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升温进行葛仙米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500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升温进行葛仙米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选择粒径为7±1mm的葛仙米原植体进行扩种;控制扩种前理化条件,使用BG11培养基,在温度22±1℃、光照50μmo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升温进行葛仙米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蓝藻养殖过程中利用升温进行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葛仙米养殖过程中利用升温进行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葛仙米原植体养殖过程中利用升温进行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普通葛仙米和翡翠绿葛仙米的规模化培养。
技术介绍
葛仙米(NostocsphaeroidesKützing),俗称田木耳,是一种单细胞群体淡水蓝藻,在分类学上属于蓝藻门(Cyanophyta),蓝藻纲(Cyanophyceae),藻殖段目(Hormogonales),念珠藻科(Nostocaceae),念珠藻属(Nostoc)。葛仙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曾是我国出口的一种珍贵野生食药蓝藻。根据现代营养检测分析,葛仙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藻胆蛋白和多糖,葛仙米的藻胆蛋白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作用的功效。其中,葛仙米分泌的多糖可以抗肿瘤、提高免疫、降血糖、抗病毒。随着对葛仙米多糖的深入研究,有望生产出新的药物,其在临床医学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野生葛仙米常见于河流和水稻田石块附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其中湖北鹤峰的产量最多,最高年产量曾达25×103kg干藻体,现在由于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其产量锐减至0.5×103kg。因此,葛仙米的人工培养势在必行,葛仙米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日趋重要。葛仙米的发育存在不可动的原植体期和可动的藻殖段期两个发育阶段。对于葛仙米的藻殖段发育过程,一般都会经历失去伪空泡,分化出异形胞,经双线期,非丝状体到丝状体期,最后形成原植体。目前工厂化大规模培养葛仙米最大的壁垒就在于不能控制原植体期的葛仙米藻殖段的发生,严重降低产量。葛仙米的人工培育技术逐渐完善,一般采用室内培养和室外培养两种方式进行葛仙米工厂化养殖,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控制和管理,葛仙米的室内人工培养年均产量可达到2170.8kg。但是,葛仙米人工培养仍有不足之处。1.诱导葛仙米藻殖段发生技术极不成熟。2.葛仙米群体易破裂影响藻殖段发生时间。3.葛仙米藻殖段筛选成本消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葛仙米原植体阶段养殖过程中利用升温进行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对传统葛仙米养殖过程进行改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葛仙米养殖过程中诱导藻殖段发生技术不成熟、藻殖段释放时间不统一、部分葛仙米藻殖段释放后和其原植体混养不利于收获等技术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葛仙米原植体阶段养殖过程中利用升温进行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升温方法为:葛仙米原植体粒径为7±1mm时,对葛仙米群体进行扩种。控制扩种前理化条件,温度22±1℃,光照50μmol·m-2·s-1,光暗周期D:L=10h:14h,使用BG11培养基;控制扩种时理化条件,温度25±1℃,光照50μmol·m-2·s-1,光暗周期D:L=12h:12h,使用BG11培养基;控制扩种后理化条件,温度22±1℃,光照50μmol·m-2·s-1,光暗周期D:L=10h:14h,使用BG11培养基。进一步的,所述的利用升温进行葛仙米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合适扩种的葛仙米:选择葛仙米原植体粒径为7±1mm,此状态下的葛仙米富有弹性、结构紧实、颜色墨绿,适合扩种;(2)控制扩种前理化条件:使用BG11培养基,在温度22±1℃、光照50μmol·m-2·s-1、光暗周期D:L=10h:14h的条件下,对扩种前粒径为7±1mm的葛仙米原植体进行培养处理;(3)控制扩种时理化条件:使用BG11培养基,在温度25±1℃、光照50μmol·m-2·s-1、光暗周期D:L=12h:12h的条件下,对粒径为7±1mm葛仙米原植体进行升温诱导藻殖段发生处理;(4)控制扩种后理化条件:使用BG11培养基,在温度22±1℃、光照50μmol·m-2·s-1、光暗周期D:L=10h:14h的条件下,对扩种后的葛仙米藻殖段进行培养;进一步的,所述的利用升温进行葛仙米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用于葛仙米扩种培养。进一步的,所述的利用升温进行葛仙米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用于普通葛仙米或翡翠绿葛仙米的规模化培养。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扩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消耗小,特别有利于提高工厂化生产效率,特别有利于提升现有情况下工厂化微藻培养的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利用升温进行葛仙米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进行具体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利用利用升温进行葛仙米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合适扩种的葛仙米:选择葛仙米原植体粒径为7±1mm,此状态下的葛仙米富有弹性、结构紧实、颜色墨绿,适合扩种;(2)控制扩种前理化条件:使用BG11培养基,在温度22±1℃、光照50μmol·m-2·s-1、光暗周期D:L=10h:14h的条件下,对扩种前粒径为7±1mm的葛仙米原植体进行培养处理;(3)控制扩种时理化条件:使用BG11培养基,在温度25±1℃、光照50μmol·m-2·s-1、光暗周期D:L=12h:12h的条件下,对粒径为7±1mm葛仙米原植体进行升温诱导藻殖段发生处理;(4)控制扩种后理化条件:使用BG11培养基,在温度22±1℃、光照50μmol·m-2·s-1、光暗周期D:L=10h:14h的条件下,对扩种后的葛仙米藻殖段进行培养。应用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扩种方法诱导普通葛仙米藻殖段发生:(1)准备:6个5L已高压灭菌透明玻璃锥形瓶,实验组3个5L透明玻璃锥形瓶内含BG11培养基,对照组3个5L透明玻璃锥形瓶内含BG11培养基,pH均用pH计调为7.1,在121℃,0.1Mpa条件下灭菌20min,培养基均为现用现配,并且每瓶内均含3L培养基;(2)接种:第1天在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接种粒径为7±1mm普通葛仙米原植体,使每锥形瓶中葛仙米群体接种密度均为0.5g/ml;(3)扩种前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型号光照培养箱中分别培养,光暗周期D:L=10:14,温度22℃,光照强度50μmol·m-2·s-1;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取充气培养,培养3天;(4)扩种时培养:实验组普通葛仙米培养条件改变为,光暗周期D:L=12:12,温度25℃,光照强度仍为50μmol·m-2·s-1;对照组培养条件不改变。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取充气培养,培养3天;(5)扩种后培养:实验组普通葛仙米培养条件恢复为,光暗周期D:L=10:14,温度22℃,光照强度仍为50μmol·m-2·s-1;对照组培养条件不改变。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取充气培养,培养9天;(6)结果比较:培养15天后,实验组80%以上的普通葛仙米原植体产生了游离藻殖段,藻殖段继续培养中90%以上可形成普通葛仙米原植体;对照组仅20%以上的普通葛仙米原植体产生了游离藻殖段,藻殖段继续培养中50%以上可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升温进行葛仙米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粒径为7±1mm葛仙米原植体;控制扩种前理化条件,温度22±1℃,光照50μmol·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升温进行葛仙米藻殖段发生的扩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粒径为7±1mm葛仙米原植体;控制扩种前理化条件,温度22±1℃,光照50μmol·m-2·s-1,光暗周期D:L=10h:14h,使用BG11培养基;控制扩种时理化条件,温度25±1℃,光照50μmol·m-2·s-1,光暗周期D:L=12h:12h,使用BG11培养基;控制扩种后理化条件,温度22±1℃,光照50μmol·m-2·s-1,光暗周期D:L=10h:14h,使用BG11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合适扩种的葛仙米:选择葛仙米原植体粒径为7±1mm,此状态下的葛仙米富有弹性、结构紧实、颜色墨绿,适合扩种;
(2)控制扩种前理化条件:使用BG11培养基,在温度22±1℃、光照50μmo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巧晗张静丁毕佳陈希凤宫庆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