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承台的基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承台的基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深水承台是水上公路、桥梁等建筑工程的基础设施和底部重要支撑,对建筑的稳固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有流塑性淤泥层的水域,在基坑挖掘过程中,会不断的有淤泥回淤到基坑内,导致基坑达不到标高要求。为了满足施工要求,在具有流塑性淤泥层的水域,通常需要挖掘较深的基坑,同时需要不断地对基坑内的淤泥进行清理,导致构建承台的基坑需要清淤的厚度较深,增加了施工工作量,施工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以上技术问题,特别是在具有流塑性淤泥层的水域,需要挖掘较深的基坑,基坑需要清淤的厚度较深的问题,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承台的基坑结构,包括承台基坑和防回淤护槽,所述防回淤护槽设置于所述承台基坑外围,所述防回淤护槽的槽底高于承台底的标高。
[0005]可选地,所述防回淤护槽的宽度为1.5
‑
3.5米。
[0006]可选地,所述防回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承台的基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台基坑和防回淤护槽,所述防回淤护槽设置于所述承台基坑外围,所述防回淤护槽的槽底高于承台底的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承台的基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淤护槽的宽度为1.5
‑
3.5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承台的基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淤护槽的宽度为2
‑
3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承台的基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淤护槽的槽底高于所述承台底的标高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温东昌,袁锋,李鸿文,王红,向韬,王金梁,廖盛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