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计划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743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计划模板,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软质透明材质的模板本体(1),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设置有通孔状的动脉穿刺点(2)和静脉穿刺点(3),所述动脉穿刺点(2)和静脉穿刺点(3)的个数均为三到六个,所述动脉穿刺点(2)和静脉穿刺点(3)依次等距离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保证穿刺时按之前制定的穿刺计划进行穿刺,下一次操作者可得到正确的信息,不存在主观性判断,计划与实际实施无偏差,使用时直接对着患者手臂,笔尖穿过塑封膜上的空心圈做记号,更准确、快速便捷地根据穿刺计划进行穿刺,避免了图片或照片存在比例的偏差和判断的偏差,从而可以避免假性动脉瘤的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计划模板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计划模板。
技术介绍
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血液透析是其中一种终身替代疗法,透析中血流泵速要达到200ml/min以上,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充足血流的首要条件,有人将血管通路称为患者的“生命线”。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致使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istula)皮肤出现疤痕、硬结、疼痛、穿刺点出血、内瘘狭窄、血管瘤样扩张等并发症,严重者导致内瘘失功,导致患者透析生活质量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平均透析2~3次/周,需要长期高频率的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累计约22针次/月,264针次/年。如何穿刺能保护好患者的生命线也成为透析护士的挑战。目前常用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有绳梯式穿刺法、区域式穿刺法和纽扣式穿刺法。其中,绳梯穿刺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穿刺技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受国人身高、肢体长短、追求上机速度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完全执行绳梯穿刺技术,导致绳梯穿刺最后变成了区域穿刺,进而导致假性动脉瘤的形成。为了指导护士正确合理、有规律的应用绳梯式穿刺法,有人应用B超下画图计划下绳梯穿刺,设计绘制点位后画图拍照并存储至科室电子病历系统的患者个人资料页,责任护士严格参照患者个人资料页的图示标记,以A1-V1、A2-V2…的顺序进行绳梯穿刺,并用护理平板电脑记录每次穿刺点,方便进行下次下个点位穿刺。也有人首先设计穿刺点,将设计好的穿刺点用相机拍成照片嵌入穿刺计划表。图表的上方注明内瘘的部位,可供穿刺的内瘘总长度,照片显示穿刺血管的走形、标注的穿刺点,下方是穿刺记录。还有人根据患者血管的情况,在体表上画出血管轮廓,选择3~5个动静脉穿刺点并用记号笔做好标记,再根据体表血管图绘制血管穿刺图,自设登记表,记录每次穿刺的位点和穿刺者。临床上,护士根据穿刺计划表、血管穿刺图、穿刺点照片等来选择当次的穿刺点,进行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后,在穿刺记录表上记录本次的穿刺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三者之间均存在差异。护士按穿刺计划选择的穿刺点,但实际上无法按这个穿刺点进行穿刺,穿刺后记录在记录表上的穿刺点也无法完全符合实际的穿刺点。这是因为每个操作者将图片或照片上的穿刺点还原到患者手臂上时存在主观性判断,而再将本次的穿刺点记录到穿刺记录表时也存在主观性判断,最后,下一个不同的操作者再根据穿刺记录表上的前一次穿刺点,选择穿刺点时又存在主观性判断。综上,现有的最常用的绳梯穿刺,由于方法本身的缺陷,没有合适的器械辅助,导致穿刺计划表、穿刺记录表、实际穿刺点三者之间存在差异,最终不能完全执行绳梯穿刺技术,导致绳梯穿刺最后变成了区域穿刺,进而导致假性动脉瘤的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计划模板,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计划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为软质透明材质,在所述模板本体上设置有动脉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所述动脉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均为通孔状,所述动脉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的个数相等,均为至少三个,所述动脉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依次等距离排列,相邻两个动脉穿刺点的距离为0.5~1cm,在每个所述动脉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的旁边均设置有记录框,在所述模板本体上还设置有患者信息框。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脉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均为三到六个,当然,如果患者的血管够长,也可以是六个以上,一般根据患者个体的血管情况来决定。以第一个动脉穿刺点和第一个静脉穿刺点为一对,第二个动脉穿刺点和第二个静脉穿刺点为一对,以此类推,穿刺点的个数设置,能保证每一对动脉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间距5cm以上,避免两个穿刺点距离太近,导致重复循环而影响透析充分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脉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的孔径均为0.25~0.50mm,即与笔尖大小相似,太大容易导致选择穿刺点的误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模板本体上,在每个所述动脉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的旁边均设置有记录框,每次穿刺后在相应穿刺点对应方框做记录,下一次操作者能快速准确找到前一次的穿刺点。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模板本体上还设置有内瘘吻合疤痕标记及血管走向标记。在使用时,把所述模板本体上的内瘘吻合疤痕标记对准患者手臂上的内瘘吻合疤痕,再把所述模板本体上的血管走向标记对准患者手臂上的血管,若为第二次以上的穿刺,还需要把上一次记录的穿刺点对准患者手臂上的穿刺点疤痕。以避免因模板放置位置的差异导致选择穿刺点的差异。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模板本体为透明塑封膜。选用透明塑封膜材质,在制做模板时,可以紧贴患者皮肤,便于将标志于患者手臂上的信息全部复制到模板上,避免偏差;另一方面,在每次使用模板时,也可便于清楚地观察到患者手臂上的疤痕、血管走向、上一次的穿刺点,以便于将所述模板本体上的内瘘吻合疤痕标记、血管走向标记、上一次记录的穿刺点对准患者手臂上的内瘘吻合疤痕、血管、穿刺点疤痕。使所述模板放置位置准确无误,以避免因模板放置位置的差异导致选择穿刺点的差异。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模板本体上还设置有特征标记,具体而言,如果患者手臂上还存在有特殊的标志,如痣、其它手术疤痕等,也把这些标志复制于所述模板上,在每次使用时,把所述模板上的标志对准手臂上的相应标志,进一步增加所述模板放置位置的准确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如果患者的血管存在有特殊情况,如狭窄、分叉、交叉、弯曲等,也将这些血管特殊情况标记出来,并复制于所述模板上,以便于提醒操作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采用本技术的模板,能保证穿刺时按之前制定的穿刺计划进行穿刺,不存在主观性判断,计划与实际实施无偏差;(2)采用本技术的模板,能保证穿刺记录与实际穿刺无偏差,不存在主观性判断;(3)采用本技术的模板,能方便下一次操作者更准确的找到穿刺点,保证穿刺计划的实施;(4)本技术的模板,类似于一个标尺,能保证每一个穿刺点之间距离0.5~1cm,避免人为主观性判断导致两个穿刺点距离过短,进而导致区域法穿刺,出现动脉瘤等并发症。(5)本技术的模板,为一比一的比例,真实还原患者手臂血管图形,使用时也是直接对着患者手臂,笔尖穿过塑封膜上的空心圈做记号,更真实、无偏差;避免了图片或照片存在比例的偏差和判断的偏差;(6)采用本技术的模板,通过避免偏差和重复,可以避免假性动脉瘤的形成。(7)本技术的模板,使用起来更便捷。避免血管图片或照片的形式的穿刺计划表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执行率低、不利于质量控制管理的问题。本技术模板使用起来更快速、方便,便于穿刺计划的执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板本体;2、动脉穿刺点;3、静脉穿刺点;4、记录框;5、患者信息框;6、内瘘吻合疤痕标记;7、血管走向标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计划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本体(1),所述模板本体(1)为软质透明材质,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设置有动脉穿刺点(2)和静脉穿刺点(3),所述动脉穿刺点(2)和静脉穿刺点(3)均为通孔状,所述动脉穿刺点(2)和静脉穿刺点(3)的个数相等,均为至少三个,所述动脉穿刺点(2)和静脉穿刺点(3)依次等距离排列,相邻两个穿刺点的距离为0.5~1cm,在每个所述动脉穿刺点(2)和静脉穿刺点(3)的旁边均设置有记录框(4),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还设置有患者信息框(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计划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本体(1),所述模板本体(1)为软质透明材质,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设置有动脉穿刺点(2)和静脉穿刺点(3),所述动脉穿刺点(2)和静脉穿刺点(3)均为通孔状,所述动脉穿刺点(2)和静脉穿刺点(3)的个数相等,均为至少三个,所述动脉穿刺点(2)和静脉穿刺点(3)依次等距离排列,相邻两个穿刺点的距离为0.5~1cm,在每个所述动脉穿刺点(2)和静脉穿刺点(3)的旁边均设置有记录框(4),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还设置有患者信息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计划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穿刺点(2)和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艳吴素敏翁娇青黄白茹王洪颖陈兰关天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