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4849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包括垫块、框体、曝气室、动力仓、沉淀室、集水室、控制面板和电源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活性炭通过加药管加入高铁酸钾、聚合氯化铝和活性炭加入黑臭水体内,再调节pH值5~10,然后对水体进行曝气处理;再将微藻加入至经过处理的水体内培养,控制培养的光暗比为11.5~12.5:11.5~12.5;光培养时的光照强度为2800~3200Lux;培养温度为23~27℃,培养时间为13~17d,从而微藻对黑臭水体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微藻在拦网和陶瓷过滤膜的遮挡过滤下,对微藻进行收集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黑臭水体处理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水体黑臭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当水体遭受严重有机污染时,有机物的好氧分解使水体中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造成水体缺氧,致使有机物降解不完全、速度减缓,厌氧生物降解过程生成硫化氢、氨、硫醇等发臭物质,同时形成黑色物质,使水体发生黑臭;水体黑臭是严重的水污染现象,使水体完全丧失使用功能,影响景观以及人类生活和健康;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在对黑臭水体的处理过程中,一般采用单种处理方式,使黑臭水体的处理效果相对较差,并且通过微藻处理的黑臭水体不便将水体与微藻分离,后期处理较为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该装置包括垫块、框体、曝气室、动力仓、沉淀室、集水室、控制面板和电源线,所述垫块焊接于框体底部四端,所述框体内部从左至右设立有曝气室、沉淀室和集水室,所述动力仓设立于框体内侧,并且动力仓左右两侧分别与曝气室和沉淀室相连接,所述动力仓后侧顶部分别设置有控制面板和电源线,所述动力仓由仓体、隔板、滤渣机构、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导管、曝气风机和滤尘网组成,所述仓体左右两侧分别于曝气室和沉淀室相连通,所述仓体内部顶侧嵌有隔板,形成上下两个空腔,所述隔板顶部从左至右依次紧固有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滤渣机构,所述滤渣机构右侧与沉淀室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曝气室和仓体底部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底部进水端与仓体底部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右侧出水端插接固定有导管,所述曝气风机锁紧固定于仓体内壁后侧,所述滤尘网嵌于仓体后部顶侧。优选的,所述曝气室包括曝气仓、加药管、水体进管和曝气管,所述曝气仓右侧与仓体相连接,所述曝气仓左部前后两侧分别嵌有加药管和水体进管,所述曝气仓后侧贯穿固定有曝气管,并且曝气管后部与曝气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沉淀室内壁右侧嵌有导通管,所述集水室右侧嵌有出水管,所述沉淀室通过导通管与集水室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滤渣机构由传动座、轴杆、螺纹柱、滤膜结构、上连杆、下连杆和拦网组成,所述传动座底部与隔板相紧固,所述传动座底部右侧与轴杆转动配合,所述轴杆底部与螺纹柱呈一体化结构,所述螺纹柱底部与滤膜结构锁紧配合,所述滤膜结构左右两侧均与上连杆转动配合,所述上连杆通过下连杆与拦网转动配合。优选的,所述传动座由罩体、电动机、第一锥齿轮、支杆、第二锥齿轮、主动轮、传动带和从动轮组成,所述罩体底部与隔板相紧固,所述罩体内部左侧紧固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左侧输出端与第一锥齿轮同轴转动,并且第一锥齿轮左侧通过用于支撑的支杆与罩体内壁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锥齿轮顶部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并且第二锥齿轮顶部与主动轮呈一体化结构,所述主动轮顶部中侧与罩体转动配合,所述主动轮左侧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轮转动配合,并且从动轮顶部与罩体转动配合,所述从动轮中部贯穿固定有轴杆。优选的,所述滤膜结构包括夹片、通孔、紧固螺栓、左网架和右网架,所述夹片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贯穿固定有螺纹柱,所述夹片左右两侧通过紧固螺栓分别锁固有左网架和右网架。优选的,所述左网架和右网架的结构和大小均相同,并且左网架和右网架在通孔中部左右对称。优选的,所述左网架包括矩形框架、矩形通槽、卡块、陶瓷过滤膜、第一卡杆、第二卡杆和第三卡杆,所述矩形框架通过紧固螺栓与夹片相锁固,所述矩形框架内侧开设有矩形通槽,并且矩形通槽内侧底部镶嵌有卡块,所述陶瓷过滤膜置放于矩形通槽内侧的卡块上,并且第一卡杆、第二卡杆和第三卡杆通过与矩形框架的转动配合与陶瓷过滤膜相互卡紧。优选的,所述罩体与轴杆的连接处前有密封胶块。优选的,所述轴杆使用的材料为钨钢。优选的,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使用的材料均为不锈钢。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优点: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将活性炭通过加药管加入高铁酸钾、聚合氯化铝和活性炭加入黑臭水体内,再调节pH值5~10,然后对水体进行曝气处理;再将微藻加入至经过处理的水体内培养,控制培养的光暗比为11.5~12.5:11.5~12.5;光培养时的光照强度为2800~3200Lux;培养温度为23~27℃,培养时间为13~17d,从而微藻对黑臭水体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微藻在拦网和陶瓷过滤膜的遮挡过滤下,对微藻进行收集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后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动力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滤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传动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滤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左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垫块-1、框体-2、曝气室-3、动力仓-4、沉淀室-5、集水室-6、控制面板-7、电源线-8、曝气仓-30、加药管-31、水体进管-32、曝气管-33、仓体-41、隔板-42、滤渣机构-43、第一水泵-44、第二水泵-45、导管-46、曝气风机-47、滤尘网-48、导通管-51、出水管-61、传动座-431、轴杆-432、螺纹柱-433、滤膜结构-434、上连杆-435、下连杆-436、拦网-437、罩体-4311、电动机-4312、第一锥齿轮-4313、支杆-4314、第二锥齿轮-4315、主动轮-4316、传动带-4317、从动轮-4318、夹片-4341、通孔-4342、紧固螺栓-4343、左网架-4344、右网架-4345、矩形框架-43440、矩形通槽-43441、卡块-43442、陶瓷过滤膜-43443、第一卡杆-43444、第二卡杆-43445、第三卡杆-4344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8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包括垫块1、框体2、曝气室3、动力仓4、沉淀室5、集水室6、控制面板7和电源线8,垫块1焊接于框体2底部四端,框体2内部从左至右设立有曝气室3、沉淀室5和集水室6,动力仓4设立于框体2内侧,并且动力仓4左右两侧分别与曝气室3和沉淀室5相连接,动力仓4后侧顶部分别设置有控制面板7和电源线8,动力仓4由仓体41、隔板42、滤渣机构43、第一水泵44、第二水泵45、导管46、曝气风机47和滤尘网48组成,仓体41左右两侧分别于曝气室3和沉淀室5相连通,仓体41内部顶侧嵌有隔板42,形成上下两个空腔,隔板42顶部从左至右依次紧固有第一水泵44、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包括垫块(1)、框体(2)、曝气室(3)、沉淀室(5)、集水室(6)、控制面板(7)和电源线(8),所述垫块(1)焊接于框体(2)底部四端,所述框体(2)内部从左至右设立有曝气室(3)、沉淀室(5)和集水室(6);/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仓(4),所述动力仓(4)设立于框体(2)内侧,并且动力仓(4)左右两侧分别与曝气室(3)和沉淀室(5)相连接,所述动力仓(4)后侧顶部分别设置有控制面板(7)和电源线(8),所述动力仓(4)由仓体(41)、隔板(42)、滤渣机构(43)、第一水泵(44)、第二水泵(45)、导管(46)、曝气风机(47)和滤尘网(48)组成,所述仓体(41)左右两侧分别于曝气室(3)和沉淀室(5)相连通,所述仓体(41)内部顶侧嵌有隔板(42),形成上下两个空腔,所述隔板(42)顶部从左至右依次紧固有第一水泵(44)、第二水泵(45)和滤渣机构(43),所述滤渣机构(43)右侧与沉淀室(5)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44)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曝气室(3)和仓体(41)底部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45)底部进水端与仓体(41)底部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45)右侧出水端插接固定有导管(46),所述曝气风机(47)锁紧固定于仓体(41)内壁后侧,所述滤尘网(48)嵌于仓体(41)后部顶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包括垫块(1)、框体(2)、曝气室(3)、沉淀室(5)、集水室(6)、控制面板(7)和电源线(8),所述垫块(1)焊接于框体(2)底部四端,所述框体(2)内部从左至右设立有曝气室(3)、沉淀室(5)和集水室(6);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仓(4),所述动力仓(4)设立于框体(2)内侧,并且动力仓(4)左右两侧分别与曝气室(3)和沉淀室(5)相连接,所述动力仓(4)后侧顶部分别设置有控制面板(7)和电源线(8),所述动力仓(4)由仓体(41)、隔板(42)、滤渣机构(43)、第一水泵(44)、第二水泵(45)、导管(46)、曝气风机(47)和滤尘网(48)组成,所述仓体(41)左右两侧分别于曝气室(3)和沉淀室(5)相连通,所述仓体(41)内部顶侧嵌有隔板(42),形成上下两个空腔,所述隔板(42)顶部从左至右依次紧固有第一水泵(44)、第二水泵(45)和滤渣机构(43),所述滤渣机构(43)右侧与沉淀室(5)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44)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曝气室(3)和仓体(41)底部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45)底部进水端与仓体(41)底部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45)右侧出水端插接固定有导管(46),所述曝气风机(47)锁紧固定于仓体(41)内壁后侧,所述滤尘网(48)嵌于仓体(41)后部顶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室(3)包括曝气仓(30)、加药管(31)、水体进管(32)和曝气管(33),所述曝气仓(30)右侧与仓体(41)相连接,所述曝气仓(30)左部前后两侧分别嵌有加药管(31)和水体进管(32),所述曝气仓(30)后侧贯穿固定有曝气管(33),并且曝气管(33)后部与曝气风机(47)的出风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室(5)内壁右侧嵌有导通管(51),所述集水室(6)右侧嵌有出水管(61),所述沉淀室(5)通过导通管(51)与集水室(6)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渣机构(43)由传动座(431)、轴杆(432)、螺纹柱(433)、滤膜结构(434)、上连杆(435)、下连杆(436)和拦网(437)组成,所述传动座(431)底部与隔板(42)相紧固,所述传动座(431)底部右侧与轴杆(432)转动配合,所述轴杆(432)底部与螺纹柱(433)呈一体化结构,所述螺纹柱(433)底部与滤膜结构(434)锁紧配合,所述滤膜结构(434)左右两侧均与上连杆(435)转动配合,所述上连杆(435)通过下连杆(436)与拦网(437)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座(431)由罩体(4311)、电动机(4312)、第一锥齿轮(4313)、支杆(4314)、第二锥齿轮(4315)、主动轮(4316)、传动带(4317)和从动轮(4318)组成,所述罩体(4311)底部与隔板(42)相紧固,所述罩体(4311)内部左侧紧固有电动机(4312),所述电动机(4312)左侧输出端与第一锥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胜沈国早谢晓菲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杰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