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模模具装置及汽车扶手的表皮粘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459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模模具装置及汽车扶手的表皮粘贴方法,用于固定表皮并将该表皮粘贴在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的具有热熔胶层的外表面上,该并且该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侧面部和第二侧面部,表皮包括连接在一起第一表皮部和第二表皮部,第一表皮部用于粘贴在第一侧面部上并且具有海绵层,第二表皮部用于粘贴在第二侧面部上,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侧面模具机构,用于对第一表皮部进行固定并推动第一表皮部使其覆盖在第一侧面部上,包括上侧面模具部和下侧面模具部;底面模具机构,用于对第二表皮部进行固定,包括与第二侧面部的位置相对应的底部模胎以及用于驱动底部模胎进行竖直移动的底部驱动单元;以及真空发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模模具装置及汽车扶手的表皮粘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模模具装置及汽车扶手的表皮粘贴方法。
技术介绍
有一种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需要进行粘贴表皮和包边,该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的结构如图10-12所示,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1包括第一侧面部2和第二侧面部3,第一侧面部2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骨架2a、发泡层2b以及海绵层2c,其中,海绵层2c的外表面还预先喷涂有热熔胶层(图中未示出);第二侧面部3与第一侧面部2连接在一起,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骨架(图中未示出)以及发泡层(图中未示出),发泡层的外表面还预先喷涂热熔胶层。第二侧面部3上设置尖角状的缺口,第二侧面部3的靠近该缺口的部分称为缺口边部4。第二侧面部3的需要包边的边部中除了缺口边部4以外的边部,以及第一侧面部2的需要包边的边部,统称为外边缘边部5。如图12所示,所使用的表皮包括第一表皮部6和第二表皮部,第一表皮部6用于粘贴在第一侧面部2上,第二表皮部用于粘贴在第二侧面部3上。为了美观和实用,第二表皮部由两块表皮缝合而成,其缝合部位在表皮的外表面形成表皮缝合缝隙,并且第二表皮部的其中一块表皮延伸出去形成第一表皮部6。现在需要用上述表皮,来对该车扶手骨架半成品进行外表面粘贴表皮(PVC)加工以及对缺口边部4和外边缘边部5进行包边加工,从而得到产品。现有技术中的包边设备一般包括上模、下模以及包边装置,上模固定骨架半成品并能够进行竖直至方向上的移动,下模通常包括一体式的模胎,通过该模胎将表皮进行固定,在加工时,将上模下移使固定骨架半成品压紧在下模上的表皮上(简称合模),从而使表皮粘贴在固定骨架半成品的表面,然后包边装置对骨架半成品的各个需要包边的边部进行包边。由于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1的第一侧面部2为比较垂直的弧面,且海绵层的海绵为软体,会膨胀,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上模和下模进行合模,压紧后会把海绵膨胀部分压进去,那么与海绵粘贴在一起的表皮就会出现明显的褶皱,使得产品不符合加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模模具装置及汽车扶手的表皮粘贴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模模具装置,设置在汽车扶手包边设备中,用于固定表皮并将该表皮粘贴在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的外表面上,该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的外表面具有热熔胶层,并且该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侧面部和第二侧面部,表皮包括连接在一起第一表皮部和第二表皮部,第一表皮部用于粘贴在第一侧面部上并且具有海绵层,第二表皮部用于粘贴在第二侧面部上,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并且位于第一支撑架的上方;侧面模具机构,用于对第一表皮部进行固定并推动第一表皮部使其覆盖在第一侧面部上,包括上侧面模具部和下侧面模具部;底面模具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用于对第二表皮部进行固定,包括与第二侧面部的位置相对应的底部模胎以及用于驱动底部模胎进行竖直移动的底部驱动单元;以及真空发生器,其中,上侧面模具部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包括与第一侧面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上侧面模胎以及用于驱动上侧面模胎进行水平后移或前移动作的上侧面驱动单元,上侧面模胎用于对第一表皮部进行固定,下侧面模具部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包括与第一侧面部的位置相对应且与第一侧面部的形状相匹配的下侧面模胎以及用于驱动下侧面模胎进行斜向上后移或斜向下前移动作的下侧面驱动单元,下侧面模胎的位置低于上侧面模胎,且下侧面模胎的上部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上侧面模胎的上部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底部模胎和上侧面模胎上均设置多个通孔,真空发生器通过不同的真空管道分别与底部模胎和上侧面模胎上的通孔连接,用于对通孔抽真空使表皮被吸附并吸紧在相应的模胎上。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模模具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侧面模胎的表面在竖直方向上为平面,第一侧面部的外表面在竖直方向上为弧面。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模模具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下侧面模胎的上部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89°,上侧面模胎的上部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84°。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模模具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侧面模胎的上部比下侧定位模胎的上部更远离底部模胎8mm。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模模具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侧面驱动单元、下侧面驱动单元以及底部驱动单元均为气缸驱动结构。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模模具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下侧面驱动单元包括用于驱动下侧面模胎进行水平移动的气缸和用于驱动下侧面模胎进行竖直移动的气缸,底部驱动单元通过导柱-导轨结构来驱动底部模胎进行竖直移动。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模模具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模具控制机构,用于控制侧面模具机构和底面模具机构的运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扶手的表皮粘贴方法,使用上述下模模具装置对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粘贴表皮,该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的外表面具有热熔胶层,并且该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侧面部和第二侧面部,表皮包括连接在一起第一表皮部和第二表皮部,第一表皮部用于粘贴在第一侧面部上并且具有海绵层,第二表皮部用于粘贴在第二侧面部上,该表皮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表皮部和第二表皮部,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步骤1,保持上侧面模胎和底部模胎位于各自的初始位置,以第一表皮部对应上侧面模胎、第二表皮部对应底部模胎的方式,将表皮置于上侧面模胎和底部模胎上;步骤2,给上侧面模胎和底部模胎上的通孔抽真空;步骤3,将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压紧在底部模胎上,使得第二表皮部粘贴在第二侧面部上;步骤4,真空发生器停止真空,并且上侧面驱动单元驱动上侧面模胎水平后移至回避位置;步骤5,底部驱动单元驱动底部模胎下移至粘边位置;步骤6,下侧面驱动单元驱动下侧面模胎由其初始位置进行斜向上后移动作,从而推动第一表皮部由下往上逐渐包覆并粘贴在第一侧面部上。专利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下模模具装置,因为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侧面模具机构、底面模具机构以及真空发生器,第二支撑架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并且位于第一支撑架的上方,侧面模具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的上侧面模具部和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的下侧面模具部,因此通过该模具装置粘贴表皮可以分两步进行,先通过上侧面模具部和底面模具机构对表皮定位,进而通过下压对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的第二侧面部进行粘边,在该过程中上侧面模具部不会被第一侧面部上的海绵蹭到;然后上侧面模具部后移并且底面模具机构和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一起下移,下侧面模具部斜向上后移,从而推动表皮由下往上逐渐包覆并粘贴在第一侧面部上,从而完成表皮的粘贴加工。通过该模具装置完成的粘贴加工不会产生一次性合模粘贴时的模具挤压海绵所导致的表皮粘贴出现褶皱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汽车扶手的表皮粘贴方法,可以利用上述下模模具装置实现固定表皮并将该表皮粘贴在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的外表面上的加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汽车扶手包边设备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下模模具装置和包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模模具装置,设置在汽车扶手包边设备中,用于固定表皮并将该表皮粘贴在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的外表面上,该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的外表面具有热熔胶层,并且该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侧面部和第二侧面部,所述表皮包括连接在一起第一表皮部和第二表皮部,所述第一表皮部用于粘贴在所述第一侧面部上并且具有海绵层,所述第二表皮部用于粘贴在所述第二侧面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撑架;/n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方;/n侧面模具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表皮部进行固定并推动所述第一表皮部使其覆盖在所述第一侧面部上,包括上侧面模具部和下侧面模具部;/n底面模具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用于对所述第二表皮部进行固定,包括与所述第二侧面部的位置相对应的底部模胎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底部模胎进行竖直移动的底部驱动单元;以及/n真空发生器,/n其中,所述上侧面模具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上侧面模胎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上侧面模胎进行水平后移或前移动作的上侧面驱动单元,所述上侧面模胎用于对所述第一表皮部进行固定,/n所述下侧面模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部的位置相对应且与所述第一侧面部的形状相匹配的下侧面模胎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下侧面模胎进行斜向上后移或斜向下前移动作的下侧面驱动单元,所述下侧面模胎的位置低于所述上侧面模胎,且所述下侧面模胎的上部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所述上侧面模胎的上部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n所述底部模胎和所述上侧面模胎上均设置多个通孔,所述真空发生器通过不同的真空管道分别与所述底部模胎和所述上侧面模胎上的所述通孔连接,用于对所述通孔抽真空使所述表皮被吸附并吸紧在相应的模胎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模模具装置,设置在汽车扶手包边设备中,用于固定表皮并将该表皮粘贴在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的外表面上,该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的外表面具有热熔胶层,并且该汽车扶手骨架半成品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侧面部和第二侧面部,所述表皮包括连接在一起第一表皮部和第二表皮部,所述第一表皮部用于粘贴在所述第一侧面部上并且具有海绵层,所述第二表皮部用于粘贴在所述第二侧面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架;
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方;
侧面模具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表皮部进行固定并推动所述第一表皮部使其覆盖在所述第一侧面部上,包括上侧面模具部和下侧面模具部;
底面模具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用于对所述第二表皮部进行固定,包括与所述第二侧面部的位置相对应的底部模胎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底部模胎进行竖直移动的底部驱动单元;以及
真空发生器,
其中,所述上侧面模具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上侧面模胎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上侧面模胎进行水平后移或前移动作的上侧面驱动单元,所述上侧面模胎用于对所述第一表皮部进行固定,
所述下侧面模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部的位置相对应且与所述第一侧面部的形状相匹配的下侧面模胎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下侧面模胎进行斜向上后移或斜向下前移动作的下侧面驱动单元,所述下侧面模胎的位置低于所述上侧面模胎,且所述下侧面模胎的上部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所述上侧面模胎的上部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所述底部模胎和所述上侧面模胎上均设置多个通孔,所述真空发生器通过不同的真空管道分别与所述底部模胎和所述上侧面模胎上的所述通孔连接,用于对所述通孔抽真空使所述表皮被吸附并吸紧在相应的模胎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上侧面模胎的表面在竖直方向上为平面,所述第一侧面部的外表面在竖直方向上为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下侧面模胎的上部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89°,所述上侧面模胎的上部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强吴军仲华沈醒袁昌全
申请(专利权)人:德奥福臻越智能机器人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