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吸湿变电阻的纤维基湿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5606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吸湿变电阻的纤维基湿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亲水聚合物与水按照预设质量比混合后,再加入预定量的导电物质和交联剂,充分反应后得到纺丝液;对该纺丝液进行湿法纺丝后,得到超亲水纤维;再将得到的超亲水纤维加工成织物,得到基于吸湿变电阻的纤维基湿度传感器。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使制备的纤维具有导电性,还能够利用交联剂的交联改性使纤维同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亲水性。在外界湿刺激下,该超亲水纤维能够产生可逆形变,从而改变纤维中导电物质的排列方式,进而使纤维内部的电阻发生变化,利用电信号的改变来实现湿度传感的功能,以满足纤维基湿度传感器的应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吸湿变电阻的纤维基湿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度传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吸湿变电阻的纤维基湿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智能纺织技术的迅速发展,柔性智能可穿戴织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的柔性可穿戴织物通常以织物或柔性膜为基材,通过对大块织物或柔性膜进行特定处理或改性成为对某一信号的传感器。但以大面积织物或柔性膜为基材的传感器通常是在表面涂覆导电物质,涂覆层容易脱落,使用寿命有限。此外,以大面积柔性材料为基材只能定向制备织物或柔性膜面积大小的传感器,或后期通过裁剪得到需要的形状,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可调控的可穿戴织物。因此,可实现自由编织的纤维基传感器将会是柔性智能可穿戴织物的必然选择。在各类传感器中,湿度传感器已被广泛应用于气象监测、生物医学、农业生产、智能家居和人体健康监测等领域。与传统的刚性湿度传感器相比,纤维基湿度传感器以其柔性好、便携、可穿戴等优点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对纤维基湿度传感器的研究已成为湿度传感器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公开号为CN110133068A的专利提供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吸湿变电阻的纤维基湿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将亲水聚合物与水按照预设质量比混合后,再加入预定量的导电物质和交联剂,充分反应后得到纺丝液;/nS2、对步骤S1得到的所述纺丝液进行湿法纺丝,得到超亲水纤维;/nS3、将步骤S2得到的所述超亲水纤维加工成织物,得到基于吸湿变电阻的纤维基湿度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吸湿变电阻的纤维基湿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亲水聚合物与水按照预设质量比混合后,再加入预定量的导电物质和交联剂,充分反应后得到纺丝液;
S2、对步骤S1得到的所述纺丝液进行湿法纺丝,得到超亲水纤维;
S3、将步骤S2得到的所述超亲水纤维加工成织物,得到基于吸湿变电阻的纤维基湿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湿变电阻的纤维基湿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亲水聚合物与水的预设质量比为(10~30):(9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湿变电阻的纤维基湿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导电物质的质量占所述亲水聚合物质量的3%~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湿变电阻的纤维基湿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交联剂的添加量占所述纺丝液质量的0.01%~0.5%;所述交联剂为多元有机酸或醛类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湿变电阻的纤维基湿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湿法纺丝过程包括将所述纺丝液挤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陈佳慧许梦缘李沐芳武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