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373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其包括盖合于石墨化炉顶部的集烟罩组、用于导引石墨化炉炉内烟气流向的导风管,所述集烟罩组对接石墨化炉炉口的尺寸与石墨化炉炉口尺寸相吻合,所述集烟罩组的顶部为拱形顶,所述导风管设置于集烟罩组的内部且与拱形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风管上均匀设置多个进烟孔,所述集烟罩组上设置有与导风管连接用于将石墨化炉内烟气排出的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其对石墨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提高了烟气收集的质量,改善了车间现场的工作环境,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
本技术属于石墨化生产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炭石墨类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应用最成功的负极材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负极材料石墨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废气污染物,例如烟尘、SO2、NOX及沥青烟(包括苯并芘、苯并蒽和咔唑)、BaP、非甲烷总烃等,因此,这些废气污染物的收集成为负极材料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石墨化生产中石墨化炉的烟气需要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大型石墨化炉的烟气回收处理难度较大,车间现场工作环境差,无法将产生的废气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无法达到环保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石墨化炉烟气回收装置,对石墨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改善车间环境,达到环保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其包括盖合于石墨化炉顶部的集烟罩组、用于导引石墨化炉炉内烟气流向的导风管,所述集烟罩组对接石墨化炉炉口的尺寸与石墨化炉炉口尺寸相吻合,所述集烟罩组的顶部为拱形顶,所述导风管设置于集烟罩组的内部且与拱形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风管上均匀设置多个进烟孔,所述集烟罩组上设置有与导风管连接用于将石墨化炉内烟气排出的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集烟罩组由多个集烟罩首尾对接而成,各集烟罩上分别设置导风管,各导风管依次连通。进一步地,位于集烟罩组一端的集烟罩的顶部高度低于其余集烟罩的顶部高度。优选的,所述拱形顶的弧度α为50°<α<180°。进一步地,所述集烟罩组由支撑骨架及设置于支撑骨架上的密封板组成,所述支撑骨架为钢构支撑骨架,所述密封板为铁板或钢板。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管为长方体导风管,所述长方体导风管的顶部与拱形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烟孔均匀分布于长方体导风管的侧壁及底部表面。优选的,所述进烟孔为圆形孔,各圆形孔呈阵列分布于长方体导风管的侧壁及底部表面。另一较佳的是,所述进烟孔为长条孔,各长条孔呈阵列分布于长方体导风管的侧壁及底部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排风口与尾气处理系统之间设置引风系统。进一步地,所述集烟罩组顶部设置有便于集烟罩组被吊起的吊装环,所述吊装环设置多个,各吊装环均匀分布于集烟罩组的顶部表面上。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其对石墨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提高了烟气收集的质量,改善了车间现场的工作环境,利于对环境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2中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2中导风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10-第一集烟罩、120-第二集烟罩、130-第三集烟罩、210-第一导风管、220-第二导风管、230-第三导风管、300-进烟孔、410-第一排气管道、420-第二排气管道、500-引风机、600-尾气处理池、700-吊装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技术创造。具体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其包括盖合于石墨化炉顶部的集烟罩组、用于导引石墨化炉炉内烟气流向的导风管,所述集烟罩组对接石墨化炉炉口的尺寸与石墨化炉炉口尺寸相吻合,保证集烟罩组可以将石墨化炉炉口完全盖和,形成密封机构,防止跑烟情况的发生。进一步地,所述集烟罩组的顶部为拱形顶,优选的,所述拱形顶的弧度α为50°<α<180°。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管设置于集烟罩组的内部且与拱形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风管上均匀设置多个进烟孔。优选的,所述导风管为长方体导风管,所述长方体导风管的顶部与拱形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烟孔均匀分布于长方体导风管的侧壁及底部表面。优选的,所述进烟孔为圆形孔,各圆形孔呈阵列分布于长方体导风管的侧壁及底部表面。进一步地,所述集烟罩组由多个集烟罩首尾对接而成,各集烟罩上分别设置导风管,各导风管依次连通。位于集烟罩组一端的集烟罩的顶部高度低于其余集烟罩的顶部高度,低高度的集烟罩便于输送较长的工装,以使用不同的厂矿,便于装出炉过程中各个物料的运输。优选的,低高度集烟罩的拱形顶弧度可设置接近于180度,保证低高度集烟罩顶部平整度,在保证烟气收集的利于物料的运输。进一步地,所述集烟罩组上设置有与导风管连接用于将石墨化炉内烟气排出的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导风管的末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排风口与尾气处理系统通过第一排气管道连接。优选的,所述排风口与尾气处理系统之间设置引风系统。所述引风系统为引风机,所述引风机设置于第一排气管道上。引风机通过叶轮转动产生负压,利于将石墨化炉炉内的烟气通过第一排气管道抽出并排放至尾气处理系统。优选的,所述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尾气处理池,所述尾气处理池内设置用于收集并处理烟气的处理溶液,烟气通过第一排气管道排放到处理溶液中,处理后的烟气通过尾气处理池上方的第二排气管道排放到车间外的大气中。具体的,所述集烟罩组由支撑骨架及设置于支撑骨架上的密封板组成,所述支撑骨架为钢构支撑骨架,所述密封板为铁板或钢板,保证了集烟罩组的力学稳定性及密封性,同时这种结构寿命较高,不易损坏。具体的,所述集烟罩组顶部设置有便于集烟罩组被吊起的吊装环,所述吊装环设置多个,各吊装环均匀分布集烟罩组的顶部表面,便于吊装设备通过吊装环将集烟罩组吊起,实现了集烟罩组与石墨化炉的活动连接,便于石墨化炉的灵活入料及灵活出料。具体实施例2本具体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1方案相同,为了更清晰理解本技术,本具体实施例以三个集烟罩为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说明。如图1所示,三个集烟罩分别为第一集烟罩110、第二集烟罩120、第三集烟罩130,三个集烟罩首尾对接形成集烟罩组。其中,第一集烟罩110的整体高度分别低于第二集烟罩120及第三集烟罩130的高度,低高度的第一集烟罩110是为了便于输送比较长的工装,适合各种不同的厂矿,便于装出炉过程中各个物料的运输。第二集烟罩120的首尾两端分别与第一集烟罩110的末端及第三集烟罩130的首端对接。具体的,第二集烟罩120包括与第一集烟罩110高度对接的过渡段及与第三集烟罩130对接的对接段,所述过渡段为倾斜向上的弧形顶。所述第三集烟罩130的末端设置有用于与导风管连接的排风口。三个集烟罩形成的集烟罩组对接石墨化炉炉口的尺寸与石墨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合于石墨化炉顶部的集烟罩组、用于导引石墨化炉炉内烟气流向的导风管,所述集烟罩组对接石墨化炉炉口的尺寸与石墨化炉炉口尺寸相吻合,所述集烟罩组的顶部为拱形顶,所述导风管设置于集烟罩组的内部且与拱形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风管上均匀设置多个进烟孔,所述集烟罩组上设置有与导风管连接用于将石墨化炉内烟气排出的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合于石墨化炉顶部的集烟罩组、用于导引石墨化炉炉内烟气流向的导风管,所述集烟罩组对接石墨化炉炉口的尺寸与石墨化炉炉口尺寸相吻合,所述集烟罩组的顶部为拱形顶,所述导风管设置于集烟罩组的内部且与拱形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风管上均匀设置多个进烟孔,所述集烟罩组上设置有与导风管连接用于将石墨化炉内烟气排出的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罩组由多个集烟罩首尾对接而成,各集烟罩上分别设置导风管,各导风管依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集烟罩组一端的集烟罩的顶部高度低于其余集烟罩的顶部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顶的弧度α为50°<α<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罩组由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海波杨金星耿彦华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恒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