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3860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1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固态电池,其包括层叠体,上述层叠体交替地层叠有多个一对正极层和一对负极层,并且具有上述一对正极层的层间的第一固体电解质层、上述一对负极层的层间的第二固体电解质层以及上述正极层与上述负极层的层间的第三固体电解质层,上述正极层与上述负极层的层间的上述第三固体电解质层的厚度,与上述一对正极层的层间的上述第一固体电解质层和上述一对负极层的层间的上述第二固体电解质层的至少一者的厚度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固态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固态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二次电池被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领域。使用电解液的二次电池存在电解液漏液等的问题。因此,提出了用固体构成电池的各材料的全固态电池(例如,日本特开2007-80812号公报和国际公开第2018/181379号公报)。全固态电池通过将电极层和固体电解质层交替地层叠多层,并对它们的层叠体进行烧结来制造。作为通过烧结层叠体来制作的器件,还有层叠陶瓷电容器。层叠陶瓷电容器通过层叠多个在一部分区域形成有电极层的生片来制作。此时,虽然在一部分区域存在电极层,但是,由于在除此以外的区域不存在电极层,因此从截面观察,在层叠陶瓷电容器中产生存在电极层的部分和不存在电极层的部分。由于像这样的电极层的疏密,有时层叠陶瓷电容器会产生裂纹。为了抑制裂纹的产生,提出了在上下的电极层之间形成用于减轻疏密的调整层的结构(日本特开平6-231996号公报)。调整层为未形成有电极层的生片,通过插入于上下的电极层之间,能够缓和电极层的疏密,抑制在器件上产生裂纹。r>然而,当在全固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固态电池,其特征在于:/n包括层叠体,所述层叠体交替地层叠有多个一对正极层和一对负极层,并且具有所述一对正极层的层间的第一固体电解质层、所述一对负极层的层间的第二固体电解质层以及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的层间的第三固体电解质层,/n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的层间的所述第三固体电解质层的厚度,与所述一对正极层的层间的所述第一固体电解质层和所述一对负极层的层间的所述第二固体电解质层的至少一者的厚度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1 JP 2019-2103971.一种全固态电池,其特征在于:
包括层叠体,所述层叠体交替地层叠有多个一对正极层和一对负极层,并且具有所述一对正极层的层间的第一固体电解质层、所述一对负极层的层间的第二固体电解质层以及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的层间的第三固体电解质层,
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的层间的所述第三固体电解质层的厚度,与所述一对正极层的层间的所述第一固体电解质层和所述一对负极层的层间的所述第二固体电解质层的至少一者的厚度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态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的层间的所述第三固体电解质层,比所述一对正极层的层间的所述第一固体电解质层和所述一对负极层的层间的所述第二固体电解质层都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态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正极层的层间的所述第一固体电解质层和所述一对负极层的层间的所述第二固体电解质层分别比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的层间的所述第三固体电解质层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态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正极层的层间的所述第一固体电解质层,比所述一对负极层的层间的所述第二固体电解质层以及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的层间的所述第三固体电解质层都厚。


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大悟
申请(专利权)人: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