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铰链自动装配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45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车门铰链自动装配线,包括前段加工部分和后段加工部分,所述装配线整体结构上分成两个部分:前段加工部分和后段加工部分,其中前段加工部分由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五工位和第六工位组成,后段加工部分由第七工位、第八工位和第九工位组成,前段加工部分的各个工位均设置在载具回转输送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优化了传统的车门铰链装配流程,使各工序节拍匹配更为合理,有效提高了产能,整条产线仅需一名操作人员,极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同时配置有大量检测器件,提高了装配精度,确保品质可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均可追溯查询,装配线布局巧妙,最大程度地缩小了占地面积,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车门铰链自动装配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装配线,特别涉及汽车车门铰链自动装配线,属于汽车车门铰链生产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车门铰链主要生产方式为将整个产品的生产工艺分为若干个工位,在每个工位上安排若干操作员进行手动或者夹具辅助装配,然后在某些工位间增加相应的检具通过人员操作进行质量检查,此种方法需消耗大量人力,效率低下,同时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品质无法有效管控,同时生产数据、检测结果难于保存,不利于产品追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车门铰链自动装配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方法需消耗大量人力,效率低下,同时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品质无法有效管控,同时生产数据、检测结果难于保存,不利于产品追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车门铰链自动装配线,包括前段加工部分和后段加工部分,所述装配线整体结构上分成两个部分:前段加工部分和后段加工部分,其中前段加工部分由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五工位和第六工位组成,后段加工部分由第七工位、第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车门铰链自动装配线,包括前段加工部分和后段加工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线整体结构上分成两个部分:前段加工部分和后段加工部分,其中/n前段加工部分由第一工位(1)、第二工位(2)、第三工位(3)、第四工位(4)、第五工位(5)和第六工位(6)组成,后段加工部分由第七工位(7)、第八工位(8)和第九工位(9)组成,前段加工部分的各个工位均设置在载具回转输送线上,其中前段加工部分的具体工位组成如下:/n第一工位(1)为上下料工位,操作员将组件放入空载具,确认后送入装配线内部通过后续若干工位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空载具通过回转输送线回到上下料工位;/n第二工位(2)为防错检测工位,通过若干组气...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车门铰链自动装配线,包括前段加工部分和后段加工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线整体结构上分成两个部分:前段加工部分和后段加工部分,其中
前段加工部分由第一工位(1)、第二工位(2)、第三工位(3)、第四工位(4)、第五工位(5)和第六工位(6)组成,后段加工部分由第七工位(7)、第八工位(8)和第九工位(9)组成,前段加工部分的各个工位均设置在载具回转输送线上,其中前段加工部分的具体工位组成如下:
第一工位(1)为上下料工位,操作员将组件放入空载具,确认后送入装配线内部通过后续若干工位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空载具通过回转输送线回到上下料工位;
第二工位(2)为防错检测工位,通过若干组气缸的动作来判断组件是否放错或放反;
第三工位(3)为预装衬套工位,需安装前后2个衬套,衬套通过衬套供料装置送入安装位置,通过两组气缸动作将衬套预装入组件上的销孔内;
第四工位(4)为衬套整形工位,通过两组气缸配合弹簧机构对衬套进行整形定位工作;
第五工位(5)为销轴预装工位,楔块将两个组件组合到位,然后引导气缸进入组件销孔顶住销轴,顶销气缸动作将销轴预装入组件内,同时引导气缸退回;
第六工位(6)为滚花压入工位,通过液压缸将销轴滚花部分压入组件内,同时液压缸体上安装有传感器检测是否压入到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铰链自动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工位(7)、第八工位(8)和第九工位(9)分别为铆接工位、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李剑芸黄承成范海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枫讯工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