组成一组柱支撑部件并且至少三组柱支撑部件设置在底板与液压支架部件之间,至少两个限位装置设置在底板的上端端面左边部并且至少两个限位装置设置在底板的上端端面后边部,第一套筒组、第二套筒组、第三套筒组、第四套筒组和第五套筒组分别设置为与板部联接,横板部设置为与板部联接,通孔体设置为通过螺杆与螺纹孔体组联接。在本技术方案中,底板是基础部件,也是本技术的必要技术特征,限位装置、套筒、立柱和顶锥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技术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横板部、竖板部、边筒部、耳板部、凸轮部、支撑杆部、中间筒部、通孔体、第一透漏孔体、第二透漏孔体、板部、螺纹孔体组、吊装孔体、第一套筒组、第二套筒组、第三套筒组、第四套筒组和第五套筒组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方案中,使液压支架部件侧面部处于裸露状态进行支撑的底板和支撑梁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的
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
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限位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右视图,图5为图3的俯视图,限位装置-1、套筒-2、底板-3、立柱-4、顶锥-5、横板部-11、竖板部-12、边筒部-13、耳板部-14、凸轮部-15、支撑杆部-16、中间筒部-17、通孔体-18、第一透漏孔体-19、第二透漏孔体-10、板部-31、螺纹孔体组-32、吊装孔体-33、第一套筒组-21、第二套筒组-22、第三套筒组-23、第四套筒组-24、第五套筒组-25。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审查指南,对本技术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支撑体的底板(3)、设置在底板(3)上并且用于对液压支架部件与底板(3)进行间隔支撑的支撑梁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支撑体的底板(3)、设置在底板(3)上并且用于对液压支架部件与底板(3)进行间隔支撑的支撑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其特征是:按照使液压支架部件侧面部处于裸露状态进行支撑的方式把底板(3)和支撑梁装置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液压支架部件支撑点呈三角形分布的方式把支撑梁装置与底板(3)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其特征是:支撑梁装置包含有套筒(2)、立柱(4)和顶锥(5),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底板(3)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限位装置(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其特征是:在底板(3)上分别设置有限位装置(1)和套筒(2),在套筒(2)上设置有立柱(4)并且在立柱(4)上设置有顶锥(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其特征是:在底板(3)的板部(31)的上端端面边部分别设置有螺纹孔体组(32)并且在板部(31)的角部分别设置有吊装孔体(33),板部(31)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套筒(2)联接并且螺纹孔体组(32)设置为通过螺杆与限位装置(1)联接,板部(31)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吊装孔体(33)设置为圆形孔状体,螺纹孔体组(32)设置为具有四个螺纹孔的孔组并且螺纹孔体组(32)的四个螺纹孔设置为呈矩形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液压支架部件的机器人喷漆底座装置,其特征是:限位装置(1)设置为包含有横板部(11)、竖板部(12)、边筒部(13)、耳板部(14)、凸轮部(15)、支撑杆部(16)和中间筒部(17)并且在横板部(11)的角部分别设置有通孔体(18),在竖板部(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透漏孔体(19)和第二透漏孔体(10)并且横板部(1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边筒部(13)联接,横板部(11)的侧面部设置为与耳板部(14)联接并且竖板部(1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中间筒部(17)联接,边筒部(13)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中间筒部(17)联接并且凸轮部(15)设置为与耳板部(14)转动式联接,凸轮部(15)的侧面部设置为与支撑杆部(16)联接并且通孔体(18)设置为通过螺杆与底板(3)联接,横板部(11)和竖板部(12)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耳板部(14)设置为双板座状体,凸轮部(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艳沙建磊王通杨忠宝杨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塔高矿业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