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376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1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一种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制备:聚硅氧烷‑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10‑50wt%、聚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5‑30wt%、四溴双酚A聚碳酸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10‑50wt%和通用聚碳酸酯为10‑50wt%。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在‑50℃仍具备冲击韧性,根据ASTM D256‑04,在3.2mm厚的模塑的NII实验样品上测得;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在300℃和1.2kg的载荷和6分钟的停留时间下的熔体体积速率为15.0‑20.5cc/10min,根据ASTM D1238‑04测得;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的阻燃等级可以达到UL94 V0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聚碳酸酯)。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高分子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材料的使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高分子材料通常在某一方向上拥有优异性能的同时可能在另一方向的性能较差。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在低温下具有优异的延性保持率,但是其加工流动性较差,不能满足必要的模具填充要求。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具有加工流动性的聚合物与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组合起来,使所制备的聚合物既保持低温的抗冲击性能又有良好的加工稳定性。中国专利CN102227473A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流动性和延展性的透明的热塑性组合物以及由其制备的制品,其中将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和聚(脂肪族酯)-聚碳酸酯共聚物结合起来,使共混物在-40℃保持100%的延性和高达22cc/10min的熔体体积速率(在300℃在1.2kg的载荷下)。聚芳基醚酮类树脂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耐火性、低磨损率、耐磨性和高强度,但是聚芳基醚酮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限制了它们在高温下承受载荷条件下的应用。中国专利CN101802092A通过将聚芳基醚酮类树脂与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混合,所制备的混合物相比于聚芳基醚酮类树脂的高温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聚芳基醚酮类树脂在160-200℃时具有188-204MPa的模量,聚芳基醚酮类树脂与聚碳酸酯树脂混合物在160-200℃时的模量可达349-661MPa。因此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将几种共聚物结合起来组成混合物,使所制备的混合物同时发挥每种共聚物的特性是一个研究的趋势,但将几种聚合物混合如何克服混合过程中聚合物的相容性问题,并使混合物可以发挥每个单一聚合物的特性是研究过程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将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聚酯-聚碳酸酯共聚物、四溴双酚A聚碳酸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和通用聚碳酸酯4种聚合物混合制备了一种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制备:聚硅氧烷-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10-50wt%、聚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5-30wt%、四溴双酚A聚碳酸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10-50wt%和通用聚碳酸酯为10-50wt%。进一步的,聚硅氧烷-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的结构如下:式中,R和Me各自独立的是C1-C10烷基、C6-C18芳基,或者卤化的或烷氧基化的C1-C10烷基或C6-C18芳基;聚硅氧烷-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2000-35000,聚硅氧烷-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中硅氧烷单元的含量为16-22wt%。进一步的,聚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的结构如下:式中,m=8-10;聚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30000。进一步的,四溴双酚A聚碳酸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的结构如下:四溴双酚A聚碳酸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30000。进一步的,通用聚碳酸酯选自芳香族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进一步的,聚硅氧烷-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中硅氧烷单元的含量为20-22wt%。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还包括助剂。进一步的,助剂为抗滴落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的,抗滴落剂为聚四氟乙烯树脂类抗滴落剂。进一步的,抗氧化剂为酚类抗氧化剂以及亚磷酸酯抗氧化剂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紫外线吸收剂为水杨酸酯类、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以及受阻胺类紫外线吸收剂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润滑剂为脂肪酸酰胺润滑剂或者二甲基硅油。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中助剂的含量为1-10wt%。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聚硅氧烷-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由聚硅氧烷、双酚A、碱金属氢氧化物、惰性有机溶剂、催化剂、封端剂和光气进行无规则共聚得到。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聚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由脂肪族酯、双酚A、碱金属氢氧化物、惰性有机溶剂、催化剂、封端剂和光气进行无规则共聚得到。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四溴双酚A聚碳酸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由四溴双酚A、双酚A、碱金属氢氧化物、惰性有机溶剂、催化剂、封端剂和光气进行无规则共聚得到。进一步的,碱金属氢氧化物选自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进一步的,惰性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三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苯、甲苯、间-/邻-/对-二甲苯和氯苯及其混合物。进一步的,催化剂可选自四丁铵、三丁基苄基铵、四乙基铵的氢氧化物、氯化物、三乙胺、甲基三丁基氯化铵或溴化物。进一步的,封端剂选自苯酚、对枯基苯酚、对叔丁基苯酚、辛基苯酚或三苯甲基苯酚。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采用如下方法制备:按质量百分比称取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聚酯-聚碳酸酯共聚物、四溴双酚A聚碳酸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以及助剂并进行混合,将混合物加入挤出机中,挤出拉条经水槽冷却后切粒,即得到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将聚硅氧烷-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聚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四溴双酚A聚碳酸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和通用碳酸酯等四种聚合物共混制备共聚PC。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在-50℃仍具备冲击韧性,根据ASTMD256-04,在3.2mm厚的模塑的NII实验样品上测得;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在300℃和1.2kg的载荷和6分钟的停留时间下的熔体体积速率为15.0-20.5cc/10min,根据ASTMD1238-04测得;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的阻燃等级可以达到UL94V0级。此外本专利技术制备的PC中添加了助剂,使所制备的PC在满足上述性能的同时又可以具有抗氧化、抗紫外线吸收等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包括如下组分:(1)聚硅氧烷-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式中,R为甲基、Me为丙基;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6000,其中聚硅氧烷-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中硅氧烷单元的含量为20wt%;聚硅氧烷-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为:将907g双酚A溶于含160g氢氧化钠的10%水溶液中,得到双酚A盐水溶液;在反应器中加入上述的双酚A盐水溶液、600ml去离子水、2500ml二氯甲烷、3g苯酚、5.9ml甲基三丁基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制备:聚硅氧烷-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10-50wt%、聚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5-30wt%、四溴双酚A聚碳酸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10-50wt%和通用聚碳酸酯为10-50wt%;所述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在-50℃仍具备冲击韧性,根据ASTM D256-04,在3.2mm厚的模塑的NII实验样品上测得;所述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在300℃和1.2kg的载荷和6分钟的停留时间下的熔体体积速率为15.0-20.5cc/10min,根据ASTM D1238-04测得;所述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的阻燃等级达到UL94 V0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制备:聚硅氧烷-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10-50wt%、聚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5-30wt%、四溴双酚A聚碳酸酯-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10-50wt%和通用聚碳酸酯为10-50wt%;所述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在-50℃仍具备冲击韧性,根据ASTMD256-04,在3.2mm厚的模塑的NII实验样品上测得;所述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在300℃和1.2kg的载荷和6分钟的停留时间下的熔体体积速率为15.0-20.5cc/10min,根据ASTMD1238-04测得;所述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的阻燃等级达到UL94V0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高流动阻燃PC,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硅氧烷-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的结构如下:



式中,R和Me各自独立的是C1-C10烷基、C6-C18芳基,或者卤化的或烷氧基化的C1-C10烷基或C6-C18芳基;
所述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2000-35000,所述聚硅氧烷-双酚A聚碳酸酯共聚物中硅氧烷单元的含量为16-22wt%。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亮温炳章马瑞进张莉岳延祯何爱晓杨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通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