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以及合成树脂制隔热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7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合成树脂制的双壁结构的隔热容器,是关于可减少口边部传热损失的隔热性能优良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的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1,其特征在于:合成树脂制的内容器4和外容器3在各自的口边部12、11进行连接,且内容器4和外容器3之间隔着空间部,将上述内容器4与外容器3之间的空间部作为隔热层6,在这样构成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上,在内容器4的口边部12附近的壁上形成传热减低部14,传热减低部14具有厚度变薄的壁。(*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水瓶、冷却器外壳、冰箱、饭碗、汤碗、保温杯、保温盒饭等使用的隔热容器以及隔热盖,具体地说,是涉及可减少容器口边部或盖子边缘的导热损失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以及合成树脂制隔热盖。本说明书以在日本的特许申请(特开平8-312360号)为基础,且该日本申请的内容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用在热水瓶、保温饭盒等上的隔热容器,一直在进行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的开发,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具有重量轻、成形容易、制造成本低的优点。这样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通常是设计为由具有以下结构的容器体和与之配合的盖体构成的带盖容器。即,隔热容器的构成是容器体用合成树脂形成内容器和外容器,组合内容器与比其尺寸大的外容器,使内容器和外容器之间存在空隙,内、外容器在各口边部结合,制成双壁结构的容器,并最好在其内、外容器之间的空隙中充入由氙气、氪气、氩气中的至少一种气体构成的低导热气体;同样,隔热盖的构成是盖体用合成树脂制形成下侧壁和上侧壁,组合下侧壁和上侧壁,使下侧壁和上侧壁之间存在空隙,下侧壁和上侧壁在各口边结合,制成双壁结构的盖子,且最好在其下侧壁与上侧壁之间的空隙中充入由氙气、氪气、氩气中的至少一种气体构成的低导热气体。在这样的隔热容器或隔热盖上,为了提高隔热的效果,在隔热层内充入低导热气体,并且,至少在内容器或下侧壁的靠隔热层侧的面上设置金属箔,以防止辐射热损失。这些都是提高隔热层厚度方向上的隔热效果的方法。但是,在这样的隔热容器内放入需要保温的内装物、并用盖子盖住进行保温的时候,会从接触内装物的部分沿内容器壁面向内容器口边部传热,从而产生从该内容器口边部向容器外部的热损失,这样的从内容器口边部向容器外部的传热损失也不能忽视。同样,面向内装物收容空间的下侧壁的边缘,其传热损失也必须考虑。这些从内容器口边部或下侧壁边缘的传热损失不能用增加各隔热层厚度、或向隔热层内充入低导热气体、再或在内容器或下侧壁的靠隔热层侧的面上设置金属箔等方法来降低。而且,特别是在将隔热容器设计成扩口形状的时候,从内容器口边部的传热损失的比例增大,用传统型隔热容器保热或保冷,其性能恐怕都不理想。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降低容器口边部传热损失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和能降低盖子边缘传热损失的合成树脂制隔热盖。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合成树脂制的内容器和外容器利用各自的口边部进行连接,且内容器和外容器之间隔着一定的空间,将上述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空间作为隔热层,在这样构成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上,在内容器的口边部附近形成传热减低部,该传热减低部设有厚度变薄的壁。上述隔热层中,也可充入导热系数比空气小的低导热气体。也可在上述内容器的面向隔热层的表面上,除传热减低部以外的部分设计金属箔。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制隔热盖,其特征在于合成树脂制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利用各自的边缘部进行连接,且上侧壁和下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将上述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的空间作为隔热层,在这样的合成树脂制隔热盖上,在下侧壁的边缘部附近形成传热减低部,该传热减低部设有厚度变薄的壁。上述隔热层中,也可充入导热系数比空气小的低导热气体。也可在上述下侧壁的面向隔热层的表面上,除传热减低部以外的部分设计金属箔。图面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表现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2表现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的口边部附近的剖面图。图3表现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制隔热盖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4表现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制隔热盖一实施例边缘附近的剖面图。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形式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以下称隔热容器)以及合成树脂制隔热盖(以下称隔热盖),在接触内装物的内容器的口边部附近或面向容器内部空间的下侧壁的边缘附近,设计传热减低部,传热减低部具有厚度变薄的壁,这样,可降低向内容器口边部或下侧壁边缘的单位时间的传热量(传热速度)。在本专利技术的隔热容器的传热减低部上,所谓“厚度变薄”是指传热减低部中心附近的厚度比传热减低部形成处两侧(上侧以及下侧)或者下侧的厚度薄。同样,在本专利技术的隔热盖的传热减低部上,所谓“厚度变薄”是指传热减低部中心附近的厚度比传热减低部形成处两侧(中心侧以及边缘侧)或者中心侧的厚度薄。下面参照图面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详细的说明。图1及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隔热容器1的优选实施例,图3及图4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隔热盖2的优选实施例,可将隔热盖2扣合在隔热容器1上将隔热容器1密封。该容器1由外容器3和内容器4构成,外容器3和内容器4采用树脂等注射成形等方法形成,所采用树脂最好是耐热耐水的聚碳酸脂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脂树脂、或ABS树脂,更好一些是聚碳酸脂与脂聚按7∶3的比例混合的混合树脂。并且,该容器1是在内、外容器间的空间部5内设隔热层6的双壁结构,并呈中式碗或木制碗的形状。在隔热容器1的成形上,如果采用聚碳酸脂与脂聚按7∶3的比例混合的混合树脂,由于耐化学性强,可防止裂缝(由于形成金属镀膜时的涂料中所含的溶剂分解而引起的、或因一般使用时的内装物、洗涤剂、漂白剂等引起的)的产生,因而较理想。由于该树脂的阻气性也好,所以,在隔热层内6充入低导热气体时特别理想。在此,聚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丁烯对苯二酸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在外容器3底部的中心形成透孔7,在透孔7周围的外容器3的外表面侧,以透孔7为中心形成同心圆状凹部8。该凹部8是与密封板9嵌合连接的部位,所以,形成时使凹部8的深度与密封板9的厚度相同,而密封板9是用与内、外容器同样的树脂形成的。利用这样的构成,组装容器1时,可使容器1底部的透孔7的部位平滑,有利于改善外观或方便使用,清洗也容易。上述透孔7设在外容器3底部,是在容器1的制造工序中,在连接内、外容器成双壁结构的容器之后,用于置换充入低导热气体的排出和导入口,并在充入低导热气体之后用粘接剂封堵。图1所示的例子是将中心形成透孔7的凹部8设在外容器3上,也可改设在内容器4上。但从制造工序的方便以及美观的角度来讲通常还是设在外容器3的底部中心。上述外容器3和内容器4,以各自的口边部11、12用旋转焊接或振动焊接等方法结合,形成双壁结构的容器。由于利用旋转焊接或振动焊接连接,内、外容器结合部的密封程度高,其结合强度也大。在外容器3与内容器4之间形成的隔热层6中,最好充入氙气、氪气、氩气中至少一种低导热气体。这些气体的导热系数分别是氙气(k=0.52×10-2W·m-1·K-1,0℃)、氪气(k=0.87×10-2W·m-1·K-1,0℃)、氩气(k=1.63×10-2W·m-1·K-1,0℃),比空气(k=2.41×10-2W·m-1·K-1,0℃)小,可将它们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利用这些低导热气体,可得到隔热性强的容器。上述透孔7的封堵是利用密封板9嵌装在外容器3的凹部8上来进行的。即,先用氰基丙烯酸脂类粘接剂封住透孔7,之后再将密封板9抹上氰基丙烯酸脂类粘接剂嵌装在外容器3的凹部8上,这样从外部保护粘接部。并且,由于密封板9嵌装并密封在凹部8上,所以,在进行双壁结构的容器的制造时,容易确定密封板9的位置,密封板9也不会错位。在内容器4与外容器3的面向空间部5的表面上,最好至少在内容器4的表面上设置金属箔13作为防热辐射材料。这样,可抑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合成树脂制的内容器和外容器在各自的口边部进行连接,且内容器和外容器之间隔着空间部,并将上述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空间部作为隔热层,在这样构成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上,在内容器的口边部附近的壁上形成壁厚变薄的传热减低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6-11-22 312360/961.一种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合成树脂制的内容器和外容器在各自的口边部进行连接,且内容器和外容器之间隔着空间部,并将上述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空间部作为隔热层,在这样构成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上,在内容器的口边部附近的壁上形成壁厚变薄的传热减低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热层,是在上述空间部内充入导热系数比空气小的低导热气体而构成的。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容器的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地秀史山田雅司藤井孝文古山宪辅田中笃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