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及其吸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5437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及其吸尘方法,属于坩埚除尘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坩埚炉熔炼时产生的烟气难以回收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吸风筒和环形罩;吸风筒与除尘器连接,用于提供吸尘动力;环形罩设置在坩埚炉的上方;环形罩与吸风筒连通;环形罩的内侧壁面上设有多个吸尘孔,烟尘从吸尘孔进入环形罩的内部空腔,并且通过吸风筒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可用于高效收集采用坩埚电阻炉进行铝合金熔化、精炼、除气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与废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及其吸尘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坩埚除尘
,尤其涉及一种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及其吸尘方法。
技术介绍
在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多品种、小批量的轻量化复杂结构件多采用几百公斤到几吨不等的坩埚电阻炉进行合金液的熔化、精炼和除气处理,该过程中产生的一定的粉尘和废气,为了满足相应的环保标准,需采用吸尘罩高效收集,经除尘过滤器处理后排放至大气中。对于坩埚炉来讲,现有吸尘罩的设计多采用旋转式顶吸罩或采用单向移动式顶吸罩的方式。由于合金在熔化、精炼、除气时均需要在炉口上方进行工艺操作,旋转或移动顶吸罩必然会对这些操作产生干涉,吸尘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固定式的吸尘罩,确保其能够在吸除合金熔炼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的同时,不影响工作人员在坩埚上方进行必要的工艺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及其吸尘方法,用以解决现有坩埚炉吸尘罩的设计多采用旋转式顶吸罩或采用单向移动式顶吸罩的方式,而熔化、精炼、除气时均需要在炉口上方进行工艺操作,旋转或移动顶吸罩必然会对这些操作产生干涉,且吸尘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包括:吸风筒和环形罩;吸风筒与除尘器连接,用于提供吸尘动力;环形罩设置在坩埚炉的上方;环形罩与吸风筒连通;环形罩的内侧壁面上设有多个吸尘孔。进一步地,吸风筒设置在环形罩的上方,且垂直于环形罩。进一步地,吸尘孔的直径为20mm-50mm。进一步地,吸尘孔的数量不少于200个,吸尘孔(4)之间的中心距为60mm-80mm。进一步地,环形罩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进一步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夹角为60°-90°。进一步地,环形罩的内部设有用于均匀风力的隔板。进一步地,隔板为导流板;导流板为弧形板。进一步地,导流板与环形罩同轴线;导流板垂直于环形罩的底板。进一步地,多个导流板在环形罩中错位分布。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多个第一导流板周向间隔分布;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径向间隔分布。或者,隔板为中间隔板;中间隔板与环形罩的上盖板形状相同;中间隔板设置在环形罩内部,且平行于所述上盖板;中间隔板将环形罩分割为上层吸尘腔和下层吸尘腔。环形罩的上盖板上设有第一连通孔;环形罩通过第一连通孔与吸风筒连通。进一步地,中间隔板上设有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孔的数量为3~5个。进一步地,上层吸尘腔通过第一连通孔与吸风筒连通,通过第二连通孔与下层吸尘腔连通。下层吸尘腔的内侧环形侧壁上设有吸尘孔。一种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的吸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环形罩安装到坩埚炉的上方,吸风筒与除尘器连接;步骤S2:启动除尘器;步骤S3:坩埚炉熔炼过程中产生的烟尘通过吸尘孔进入环形罩,并通过吸风筒排出进入除尘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效果之一:1.本专利技术的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及其吸尘方法,通过在坩埚炉口上方设置一种内径比炉口大的环形罩吸风,环形罩内径侧壁开设多个圆形吸尘孔,实现合金熔炼全生命周期(熔化、精炼、除气)的高效集尘。2.本专利技术适用于除尘领域,尤其是铸造铝合金熔炼除尘领域。3.本专利技术的环形侧吸罩安装在坩埚炉上方,且环形罩的侧面设有开口,使其能够在吸除合金熔炼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的同时,能够不影响工作人员在坩埚上方进行必要的工艺操作。4.本专利技术的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及其吸尘方法,通过在环形罩内放置隔板调节均匀风量,保证周向吸尘的均匀性,避免远离吸风筒的一侧有烟尘溢出,保证了吸风除尘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环形侧吸罩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环形侧吸罩结构示意图;图3为环形侧吸罩的上盖板;图4为环形侧吸罩的中间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带导流板的环形侧吸罩。附图标记:1-吸风筒;2-环形罩;3-坩埚炉;4-吸尘孔;5-第一端面;6-第二端面;7-上盖板;8-中间隔板;9-第一连通孔;10-第二连通孔;11-第一导流板;12-第二导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及其吸尘方法,可用于高效收集采用坩埚电阻炉进行铝合金熔化、精炼、除气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与废气。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包括:吸风筒1和环形罩2,吸风筒1设置在环形罩2的上方,且吸风筒1与环形罩2连通。吸风筒1与除尘器连接,除尘器提供吸风除尘的抽风压力。进一步地,吸风筒1为圆筒形,吸风筒1垂直与环形罩2。进一步地,环形罩2为圆环形且具有内部空腔的罩体结构。进一步地,环形罩2的环形的内侧壁面上设有多个吸尘孔4。进一步地,环形罩2设置在坩埚炉3的上方,且环形罩2的内径大于坩埚炉3的外径。当坩埚炉3进行熔炼工艺产生烟气、烟尘时,烟尘能够被吸风筒1提供的抽风风压吸入吸尘孔4,烟尘从吸尘孔4进入环形罩2的内部空腔,并且通过吸风筒1吸入除尘器中。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环形罩2包括:上盖板7、下盖板、内侧壁板、外侧壁板、第一端面5和第二端面6。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上盖板7为圆环形,且上盖板7上设有第一连通孔9;环形罩2的内部空腔通过第一连通孔9与吸风筒1连通。进一步地,下盖板与上盖板7形状相同,且为密封板(即下盖板上不开孔);下盖板与坩埚炉3的顶部连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环形侧吸罩与坩埚炉3的连接固定。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内侧壁板和外侧壁板均为圆柱形;内侧壁板的直径大于坩埚炉3的端口的直径。进一步地,内侧壁板上设有多个吸尘孔4,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环形侧吸罩对坩埚炉3进行吸风除尘时,烟尘从内侧壁板上的吸尘孔4进入环形罩2的内部空腔中,进而通过吸风筒1吸出。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环形罩2为不完整的环形,环形罩2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第一端面5和第二端面6。进一步地,第一端面5和第二端面6均沿环形罩2的径向方向设置,即第一端面5和第二端面6与环形罩2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进一步地,第一端面5和第二端面6的夹角为60°~90°。至少开60°的原因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风筒(1)和环形罩(2);所述吸风筒(1)与除尘器连接,用于提供吸尘动力;所述环形罩(2)设置在坩埚炉(3)的上方;所述环形罩(2)与所述吸风筒(1)连通;所述环形罩(2)的内侧壁面上设有多个吸尘孔(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风筒(1)和环形罩(2);所述吸风筒(1)与除尘器连接,用于提供吸尘动力;所述环形罩(2)设置在坩埚炉(3)的上方;所述环形罩(2)与所述吸风筒(1)连通;所述环形罩(2)的内侧壁面上设有多个吸尘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筒(1)设置在所述环形罩(2)的上方,且垂直于所述环形罩(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孔(4)的直径为20mm-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孔(4)的数量不少于200个,所述吸尘孔(4)之间的中心距为60mm-8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坩埚除尘用环形侧吸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罩(2)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第一端面(5)和第二端面(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辰伟李强刘海鹏王目孔孙建新姚为任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