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365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1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所述治疗仪包括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和控制端。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其中分布有晶片,所述晶片用于在接收到控制端的激励信号时向皮肤表面发射超声波。本发明专利技术治疗仪在使用时只需将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贴合于患者阴茎腹侧皮肤表面,并通过控制端设置超声的功率和频率,使用方便,无辐射,无痛感,无副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超声贴附于阴茎的技术难题,将低频超声技术应用于尿道瘢痕的治疗,属于新领域的技术扩展,有望解决临床上尿道瘢痕的预防和治疗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属于泌尿外科术后瘢痕治疗

技术介绍
尿道瘢痕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促纤维化蛋白TGF-β是目前已知与瘢痕形成关系最密切、最有代表性的生长因子。炎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等因素也在瘢痕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尿道手术后尿道瘢痕的形成是常见的并发症,常常影响尿道患者的术后康复,并且也一直是泌尿外科医生面临的十分棘手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尿道瘢痕及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传统的尿道扩张术不仅痛苦大,而且难以治愈。开放性手术包括尿道瘢痕段切除、经尿道瘢痕旋切内成形术等,治疗成本高,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如阳痿、阴茎下弯等,且术后易发生再狭窄的问题。随着尿道腔内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冷刀尿道狭窄内切开术、瘢痕汽化电切、双极等离子尿道内切开及尿道瘢痕电切除术、输尿管镜直视下钬激光切开术等多种新方法的使用使得手术效果逐步提高,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例如:内镜下尿道内冷刀切开只能放射状切开,不能切除瘢痕组织和很好止血,术后远期效果差,复发率较高;单极高频电刀能切除瘢痕组织,创面整齐,但其温度高,产生较深的热辐射,对尿道周围组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热损伤,组织易发生坏死,形成新的纤维瘢痕组织;输尿管镜直视下钬激光切开术仅适用于狭窄较轻的病例,对狭窄段较长且严重病例则难以达到解除梗阻、通畅尿道的目的。目前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仍大约保持在75%左右,且容易陷入再手术-再狭窄的怪圈,而且术后常需结合多次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瘢痕的药物主要包括曲安奈德、维拉帕米、透明质酸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常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难以单独发挥良好的作用。药物瘢痕内注射的方法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多次注射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尿道瘢痕现有的常用治疗手段为术后定期尿道扩张以防止尿道狭窄,严重狭窄则要通过切开尿道去除瘢痕组织。近年来研究表明,超声具有促进血管化、抗炎、抗纤维化、抗包膜挛缩、抑制TGF-β表达、促进MMP表达等作用。低频超声具有抗炎作用,而早期炎症反应是瘢痕形成的重要原因。低频超声能够促进促纤维化蛋白TGF-β1的表达下降、抗纤维化蛋白MMP2的表达升高,可以显著地抗纤维化,因此可以抑制瘢痕的形成。此外低频超声可刺激血管生长因子的释放,从而加速血管的生成和伤口愈合。然而当前并没有对超声用于尿道瘢痕的防治作用的报道。中国专利CN106390278A公开了一种超声治疗仪,包括超声治疗贴片和治疗主机,其中超声治疗贴片包括贴片基底,其上设置至少一个药物管腔和至少一个超声波换能器;贴附单元,分布在所述贴片基底的底部四周,用于贴附在皮肤表面。该专利技术结构复杂,不具有柔性,主要用于利用超声波将药物渗透进皮肤表面,与之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柔性较好,贴附性较强,并且应用于尿道瘢痕的治疗和/或预防。中国专利CN208599011U和CN107789751A公开了一种柔性超声治疗探头阵列和一种超声二维阵列治疗带,该超声治疗探头和超声二维阵列治疗带均包括亲肤层、超声晶元和吸声保护层,所述亲肤层表面设置有凹槽,用于放置超声晶元,并且主要应用于骨折超声治疗及骨质疏松治疗领域。该超声治疗探头和超声二维阵列治疗带包括多层结构,整体的厚度较厚,使得可弯曲性变弱,贴附性一般,并且需要设置固定绷带将其固定到被治疗部位,与之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为一体式柔性结构,晶片内置在柔性材料中,整体厚度较薄,柔性较好,贴附性较强,并且应用的领域为尿道瘢痕的治疗和/或预防。中国专利CN109758180A公开了一种柔性超声探头,该探头包括柔性基底和超声换能单元,并且应用于超声诊断,与之相比,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探头主要产生的是低频超声,并且利用低频超声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用于尿道瘢痕的治疗和/或预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针对尿道术后尿道瘢痕治疗与预防的难题,专利技术了一种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方法;同时解决了常规超声探头太硬,无法有效贴合于阴茎表面的问题,专利技术了一种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研究表明低频超声具有促进血管化、抗炎、抗纤维化及抗包膜挛缩的作用,可应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尿道瘢痕疾病。将低频超声应用于尿道瘢痕临床中,对经尿道微创手术后的患者定期进行低频超声治疗,能够有效地抑制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另外,目前的常规超声探头太硬,存在无法有效贴合于阴茎表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同时通过引入高分子复合材料,即将陶瓷阵元分布在硅胶材料中,形成柔性的超声探头。该超声探头适合贴附于阴茎表面,与控制端通过有线传输相配合使用,从而可以得到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本专利技术的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包括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和控制端两部分。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贴合于患者阴茎腹侧皮肤表面,用于进行超声治疗;所述控制端,与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相连接,用于输出激励信号以控制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其中,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上设置一组或多组晶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端输出的激励信号时向患者皮肤表面发射超声波。探头和控制端可以通过有线传输进行配合使用。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所述晶片分布在所述硅胶材料中。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圆角矩形或者不规则形状,其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定制,其厚度为1-5mm。优选地,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晶片为4×2的矩形阵列,并且由压电陶瓷或者单晶硅制成,具有柔性,所述晶片的发射面面向患者皮肤表面,所述晶片的形状为矩形,其厚度小于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的厚度。所述压电陶瓷或者单晶硅的中心频率为0.4-4MHz。所述晶片上表面设置有电极,所述电极用于汇集所述晶片的信号线。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的侧边设置有信号线接口,所述控制端通过有线传输与所述信号线接口相连接来控制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产生的超声波的功率为30mW/cm2-1.5W/cm2,频率为1MHz-3MHz。在治疗和/或预防尿道瘢痕疾病时,将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贴合于阴茎腹侧皮肤处行低频超声治疗。预防性应用主要用于各种会并发尿道瘢痕的尿道手术(如尿道成形术、尿道端端吻合术等)后,于术后拆除阴茎皮肤处的敷料后即可开始行超声治疗,住院期间可以每日治疗一次,出院后可以每周门诊治疗数次并定期复查尿道愈合水平及排尿等情况;治疗性应用主要用于已发现尿道瘢痕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保守治疗单独应用或配合尿道扩张一起应用,对于严重瘢痕已导致明显狭窄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可与手术联合使用巩固术后疗效。在超声治疗过程中,通过控制端设置超声治疗的参数,超声功率的范围为30mW/cm2-1.5W/cm2,超声频率的范围为1MHz-3MHz,并且单次治疗的时间为5min-30min,治疗时需定时移动超声探头避免局部热效应过重损伤组织。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n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贴合于患者阴茎腹侧皮肤表面,用于进行超声治疗;/n控制端,与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相连接,用于输出激励信号以控制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n其中,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上设置一组或多组晶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端输出的激励信号时向患者皮肤表面发射超声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贴合于患者阴茎腹侧皮肤表面,用于进行超声治疗;
控制端,与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相连接,用于输出激励信号以控制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
其中,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上设置一组或多组晶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端输出的激励信号时向患者皮肤表面发射超声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所述晶片分布在所述硅胶材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圆角矩形或者不规则形状,其厚度为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晶片为4×2的矩形阵列,并且由压电陶瓷或者单晶硅制成,具有柔性,所述晶片的发射面面向患者皮肤表面,所述晶片的形状为矩形,其厚度小于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陶瓷或者单晶硅的中心频率为0.4-4M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方傅强贾龙洋於明明蔡晓军谢雪姚莉诸晨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