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水回用设备及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84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水回用设备及工艺,包括壳体、控制器、回流泵、出水口、提升装置、调节池、输送泵、第一隔板、稳定下料装置、兼氧池、第二隔板、膜生物反应池、自吸泵、第三隔板、消毒池、计量泵、鼓风机、出气座、气浮座和膜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调节池左端安装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内由电机独立控制,能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传动,利用钢绳对调节池左侧插板提起,即可使得调节池开放,便于工作人员进入处理污垢,有效提高清理效果;再通过在兼氧池顶部后端安装有稳定下料装置,装置内有能对微生物进行储存的料仓,并且需要投入微生物到池内时,利用凸轮运动对微生物料仓进行冲撞,在震动下微生物能稳定自动下落,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投料自动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水回用设备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中水回用设备及工艺。
技术介绍
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中水回用则需要用到专用的设备来处理。在中水回用设备进行实际工作时,由于净化池大多为污水的初步处理,容易堆积大量污垢,调节池多为密封结构,导致清理时较为不便捷,并且需要在兼氧池内投入大量的微生物进行处理工作,而在污水循环处理时,微生物则容易逐渐减少,需要持续投入,大多采用工人定量投入,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中水回用设备及工艺。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中水回用设备及工艺,该装置包括壳体、控制器、回流泵、出水口、提升装置、调节池、输送泵、第一隔板、稳定下料装置、兼氧池、第二隔板、膜生物反应池、自吸泵、第三隔板、消毒池、计量泵、鼓风机、出气座、气浮座和膜组件,所述壳体前端面左端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壳体前端面中部安装有回流泵,所述壳体右侧前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壳体内左端为调节池,所述调节池右侧通过第一隔板与兼氧池隔开,并且第一隔板顶端中部安装有输送泵,所述调节池顶部左端安装有提升装置,所述第一隔板顶部设置有稳定下料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顶板、第一电机、传动箱、钢绳、支板、支腿、滑槽、固定杆、连接件和插板,所述顶板左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并且第一电机右侧安装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底部与钢绳相接,所述顶板底部前后两端与支板焊接固定,所述支板底部通过支腿与壳体顶部左端相固定,所述支腿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嵌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径表面左右两端插入至连接件内,并且连接件内顶部与钢绳进行捆绑,所述连接件底部通过螺栓锁定在插板,并且插板紧密插入至壳体内左端,所述第一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输送泵左端抽水管插入至调节池内,输送泵右端排水管插入至兼氧池内,所述兼氧池右侧通过第二隔板与膜生物反应池相隔,所述回流泵左端抽取管插入至兼氧池内,并且回流泵右端排出管插入至膜生物反应池内,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右侧通过第三隔板与消毒池相隔,并且第三隔板顶端中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自吸泵,所述自吸泵左端连接管插入至膜生物反应池内,并且自吸泵右侧输出管插入至消毒池内,所述消毒池顶部后端固定有计量泵,所述壳体背面右下端安装有鼓风机,所述调节池内底部安装有出气座,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内底部安装有气浮座,所述出气座和气浮座均被鼓风机左侧两组支管插入,所述气浮座顶部与膜组件相接,并且膜组件顶部右端与自吸泵左端右侧输出管相接,所述回流泵、输送泵、自吸泵、计量泵和鼓风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传动箱包括箱体、蜗杆、蜗轮、主轴、连接座和收卷辊,所述箱体顶部焊接在顶板底部,所述箱体内上端安装架中部设置有蜗杆,并且蜗杆背面与第一电机前端输出轴进行固定,所述蜗杆底部与蜗轮相互啮合,并且蜗轮内中部被主轴贯穿,所述主轴外径表面左右两端通过连接座与箱体顶部相固定,所述主轴左右两侧嵌入有收卷辊,并且钢绳首端贯穿箱体缠绕在收卷辊外径表面。优选的,所述稳定下料装置包括侧板、支撑件、电机架、第二电机、凸轮、滑轮、滑杆、框架、滑动侧杆、压座、冲击块、料仓、底板、入料斗、排料斗、底架、弹簧、斜板、滑坡和回弹机构,所述侧板左侧下端与支撑件相固定,所述侧板右侧上端垂直固定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内置放有第二电机,并且第二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前端输出轴插入至凸轮内中部,所述凸轮底部与滑轮相接触,所述滑轮内中部与滑杆相铰接,所述滑杆底部贯穿框架与压座顶端中部进行固定,所述滑杆右侧中部通过滑动侧杆与框架滑动连接,所述压座底部与冲击块相接,所述冲击块下方安装有料仓,所述料仓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部与第一隔板相固定,所述料仓顶部右端与入料斗相通,所述料仓右侧下端与排料斗相通,所述底板右侧通过底架与第二隔板进行固定,所述滑杆外径表面上端套接有弹簧,并且弹簧顶部与框架焊接,所述料仓内右上端焊接固定有斜板,所述料仓底部为滑坡,所述料仓底部通过回弹机构与底板相接。优选的,所述回弹机构包括护壳、顶块、上固定块、压缩弹簧、下固定块和基板,所述护壳顶部与料仓底部相接,所述护壳内上端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底部与上固定块相接触,所述上固定块底部通过压缩弹簧与下固定块相连接,所述下固定块底部垂直焊接在基板上,并且基板底部与底板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钢绳外径尺寸为3.5cm,并且钢绳呈双股状。优选的,所述插板前后两端中部嵌入有一层硅胶层,并且硅胶层凸出插板侧面1cm。优选的,所述回弹机构均设置有五组,并且五组回弹机构均匀排布在料仓与底板之间。优选的,所述钢绳采用合金钢材质。优选的,所述料仓采用不锈钢材质。优选的,其工艺步骤如下:S1首先将外置栅格池内沉淀后的污水排入至调节池内;S2然后调节池对污水进行预曝气,曝气时间为30min;S3经过预曝气由1000ml/min速度进入兼氧池内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作用40~60min;S4之后由回流泵抽取进入至膜生物反应池内曝气且由膜组件净化,曝气时间控制在50~60min;S5接着由自吸泵抽取污水入消毒池,定量投入0.002g/L次氯酸钠至消毒池内;S6最后消毒完成,完成中水回用工作。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中水回用设备及工艺,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中水回用设备及工艺,通过在调节池左端安装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内由电机独立控制,能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传动,利用钢绳对调节池左侧插板提起,即可使得调节池开放,便于工作人员进入处理污垢,有效提高清理效果。优点2: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中水回用设备及工艺,通过在兼氧池顶部后端安装有稳定下料装置,装置内有能对微生物进行储存的料仓,并且需要投入微生物到池内时,利用凸轮运动对微生物料仓进行冲撞,在震动下微生物能稳定自动下落,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投料自动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传动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稳定下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料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回弹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壳体-1、控制器-2、回流泵-3、出水口-4、提升装置-5、调节池-6、输送泵-7、第一隔板-8、稳定下料装置-9、兼氧池-10、第二隔板-11、膜生物反应池-12、自吸泵-13、第三隔板-14、消毒池-15、计量泵-16、鼓风机-17、出气座-18、气浮座-19、膜组件-20、顶板-51、第一电机-52、传动箱-53、钢绳-54、支板-55、支腿-56、滑槽-57、固定杆-58、连接件-59、插板-5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水回用设备及工艺,包括壳体(1)、控制器(2)、回流泵(3)、出水口(4)、调节池(6)、输送泵(7)、第一隔板(8)、兼氧池(10)、第二隔板(11)、膜生物反应池(12)、自吸泵(13)、第三隔板(14)、消毒池(15)、计量泵(16)、鼓风机(17)、出气座(18)、气浮座(19)和膜组件(20),所述壳体(1)前端面左端安装有控制器(2),所述壳体(1)前端面中部安装有回流泵(3),所述壳体(1)右侧前端开设有出水口(4),所述壳体(1)内左端为调节池(6),所述调节池(6)右侧通过第一隔板(8)与兼氧池(10)隔开,并且第一隔板(8)顶端中部安装有输送泵(7);/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装置(5)和稳定下料装置(9),所述调节池(6)顶部左端安装有提升装置(5),所述第一隔板(8)顶部设置有稳定下料装置(9),所述提升装置(5)包括顶板(51)、第一电机(52)、传动箱(53)、钢绳(54)、支板(55)、支腿(56)、滑槽(57)、固定杆(58)、连接件(59)和插板(510),所述顶板(51)左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52),并且第一电机(52)右侧安装有传动箱(53),所述传动箱(53)底部与钢绳(54)相接,所述顶板(51)底部前后两端与支板(55)焊接固定,所述支板(55)底部通过支腿(56)与壳体(1)顶部左端相固定,所述支腿(56)内侧开设有滑槽(57),所述滑槽(57)内嵌入有固定杆(58),所述固定杆(58)外径表面左右两端插入至连接件(59)内,并且连接件(59)内顶部与钢绳(54)进行捆绑,所述连接件(59)底部通过螺栓锁定在插板(510),并且插板(510)紧密插入至壳体(1)内左端,所述第一电机(52)与控制器(2)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水回用设备及工艺,包括壳体(1)、控制器(2)、回流泵(3)、出水口(4)、调节池(6)、输送泵(7)、第一隔板(8)、兼氧池(10)、第二隔板(11)、膜生物反应池(12)、自吸泵(13)、第三隔板(14)、消毒池(15)、计量泵(16)、鼓风机(17)、出气座(18)、气浮座(19)和膜组件(20),所述壳体(1)前端面左端安装有控制器(2),所述壳体(1)前端面中部安装有回流泵(3),所述壳体(1)右侧前端开设有出水口(4),所述壳体(1)内左端为调节池(6),所述调节池(6)右侧通过第一隔板(8)与兼氧池(10)隔开,并且第一隔板(8)顶端中部安装有输送泵(7);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装置(5)和稳定下料装置(9),所述调节池(6)顶部左端安装有提升装置(5),所述第一隔板(8)顶部设置有稳定下料装置(9),所述提升装置(5)包括顶板(51)、第一电机(52)、传动箱(53)、钢绳(54)、支板(55)、支腿(56)、滑槽(57)、固定杆(58)、连接件(59)和插板(510),所述顶板(51)左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52),并且第一电机(52)右侧安装有传动箱(53),所述传动箱(53)底部与钢绳(54)相接,所述顶板(51)底部前后两端与支板(55)焊接固定,所述支板(55)底部通过支腿(56)与壳体(1)顶部左端相固定,所述支腿(56)内侧开设有滑槽(57),所述滑槽(57)内嵌入有固定杆(58),所述固定杆(58)外径表面左右两端插入至连接件(59)内,并且连接件(59)内顶部与钢绳(54)进行捆绑,所述连接件(59)底部通过螺栓锁定在插板(510),并且插板(510)紧密插入至壳体(1)内左端,所述第一电机(52)与控制器(2)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水回用设备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泵(7)左端抽水管插入至调节池(6)内,输送泵(7)右端排水管插入至兼氧池(10)内,所述兼氧池(10)右侧通过第二隔板(11)与膜生物反应池(12)相隔,所述回流泵(3)左端抽取管插入至兼氧池(10)内,并且回流泵(3)右端排出管插入至膜生物反应池(12)内,所述膜生物反应池(12)右侧通过第三隔板(14)与消毒池(15)相隔,并且第三隔板(14)顶端中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自吸泵(13),所述自吸泵(13)左端连接管插入至膜生物反应池(12)内,并且自吸泵(13)右侧输出管插入至消毒池(15)内,所述消毒池(15)顶部后端固定有计量泵(16),所述壳体(1)背面右下端安装有鼓风机(17),所述调节池(6)内底部安装有出气座(18),所述膜生物反应池(12)内底部安装有气浮座(19),所述出气座(18)和气浮座(19)均被鼓风机(17)左侧两组支管插入,所述气浮座(19)顶部与膜组件(20)相接,并且膜组件(20)顶部右端与自吸泵(13)左端右侧输出管相接,所述回流泵(3)、输送泵(7)、自吸泵(13)、计量泵(16)和鼓风机(17)均与控制器(2)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水回用设备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53)包括箱体(531)、蜗杆(532)、蜗轮(533)、主轴(534)、连接座(535)和收卷辊(536),所述箱体(531)顶部焊接在顶板(51)底部,所述箱体(531)内上端安装架中部设置有蜗杆(532),并且蜗杆(532)背面与第一电机(52)前端输出轴进行固定,所述蜗杆(532)底部与蜗轮(533)相互啮合,并且蜗轮(533)内中部被主轴(534)贯穿,所述主轴(534)外径表面左右两端通过连接座(535)与箱体(531)顶部相固定,所述主轴(534)左右两侧嵌入有收卷辊(536),并且钢绳(54)首端贯穿箱体(531)缠绕在收卷辊(5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蓝可辉曾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骏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