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液伺服恒速变距螺旋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711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液伺服恒速变距螺旋桨机构,包括整流罩组件、桨毂总成和多个桨叶;桨毂总成包括桨毂壳体和变距机构,桨毂壳体安装在整流罩组件内,桨毂壳体两侧分别安装有前液压缸、后液压缸;变距机构包括前活塞、后活塞、变距块、电动双向油泵,变距块滑动安装在桨毂壳体内,前活塞、后活塞分别滑动安装在前液压缸、后液压缸内并且前活塞、后活塞均与变距块连接,电动双向油泵安装在变距块内并与前液压缸、后液压缸连接;多个桨叶周向分布且桨叶穿过整流罩组件与桨毂壳体转动连接,桨叶的变距销与变距块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对螺旋桨的变距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驱动力大,损耗功率小,安全性能高,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液伺服恒速变距螺旋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螺旋桨
,尤其涉及一种电液伺服恒速变距螺旋桨机构。
技术介绍
恒速变距螺旋桨是指定转速变距,发动机的转速不变,通过改变桨距来实现推力的控制,能在不同飞行状态和功率调节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螺旋桨效率。目前使用的恒速变距螺旋桨有液压变距螺旋桨和电动变距螺旋桨。然而,液压式变距螺旋桨的桨叶转动机构是由发动机滑油压力来驱动的,滑油的运动是用离心调节器来调节的,机构复杂,一旦滑油泄露会造成发动机空中停车。电动式变距螺旋桨的桨叶转动是由电动机驱动的,电机的开动由数字式调节器控制,控制精度高但受电机驱动功率和重量的限制,仅适用于小型螺旋桨。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液伺服恒速变距螺旋桨机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液伺服恒速变距螺旋桨机构,包括整流罩组件、桨毂总成和多个桨叶;其中:桨毂总成包括桨毂壳体和变距机构,桨毂壳体安装在整流罩组件内,桨毂壳体两侧分别安装有前液压缸、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液伺服恒速变距螺旋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罩组件、桨毂总成和多个桨叶(6);其中:/n桨毂总成包括桨毂壳体(2)和变距机构,桨毂壳体(2)安装在整流罩组件内,桨毂壳体(2)两侧分别安装有前液压缸(8)、后液压缸(9);变距机构包括前活塞(3)、后活塞(4)、变距块(7)、电动双向油泵(5),变距块(7)滑动安装在桨毂壳体(2)内,前活塞(3)、后活塞(4)分别滑动安装在前液压缸(8)、后液压缸(9)内并且前活塞(3)、后活塞(4)均与变距块(7)连接,电动双向油泵(5)安装在变距块(7)内并与前液压缸(8)、后液压缸(9)连接;/n多个桨叶(6)周向分布且桨叶(6)穿过整流罩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液伺服恒速变距螺旋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罩组件、桨毂总成和多个桨叶(6);其中:
桨毂总成包括桨毂壳体(2)和变距机构,桨毂壳体(2)安装在整流罩组件内,桨毂壳体(2)两侧分别安装有前液压缸(8)、后液压缸(9);变距机构包括前活塞(3)、后活塞(4)、变距块(7)、电动双向油泵(5),变距块(7)滑动安装在桨毂壳体(2)内,前活塞(3)、后活塞(4)分别滑动安装在前液压缸(8)、后液压缸(9)内并且前活塞(3)、后活塞(4)均与变距块(7)连接,电动双向油泵(5)安装在变距块(7)内并与前液压缸(8)、后液压缸(9)连接;
多个桨叶(6)周向分布且桨叶(6)穿过整流罩组件与桨毂壳体(2)转动连接,桨叶(6)的变距销(10)与变距块(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伺服恒速变距螺旋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活塞(3)外周开设有前环槽,前环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1),前活塞(3)与变距块(7)连接位置处装配有第二密封圈(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伺服恒速变距螺旋桨机构,其特征在于,后活塞(4)外周开设有后环槽,后环槽内安装有第三密封圈(13),后活塞(4)与变距块(7)连接位置处装配有第四密封圈(14)。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液伺服恒速变距螺旋桨机构,其特征在于,变距块(7)上周向设置有多个滑动限位槽(15),多个滑动限位槽(15)分别与多个桨叶(6)一一对应设置,滑动限位槽(15)内卡接有填充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立洪俊潘新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卓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